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治淮》2014,(12):F0002-F0002
<正>以规划为基础,层层分解,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开展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制定南水北调东线水量调度计划,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管理,从源头控制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阐述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机理和决策等基本理论框架,探讨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具体量化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工程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量化方法,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和多目标综合集成的方法.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珠江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珠江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思路,认为应突出流域管理,构筑配置指标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筑工程体系;统筹区域配置,因地制宜制定区域配置方案.建议在珠江水资源配置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采用两套模型计算,把握流域配置大帐;合理确定需水总量,控制需水规模;水量、水质统筹考虑,以水质和生态用水保证情况确定用水总量、水质目标;重视基础资料处理,确保配置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按照“以供定需”原则,通过严控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大非传统水源利用,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措施,并经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优化配置计算,使商都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用水结构得到优化,其中,一产用水量下降,二产、三产、生活用水量提高;地下水超采得到控制,由一般超采区转化为尚有潜力区。该研究可为商都县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2年3月24日联合发布施行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办法>首次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它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实施,落实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菅瑞珍 《山西水利》2007,23(5):20-21
天桥泉域是山西省十九大岩溶泉之一,随着近年来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天桥泉水资源的水质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其保护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建立泉域管理机构,实施水资源综合规划、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并采取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等手段,可达到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目的,从而可最快实现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分析水资源规律,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配置要遵循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原则 ,统筹考虑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和配置各个方面 ,提出切实可行的配置方案及其措施和效果。水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在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 ,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河流水权确权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基于Hydro30全球高精度河网,以青海省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确权单元,提出了确权单元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生态环境需水量、未来需水量预测、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划定等计算和分配方法。首次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河流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利用分解比例法和需水量调节法划定了确权单元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未来需水量、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取水量确定了确权单元的取水权;确权单元内各条河流的取水权根据尊重历史用水与现状用水原则、生态公平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优化配置原则等综合确定。对于河流自产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确权单元,在取水量上限为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的前提下,确权单元可以利用流域内上游过境水。获得了青海省46个确权单元2020年和2030年河流最大取水权和适宜取水权(以西宁市河流水权确权为例)。首次在县级单元对河流取水权进行了确权,可为其他地区河流水权确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四个具体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对应水资源开发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对应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对应入湖排污总量控制红线;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三条红线制度的利用,关系到开发利用取水、用水、排水三大环节。三条红线对应的具体水资源管理领域,涉及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三大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资源配置中水资源使用权的界定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流域水资源有效配置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流域水资源配置更多的是在牺牲效率的前提下追求公平的结果。产生流域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根源之一在于当前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着所有权虚置、使用权非排他性以及水权交易机制不健全等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缺乏持续的节水激励机制以及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剧等问题。本文研究认为,在明确水资源所有权国家所有的前提下,界定扩大化的水资源使用权是解决流域水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于扩大化的使用权能够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二次配置”从而解决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用水单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激励问题,最终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黄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了由河流和供水工程组成的水网布局,对供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没彻底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调控能力差、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阐述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背景和内涵,分析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措施。在国家水网构建框架下,黄河流域水网将形成以黄河干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纲,以支流和供水工程为目,以干流7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结的布局。黄河流域水网对于实现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构建流域社会经济空间均衡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人口聚集,生态、能源、粮食、矿产资源丰富,在中国战略地位显著.然而,黄河天然来水量不足,导致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势严峻,黄河发展新战略与水利工程规划由此而生.厘清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配置格局,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量精细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分析成果,解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流域相关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其对黄河水资源可能的影响;其次,分析黄河流域未来供需情势,提出全新的水资源配置思路,研究新战略与规划工程条件下的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配置格局.研究成果可为全球其他流域在战略和规划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特别是华北、西北地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8%,不到全国人均值的30%,只有狠抓节水与开源,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在工业上重点抓防污与治污,在农业上重点抓灌水技术与渠系防渗,在生活上重点抓用水器具改造与创新,尽快把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从610m3降到150m3。开源有两种类型:一是开辟新水源,主要指海水代用、海水淡化、海冰利用;一是调节地区内或地区间的水资源,从时空上增加可供水量。文章重点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从长远看,中线应延伸至三峡水库;由于中线水源得到强化,东线可考虑不再过黄河;西线应进一步优化线路,扩大后备水源,要把调水与“西电东送”及长江、黄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通过调水逐步形成全国水网,合理配置长江、黄河的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新代 《中国水利》2007,(13):16-19
从黄河来水、用水、时空分布、下垫面对水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应对措施。据统计,黄河水资源开发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河流开发利用率40%的警戒线。黄河河道内生态和输沙用水大量被挤占。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率先实施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1999年开始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流域水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认知、试验、理论、方法四个层次探讨了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以水资源配置模型与水循环模型耦合为核心,以流域供需水分析和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综合评价为响应的多目标调控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黄河流域缺水严重;而在未来情境下缺水将更加严重,大力节水能够较大程度缓解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16.
安婷 《水资源保护》2013,29(1):69-72
以青海省内黄河流域为例,提出一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阶段性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法,包括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和地下水、外调水和地表水不同水源的开发利用指标分解。选取地表水开发利用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外调水用水总量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指标,并按流域和行政区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不计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但参加水资源配置。得到青海省内黄河流域201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性控制指标分解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松贵 《中国水利》2011,(23):108-111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资源紧缺、水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背景下,应通过多种措施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基于未来水资源形势变化,提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效至西线一期工程生效前后三个阶段水资源配置方案.指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城乡居民饮水、能源基地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水量,使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提出近期必须采取强化节水、加强调度管理、兴建干流调蓄工程,远期实现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概念解析,提出了以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湖生态保护治理4项能力为切入点的判断准则,构建了水利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基于熵-云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水利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方面,东部多数省份较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方面,黄河沿线各省份、海河流域及东南沿海表现较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方面,长江、珠江流域表现更好;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方面,西南及中东部表现突出。水利高质量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水利高质量发展系统复杂度较高,有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黄河潼关—小浪底河段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 1999年 1月中旬以来的严重污染状况 ,指出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主要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 ,还有流域省 (区 )水污染治理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黄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体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质量实施保护性管理 ,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水污染分析与水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迅速发展,流域内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水污染防治对策: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重视开源与节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