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告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宣传手段,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用语和社会文化。英汉广告的翻译过程是一个跨文化再创造的过程。文章从语言、文化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英汉广告翻译中所出现的一些语用失误,探讨了文化背景在广告翻译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跨文化广告翻译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缺省与文化空缺、跨文化语用失误与文化负迁移均会导致翻译中的文化障碍。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译者应能在翻译中成功跨越文化障碍,实现高质量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其主要语用功能有回避忌讳、避免粗俗、表示礼貌和尊敬等。不同社会或不同民族在文化价值、敏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正确使用委婉语。  相似文献   

4.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包括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实践中,为了真实地传递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当语义意义对等和语用意义对等无法同时实现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传达出原文的语用意义,最大可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以语言为工具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或多种文化间的空白地带或矛盾方面,这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影响。处理此类文化问题的时候,对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的选择要求翻译者充分考虑到译出语与译入语各自以及相互之间所涉及到的文化、语言与翻译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将这一关系作为在归化译法与异化译法之间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6.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不同的语境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为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翻译过程中无不贯穿着语言的选择,本文在语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过程进行了重新省视.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汉两种语言的指称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的非对应性对跨文化交际有一定影响.在外语教学中,传授符号学的意义理论.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这三种不对应的情况及其补救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趋频繁,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重视。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文章从语用学原则入手,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后认为,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需要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交际价值,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教学及语言研究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化误读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乃至融合过程中的客观存在,也是翻译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文化误读、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三者密不可分,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作为文化交流的壁垒和语言转换的障碍,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误读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中一般应尽量克服文化误读,有时也可创造性地发挥文化误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还涉及文化方面。以两首中国古诗《饮酒》和《木兰辞》为例,从专名文化,植物文化含蕴,习俗文化方面分析了其德语翻译中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阻碍了人们的相互沟通。文章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冲突和误解的主要原因 ,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 ,应该注意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规约和语言规约 ,避免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来解释对方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尤其是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分类以及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外语教学中某些语言教学与培养学生“语用意识”脱钩的现象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往往带有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准确理解和表达称谓语在特定社交场合、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含义,历来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讨论了英汉文化差异是导致称谓语翻译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并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称谓语翻译的语用等效、文化差异对称谓语翻译的影响及语用失误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时有发生的问题,对跨文化交际中几种日常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礼貌和面子观念、非言语行为、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系统学习西方文化和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促进跨文化交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交际双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规范和社会言语规则等因素制约,采用本民族的交际方略,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与非本民族的人进行交际,造成对方对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的意义产生误解,丧失“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从而导致语用失误(pragm atic failure)。这种语句可以被翻译而语句的“言外之力”不可被翻译(untranslatab ility)的语用迁移现象在中外跨文化交际中时常发生。本文试图借助于跨文化交际学和信息语言学的原理,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指出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了变“不可译”为“可译”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以避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因此语言的教学不能偏离这一目的,为交际目的而进行的外语教 学,除了传授语言系统外,还应培养语用能力、语域能力、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旅游对外翻译的源文本具有一定的未定性,译者须要运用自己对源语文化的精通了解,对各种源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根据翻译的意图,重新构建原文本.这个过程要求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文化需要,忠实表达旅游资源蕴舍的文化信息,但不必拘泥于源语文本的形式,以达到对外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公示语就是通过文字或与文字相关的图文和影像等多种形式发布在公共场所的"警示语"、"提示语"、"标识语"、"标志语"等应用文体,借助具体的题旨情景发挥着指示、提示、限制、强制和环保、广告宣传等示意功能,其英译应遵循交际性、忠实性和简约性,并借鉴和沿用国内外惯用的固定译法。  相似文献   

19.
谈语用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系统和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语用翻译理论,并详细阐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具体方式,即:语用语言等效翻译、社交语用等效翻译、和综合语用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