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研究了超重核263Db的宏观形变势能,形变势能对α衰变道起重要作用。在GLDM模型中假定核为质量不对称准分子形状,系统的宏观能量包括体能、表面能、库仑能和亲和势。微观单粒子能是由准分子形状的轴对称的Woods-Saxon势计算得到,并用Strutinsky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2.
采用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研究了超重核^263Db的宏观形变势能,形变势能对α衰变道起重要作用。在GLDM模型中假定核为质量不对称准分子形状,系统的宏观能量包括体能、表面能、库仑能和亲和势。微观单粒子能是由准分子形状的轴对称的Woods-Saxon势计算得到,并用Strutinsky方法计算壳修正。在不同形变下核的总能量由宏观-微观方法得到,即液滴能加上Strutinsky壳修正能。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基于连接二次曲面的形状描述+LSD(Lublin Strasbourg drop)公式+折叠汤川势建立了宏观 微观模型。对234U裂变,计算了具有5 906 250个格点的五维势能曲面,然后通过搜索势能曲面得到了对称裂变和非对称裂变两个裂变通道,给出了裂变势垒高度以及鞍点和断点等特殊位置的原子核形状。  相似文献   

4.
裂变位能曲面是裂变核结构性质和裂变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本文使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描述裂变过程中原子核的形状,采用基于Lublin Strasbourg Drop(LSD)宏观模型和Yukawa Folded微观模型计算了236U多维裂变位能曲面,研究了位能曲面随不同集体自由度(原子核拉长形变、左右碎片质量不对称度以及颈部宽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对位能曲面的影响。在位能曲面基础上采用基于Born Oppenheimer近似的三维集体模型描述原子核裂变过程,计算了236U裂变碎片质量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特别是质量分布的峰位,同时分析了核温度、零点能和颈部断裂概率半宽度对裂变碎片质量分布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光学模型是在核数据计算和评价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光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主要取决于它的模型势参数。于是选择和调整光学模型势参数成为核数据计算的关键步骤。APMN是自动获得300 MeV以下能区光学模型势参数的程序,它适用于非裂变的中重靶核和轻入射粒子n,p,d,t,3He和α。 在该程序中光学模型势参数是利用改进的最速下降法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所得到的一组光学模型势参数可适用于1个核,也可适用于多个(上限为40)核。  相似文献   

6.
宏观-微观模型[1]预言,在Z=108存在强的质子形变壳,而相应的中子壳位于N=162,预计270Hs是一“双幻数”形变核。因此,实验上合成270Hs,进而研究其核结构将很有意义。然而超重核合成截面很低,在pb(10-12barn)数量级,因而难度大。为了能成功的合成超重核,选择最佳弹靶组合和轰击能  相似文献   

7.
用组态相关推转Nilsson—Strutinsky模型研究了实验测量的奇-奇同位素^126,128,130,132Pr在高自旋时的旋称劈裂,并对其进行理论描述。理论计算结果表明,^126Pr在中等大小自旋值时的核形状是三轴形变的。理论把这三轴形变的形状解释为是由单粒子轨道间特殊的耦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宏观-微观模型预言,在Z=108存在强的质子形变壳,而相应的中子壳位于N=162,预计^270Hs是一“双幻数”形变核。因此,实验上合成^270Hs,进而研究其核结构将很有意义。然而超重核合成截面很低,在pb(10^-12barn)数量级,因而难度大。为了能成功的合成超重核,选择最佳弹靶组合和轰击能量至关重要。本工作将提出合成超重核^270Hs的最佳反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朗之万模型对低能核裂变动力学过程和断点构型进行了研究,其中位能曲面采用基于双中心壳模型和有限程液滴模型的宏观 微观模型计算得到,质量张量和黏滞张量分别采用Werner Wheeler方法和墙加窗一体模型得到。以14 MeV中子诱发235U裂变为例,分别研究了拉长形变空间和壳衰减因子对裂变碎片质量分布、总动能分布及断点处核拉长与质量非对称度关联的影响,确定了模型计算中拉长形变空间边界至少应为35R0(R0为球形核半径),以及壳衰减因子的合理取值为60 MeV。基于该模型,计算得到了14 MeV中子诱发233,235U裂变碎片质量分布,与ENDF/B Ⅷ0评价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具有定量计算裂变碎片质量分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用组态相关推转Nilsson—Strutinsky模型对^38K,^36Ar,^32,34S和^36Cl的超形变转动带结构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在推转壳模型中,不同能级随三轴形变参数y变化时的变化情况,或向增加三轴形变方向的驱动作用是很不同的。因此,一个核素的核子处在不同的组态,即占据不同的单粒子能级,在不同的自旋时,一定会有不同的核形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A≈100核区的核结构研究中,发现该区存在丰富的核结构信息,如原子核的磁转动、三轴形变、形状跃迁、形状共存和扁椭形变带等。本次实验选择的目标核为^106Ag。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  相似文献   

12.
质量数爿约为120~130的碘同位素核位于从球形核50Sn到大形变核57La和58Ce的过渡区,这些碘同位素核同时具有球形核和大形变核的一些特性,并展现出丰富的核结构信息。因价核子的形变驱动效应很容易发生形变甚至性状的改变‘卜引,原子核相对具有较软的形状和较小的形变。  相似文献   

13.
原子质量是原子核的一个基本常数,包含在所有的核反应模型公式和运动方程中。同时,原子质量又给出反应粒子的结合能及反应能,决定了反应产物相空间的大小。近年来,许多研究领域都提出了对远离β稳定线的原子核精确原子质量的需要。此外,在核反应模型计算及核数据评价中,还需要与之相关的核形变及同位素丰度数据。为此,在收集、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编篡了原子质量和核基态形变数据文档,并将研制其检索程序。由此构建的原子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典的一维势垒穿透模型 ,考虑核静态形变和动力学形变效应 ,建立了联系周边反应和熔合反应的模型———形变 能量相依的多维势垒穿透模型。该模型成功解释了19F 2 0 8Pb体系的一些实验现象 ,并指出动力学极化效应仅在库仑位垒附近起作用 ,而静态形变效应则在垒下能区起主要作用。这一结论说明 :在用冷熔合形成超重核时 ,使用形变的弹靶体系将有利于增强合成的截面  相似文献   

15.
反射不对称壳模型(RASM)是用来描述八极形变原子核的模型。该理论计算的转动带具有好的角动量和宇称,因此可以与实验测得的转动能级直接相比较。在这里,将它应用于描述丰中子八极形变核142Ba。计算中使用的四极、八极和十六极形变参量分别为0.127、0.075和-0.03。对142Ba的基带  相似文献   

16.
由于质子与中子不同的形状驱动效应影响,A=130缺中子核区的核在高自旋态下可呈现丰富多彩的核结构特性,如形状共存、扁椭形变、旋称反转、手征二重带结构等。对双奇核122Cs与136La进行了高自旋态研究,目的是在122Cs中寻找手征二重带,在136La中研究旋称反转与扁椭形变特性。实验  相似文献   

17.
质质量数A≈130的轻稀土核处在从球形向大形变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11/2高j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产生不同γ的形状驱动力。这些过渡核的基态组态存在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共存,而在高自旋时出现集体运动和粒子激发之间的竞争。理论预言,随着转动频率增大呈现由软γ趋于三轴形变,发生形状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球形核光学模型采用计算机自动调节势参数的方法对铀、钚同位素在入射中子能量从1keV到20 MeV的情况下进行了计算,对~(235)U、~(238)U和~(239)Pu三个元素分别得到一套能较好地符合实验数据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同时用耦合道理论计算了直接非弹性散射的贡献,并分析了耦合道理论对光学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核裂变是一个复合裂变核在它们的断点形成两个质量数相差不太多的大形变碎片过程。由于弯曲(bending)和扭动(wriggling)激发以及断裂后碎片间Coulomb力引起Coulomb激发,形成的大形变碎片将具有大的角动量。当在断点分离后的碎片回到它们的基态平衡形状时,形变能与它们在断裂前取得的内部激发能一起构成了碎片发射中子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质子与中子不同的形状驱动效应影响,A=130缺中子核区的核在高自旋态下可呈现丰富多彩的核结构特性,如形状共存、扁椭形变、旋称反转、手征二重带结构等。对双奇核^122Cs与^136La进行了高自旋态研究,目的是在^122Cs中寻找手征二重带,在^136La中研究旋称反转与扁椭形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