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辅助注射成型充模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Hele-Shaw流动模型,采用广义牛顿流体本构方程,建立了三维薄壁塑件的水辅助注射成型充模过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控制体积法数值求解。对薄壁平板塑件的水辅助注射成型充模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得到的熔体前沿位置与前人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浇口处压力变化、水的厚度分布及平均温度分布合理,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和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以微圆柱阵列塑件为对象,分析了超声振动微注射模的结构设计要点及影响制品成型质量的因素,设计了带有抽真空排气、油加热与水冷却联合控温的超声振动微注射模。通过注射成型试验,获得了质量合格的微圆柱阵列塑件。结果表明,在微注射成型过程中施加超声振动及抽真空排气能够有效提高聚合物熔体充模流动性能和塑件上微结构部分的填充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对齿形顶出器注射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非薄壁塑件在充模模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的几何建模方法及网格模型等对塑件模拟结果的影响,得出了适合于局部厚度变化较大塑件的CAD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邓鹏  张蕾  张杰 《模具工业》2013,(1):16-20
分析了浇注系统对成型大型格栅质量的影响。针对塑件原成型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找出塑件表面产生熔接痕的原因。对浇注系统进行优化后,熔体充模过程均衡,型腔内各格栅端部几乎同时充满,避免了格栅上熔接痕的产生,型腔所需的充模压力不高、型腔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塑件产生的翘曲变形较小,提高了塑件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 二、精密塑件成型概要 塑件的成型,主要经过三个工序,即:充模、冷却固化、脱模。这三个工序全部在注射机内实现。 对于精密塑件的成型而言,首先要求塑件对模腔的复写性。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则更有很精密的模具。也不一定能成批生产出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描述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充模流动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控制体积法进行数值分析 ,确定充模过程中的两类移动边界 ,熔体前沿和熔体—气体边界 ,从而实现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充模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一复杂带筋结构的典型制件—坐椅进行数值分析 ,验证了文中给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弹性套的注射成型,结合其结构特点,设计了1副1模1腔三板注射模,采用6个点浇口进料,模具分4次开模。定模一侧设置了推板以保证成型塑件从定模型腔中脱模,动模一侧设置了6根推杆推出滑块机构以保证成型塑件从动模型芯上脱模。模具结构新颖,降低了设计制造难度,可为成型同类塑件的模具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注射成型中,模具型芯、型腔的变形会影响塑件的尺寸精度,但现有的注射成型CAE软件都没有考虑模具的变形,在简化注射模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受力模型,并实现了注射成型CAE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的集成。即将注射成型CAE充模分析所得的熔体压力场导入ANSYS,作为模具型芯、型腔的载荷,计算模具的变形量,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Moldflow/MPI在双色注射成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三维模拟软件Moldflow/MPI对MP3内、外壳双色注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对熔体充模时间、塑料熔体温度分布、塑件冷却温度和塑件翘曲进行分析比较,优化了双色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相似文献   

10.
应用热流道技术、Moldflow注射成型流动分析软件和液压侧向分型原理成功设计出了周转箱注射模,该模具结构合理,动作可靠,成型工艺容易控制,保证了塑件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逆向工程的模具CAD/CAM/DNC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和CAD/CAM集成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模具CAD/CAM/DNC集成化环境。在建立模具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CAD/CAM/DNC一体化,并用实例论述了模具CAD/CAM/DNC一体化的过程,从而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对快速响应市场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注射模成型零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注射模的设计 ,指出了现行模具CAD系统存在的不足。系统地总结了成型零件自动生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状况 ,重点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并阐明了成型零件自动生成技术对注射模CAD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制造是模具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采用Client/Server模式、Internet中的HTTP和TCP/IP协议以及利用Web与CORBA相结合 ,探讨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模方法和相关技术 ,对基于校园网络的模具CAD/CAM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设计、软件开发模型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基于校园网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亲历网络化制造、并行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实际场景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高起点的同步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协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十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中模具加工技术及关键设备、测量仪器、模具的CAD/CAM技术等评述 ,介绍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精锻件模具库软件的开发 ,对锻造工艺和回转体锻模的CAD开发进行了一些尝试。开发成果表明 ,通过对一典型锻件锻造工艺和锻模CAD的开发 ,可缩短锻造工艺和模具的设计周期 ,规范模具库的管理 ,有利于锻模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在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上发展起来的COM技术及其在SolidWorks中的应用 ,并且用级进模CAD系统中的示例程序说明了COM程序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压铸模CAD系统中参数化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VisualFoxpro语言建立数据库 ,对铝合金压铸模中各模板及零件进行编程设计。设计运行结果生成.dbf数据文件存放在数据输出库中。采用C语言编程 ,将数据文件转化成在AutoCAD下可执行的.SCR文件 ,使用SCRIPT命令 ,便会在AutoCAD绘图方式下自动生成所需的模具设计图形文件 ,从而实现压铸模CAD系统的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热流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热流道模具常见组件 (喷嘴、热流道板、温控装置等 )结构设计的发展概况 ,总结了热流道模具在加热热量计算、温度分析和CAD/CAE/CAM方面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热流道模具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9.
在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数值模拟过程中 ,常采用粘度模型来描述高聚物的粘性行为 ,粘度模型能够在加工温度、压力条件下 ,剪切速率从101s-1 到105s-1的变化范围内 ,相当精确地描述高聚物的粘性 ,为注射模具设计和成型模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前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分析了零件的工艺性 ,重点阐述了排样设计 ,确定了模具结构及凸、凹模的镶拼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