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表明:和浮选过程的活化作用一样,水解的金属阳离子能活化石英,使聚丙烯酸的吸附于其表面。对铁离子存在下的活化现象作了详细测验。添加适当的乙二胺四醋酸(EDTA)、六偏磷酸钠或者氟化钠,可以防止活化的石英的絮凝。在 pH 3到9的范围内,用聚丙烯酸可以使赤铁矿从赤铁矿—石英混合物中莸得选择性絮凝,但在有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该过程没有选择性。添加适量的 EDTA 或 KF,可以非常成功地防止铁离子对石英的活化,并有助于赤铁矿从石英和赤铁矿人工混合物中选择性絮凝。  相似文献   

2.
比例为1:1的细粒石英与赤铁矿混合物(-10微米)的分离试验是在试验室0.25升丹佛浮选机中进行的。用十二三甲溴化铵作捕收剂。该捕收剂在试验的全部 pH 值下均能完全分解。试验结果确定,在 pH5的酸性介  相似文献   

3.
较详细地研究了黑钨矿(-10微米)和石英(-19微米)絮凝过程的影响因素,考察了絮凝剂及其用量、矿浆pH、脉石分散剂、捕收剂、矿浆浓度、搅拌强度和时间对絮凝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组合絮凝剂CF_15ppm,CMC和Na_2SiF_6为分散剂,添加捕收剂,介质pH控制在中性或偏酸性,矿浆浓度1—8%,搅拌转速900—1200转/分,搅拌时间3—5分钟,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4.
Ca(Ⅱ)为凝聚剂、黄原胶为絮凝剂的赤铁矿与石英选择性絮凝分选体系中,Ca(Ⅱ)不可避免会与黄原胶形成配合物(Ca(Ⅱ)-XG),研究Ca(Ⅱ)-XG选择性絮凝分离赤铁矿与石英对赤铁矿石选择性絮凝提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矿物沉降试验并结合显微镜观察、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与红外光谱分析对Ca(Ⅱ)-XG选择性絮凝分离赤铁矿与石英行为规律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为絮凝剂,赤铁矿与石英沉降差异随矿浆p H值增加逐渐减弱,Ca(Ⅱ)对赤铁矿与石英凝聚沉降差异不大;黄原胶与CaCl2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配合物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2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85%和30%。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配合物絮凝赤铁矿颗粒可形成较大絮体,石英颗粒基本不发生团聚。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赤铁矿、石英间均存在静电引力与化学吸附作用,且配合物与赤铁矿间的化学作用较配合物与石英的作用强。基于试验结果与分析,绘制了配合物选择性絮凝赤铁矿与石英模型图。因此,通过调整配合物中黄原胶与Ca(Ⅱ)配比...  相似文献   

5.
在赤铁矿-石英浮选体系中疏水细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报道的文献表明,微生物有可能作为浮选药剂。本研究将非病源性疏水暗红球细菌(Rhodococcus opacus,缩写为R.opacus)作为赤铁矿-石英体系中的浮选药剂。对经微生物预处理前后的矿物进行了电泳迁移率测定、接触角测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微量浮选试验。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使得矿物表面化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赤铁矿与石英混合物的微量浮选试验表明。通过生物预处理,浮选赤铁矿颗粒和抑制石英颗粒是可能的。在所测定的pH范围内,可用DLVO理论解释与生物作用后石英颗粒Zeta电位、接触角和浮选行为的变化。对于赤铁矿,该理论仅适于预测在有限的pH范围内的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6.
作者为研究微粒浮选而解决粒度对浮选分离的影响进行了人工制备的混合试样的分离试验。试样用巴西产的高品位赤铁矿(含Fe_2O_397.4%)与日本福岛县白岩地方产的SiO_2(含量99.8%)混合粉碎,进行湿磨,筛成粗粒(149~210微米)、中粒(44~53微米),并用水析法得到细粒(-10微米)。对试样进  相似文献   

7.
在pH4.1,0.001MNaCI条件下,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浮选细粒赤铁矿时,发现烧用少量聚丙稀酸PAA),可显著改善赤铁矿的浮选。在加入捕收剂以前,小剂量的聚合物形成原始粒子的絮凝物而有利于浮选,但聚合物过量,由于矿粒表面被亲水聚合物饱和而导致低的浮选回收率。在赤铁矿片上测得的接触角证实被吸附的聚合物膜的亲水性。在赤铁矿矿粒上先吸附的PAA减少了SDS的吸附量。但即使在SDS吸附量减少的情况下,赤铁矿絮凝物的浮选还是发生,直至PAA的量达到过饱和浮才被抑止。赤铁矿—石英混合物的分离,可通过用SDS浮选PAA絮凝的赤铁矿来实现。添加少量的PAA产生最大的选择性,而过量的聚合物不利于赤铁矿的回收。对一次给料连续浮选表明,在总的回收率有一些降低的情况下,获得较高品位的赤铁矿。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油酸钠作为选择性絮凝剂使超细(<10μm)的赤铁矿与石英分离进行了研究。影响赤铁矿絮凝物粒度的主要因素是油酸浓度、pH值、剪切速度和搅拌时间。只有当溶液中油酸的溶解度过饱和时,才能产生絮凝作用。如果在矿物颗粒周围产生油酸液滴,就会发现絮凝速度和絮凝物粒度增加。产生的赤铁矿絮凝物在300/s~2200/s的剪切速度范围内有抗破裂作用。其强度归因于碳氢链连接和疏水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引力。用油酸钠形成的疏水性絮凝物用浮选法很容易回收。含Fe15%的赤铁矿和石英混合给矿经粗选回收率达到94%,精矿品位为46%Fe。超细矿物在浮选之前进行剪切絮凝,为显著提高矿物回收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油酸钠(NaOL)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组合对浮选分离微细粒(-18μm)赤铁矿和石英的影响。单矿物实验表明,与单一DDA相比,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DDA组合使用能够降低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有利于减少赤铁矿的抑制剂用量。十二胺与阴离子捕收剂组合使用时,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分离效果为:SDS>NaOL>SLS/SDBS。其中,DDA+SDS组合捕收剂在一定质量比例条件下组合使用的效果最优,在最佳浮选条件下(pH=7,捕收剂用量为20 mg/L,m(DDA)∶m(SDS)=2∶1,抑制剂用量为20 mg/L),泡沫产品中石英回收率达到91.05%,赤铁矿回收率仅为6.7%,有利于赤铁矿反浮选。人工混合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DA+SDS组合捕收剂(m(DDA)∶m(SDS)=2∶1)获得精矿Fe品位为45.7%、回收率为87.0%,与单一DDA相比,分别提高了1.7、18.6百分点,有利于提高赤铁矿和石英的分离效果,DDA+SDS可作为微细...  相似文献   

10.
鞍山式含碳酸盐铁矿石"分步浮选"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矿粒有赤铁矿、菱铁矿、石英,各种矿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微细粒菱铁矿粘附在粗粒赤铁矿和粗粒石英表面,这些矿粒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在精矿和尾矿中的归属。浮选试验表明,大量-0.010 mm微细粒的菱铁矿吸附在粗粒赤铁矿和粗粒石英表面,改变了矿粒的表面性质,严重恶化了赤铁矿反浮选的选别指标。在不同质量分数-0.010 mm菱铁矿与赤铁矿和石英的三元混合矿浮选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微细粒菱铁矿和粗粒赤铁矿、粗粒石英间的相互作用能计算,从力学层面对浮选过程中精矿与尾矿的归属问题进行分析,为微细粒菱铁矿和粗粒赤铁矿、粗粒石英的有效分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细粒赤铁矿絮凝和浮选的诸要素.细磨矿石的剪切絮凝作用可以提高小于10微米的赤铁矿颗粒的浮选速率.由于最佳浮选粒度聚合体的形成而改善了浮选动力学.在絮凝系统中加入经药剂处理过的粗粒赤铁矿作为剩余细粒的载体,可明显提高总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详细考察了微细拉黑钨矿剪切絮凝浮选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5微米黑钨矿纯矿物,剪切絮凝浮选可使其浮选回收率由常规浮选的50%提高到80%;对于原矿品位(WO_3)为12.18%的黑钨矿(-5微米)—石英(-10微米)人工混合矿,剪切絮凝浮选可使精矿品位(WO_3)由常规浮选的30.14%提高到39.28%,回收率由常规浮选的58.92%提高到82.56%。通过仪器分析与理论计算,研究了剪切絮凝浮选的主要机理。在剪切絮凝浮选过程中,强烈搅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运动流体的剪切速度,从而增加微细粒黑钨矿粒子间碰撞作用能,使之足以克服粒子间存在的斥力能峰;长烃键捕收剂加入的主要作用在于黑钨矿粒子表面吸附了捕收剂以后,可显著提高黑钨矿粒子间吸引作用能,使碰撞能足以克服斥力能峰时导致黑钨矿粒子间产生絮团现象,形成结构密实、强度高的球形絮团,矿物粒度分布的d_(80)由4.1微米增加到8.5微米,浮选速度增加4.1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用粗粒赤铁矿(-212+150微米)作为载体在油酸捕收剂系统中进行赤铁矿细粒(100%—38微米)与石英细粒(100%—75微米)的分选作了研究。并对油酸的添加量、粗粒赤铁矿的百分比、混合调整时间和氯化铁的添加量作了考察。研究发现,油酸浓度大于200克/吨及粗粒赤铁矿添加量为10%是回收细粒赤铁矿的重要条件。在较低的油酸浓度下加氯化铁调整10分钟以上的条件,有助于异聚集作用的进行。在油酸浓度低于150克/吨下,氯化铁对经预先药处理的粗粒赤铁矿起着抑制作用。当浓度超过500克/吨时,氯化铁明显地影响细粒赤铁矿背负浮选的效果。背负浮选对油酸添加量、细粒物料和粗粒物料的比例、调整时间和无机电解液存在等的变化都很敏感,显然,它只能在稳定的浮选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甲基苯胺树脂浮选铁矿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宏 《矿冶工程》1993,13(4):33-36
甲基苯胺树脂一种新型的阳离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细粒石英具有絮凝和捕收双重功能,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浮选性能。本文介绍了甲基苯胺树脂对细粒石英和赤铁矿的浮选性能,讨论了调整和金属离子的影响,进行了细粒石英-赤铁矿混合矿的分离和实际红铁矿泥的浮选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十二烷三甲溴化铵浮选-10微米石英颗粒的过程,浮选是在pH=5、7.4和10以及不同药剂浓度下进行的。为了分析浮选结果,测定了十二烷三甲溴化铵离子的吸附密度和ξ电位。研究结果表明,当十二烷三甲溴化铵离子的覆盖面占石英表面的一定百分比时,石英几乎全部浮游。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作捕收剂时赤铁矿的可浮性。借助动电研究和可溶性测定法研究了赤铁矿与捕收剂之问的相互作用。在D2EHPA存在时赤铁矿的PZC偏移和铁溶解性的降低表明,D2EHPA可特效地吸附在赤铁矿表面上。D2EHPA捕收剂的吸附是赤铁矿疏水和浮选的必要条件。用D2EHPA作为捕收剂可从赤铁矿与石英人工混合物中优先浮选赤铁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钙、镁离子影响石英、赤铁矿凝聚与絮凝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研究。试验表明:钙、镁离子能大幅度地提高石英的凝聚与絮凝作用,它们对赤铁矿的凝聚与絮凝作用影响较小,从而大大缩小了絮凝剂5~#对它们絮凝能力和絮凝选择性的差异,不利于石英、赤铁矿的絮凝分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地开石与石英的选择性絮凝浮选分离方法,在PH12时,添加玉米淀粉能使地开石发生絮凝,之后添加氯化钙,不仅活化石英,也使石英发生团聚,从而使沉矿和浮矿分别产生絮团,再用油酸作捕收剂,能有效地分离-2μm地开石和石英。  相似文献   

19.
通过萤石和石英的纯矿物浮选试验、二者质量比为1∶1的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表面电位分析和药剂吸附量测定,系统地研究了油酸钠浮选体系中微细粒石英对萤石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时,石英颗粒表面荷负电,萤石颗粒表面荷正电,二者易发生异相凝聚,降低油酸钠在萤石颗粒表面的吸附,造成浮选指标下降;氟硅酸钠能够有效抑制石英;六偏磷酸钠通过调节矿物表面电位,可改善萤石-石英体系分散程度,提高浮选指标。萤石与石英的人工混合矿矿浆在六偏磷酸钠、氟硅酸钠和油酸钠浓度分别为3×10~(-5)、2×10~(-5)和6×10~(-5)mol/L时,浮选精矿萤石品位达97.10%、回收率为60.80%。  相似文献   

20.
伍红强  邱廷省 《金属矿山》2021,50(4):101-105
为了查明嵌布粒度细的赤铁矿很难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的原因,研究了不同粒度赤铁矿、石英单矿物在不同药剂条件下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pH值为12、淀粉用量为20 mg/L、CaCl2用量为120 mg/L、油酸钠用量为300 mg/L时,赤铁矿单矿物浮选指标最佳。赤铁矿与石英人工混合矿在单矿物浮选最佳试验条件下进行混合矿浮选试验,只有0.045~0.074 mm粒级混合矿的试验结果与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相近,粒度不同,赤铁矿和石英混合矿的浮选行为与赤铁矿和石英单矿物的浮选行为不同。利用 DLVO 理论探讨了单矿物和混合矿浮选行为改变的作用机理,不同粒度的赤铁矿和石英颗粒间总作用能均小于零,赤铁矿和石英颗粒间在水溶液中表现为吸引力,粒度越细影响越大。试验结果可以为矿山实际生产和新型特效药剂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