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研究表明:在花生播种期施用54%吡虫啉·氟虫腈FS或60%吡虫啉FS对花生安全,对金针虫、蛴螬等花生地下害虫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施用54%吡虫啉·氟虫腈FS或60%吡虫啉FS具有显著的保果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虫果率,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制剂用世分别为300~600、300~450 mL/hm2拌种,增产率达24.21%~34.18%.  相似文献   

2.
对20%吡虫啉·氯氰菊酯悬浮乳剂的配方和贮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配方组成:吡虫啉10.0%,氯氰菊酯10.0%,亚甲基双萘磺酸盐1.5%,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2.5%,S-150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改性磷酸脂1.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0.5%,硅酸镁铝2%,黄原胶0.3%,乙二醇3%,正辛醇0.5%,水59.2%,产品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d]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符合悬浮乳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表明:66%氟虫酰胺·氟虫腈WG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39.6-49.5g a.i./hm^2防治二化螟的保苗效果为75.42%-83.05%,杀虫效果78.95%-84.12%;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77.51%~84.34%,杀虫效果89.55%-92.89%。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吡虫啉和噻嗪酮含量的方法。采用150mm×4.6mm(i.d.)XDB-C18柱分离,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60:10:30)为流动相,在250nm检测波长下,以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嗪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94;变异系数分别为1.24%和3.0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5%和97.52%。  相似文献   

5.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5%氟虫腈·杀虫安WG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显著,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每公顷用量为900~1050g时.防效可达95%~98%,其防效优于5%锐劲特SC和50%杀虫安SP(虫杀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含量8.0%氟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的配方研究,简要阐述了该制剂的配方选择及质量指标的测定,通过对助溶剂、乳化剂、水质等的筛选,有效解决了乳液稳定性析晶的问题,确定了合适的配方组成。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吡虫啉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小区试验表明,10 d后5%氟虫腈SC 750 mL/hm2、48%毒死蜱·氟虫腈EC 900 mL/hm2和25%吡蚜酮WP 300 g/hm2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防效均超过80%,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超过75%,而10%吡虫啉WP 600 g/hm2对飞虱的防效小于50%;示范试验表明,10 d后3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依次分别为82.6%、85.2%和76.9%,15 d后对麦田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3.9%、79.9%和82.4%,明显好于吡虫啉.因此,氟虫腈、毒死蜱·氟虫腈和吡蚜酮可以作为吡虫啉的替代药剂,并就3种替代药剂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进行了防治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2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用量为90ga.i./hm^2和120ga.i./hm^2时,处理3d后,其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27%和85.44%,10d分别达到80.64%和85.93%,说明2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甘蓝甜菜夜蛾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48%毒死蜱·氟虫腈EC加入农药助剂丝润或杰效利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丝润和杰效利能增强药液在叶片上的扩展性和渗透性,具有减少药量、节水和增效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25%吡虫啉WP、4.5%高效氯氰菊酯SC、40%丙·辛EC、40%敌百·氧乐果EC、20%氯氟氰·氯胺磷EC以及45%松脂酸钠SP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SC对家蚕LC50〈0.5mg/kg,属于剧毒级;25%吡虫啉WP、40%丙·辛EC和20%氯氟氰·氯胺磷EC对家蚕LC50在0.5~20mg/ks之间,属于高毒级农药;40%敌百·氧乐果EC对家蚕200mg/kg〉LCso〉20mg/kg,属于中毒农药。5种化学杀虫剂的田间施药浓度/LC∞比值都远大于10,对家蚕具有极高的风险性。而生物农药45%松脂酸钠SP对家蚕毒性较低(LC50〉1000mg/kg),属于低毒农药。  相似文献   

11.
对18%百菌清·霜脲氰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8%百菌清·霜脲氰悬浮剂用量为405g a.i./hm^2、472.5g a.i./hm^2、540g a.i./hm^2时,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1.00%、68.82%、74.05%,小区折合产量分别为33946.2kg/hm^2、36709.0kg/hm^2、37595.7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增产7.38%、16.08%、18.88%。  相似文献   

12.
对20%丁烯氟虫腈水分散粒剂配方进行了研究,简述了该剂型的配方选择及贮存稳定性,确定了较佳的配方组成:丁烯氟虫腈20%,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分散剂NNO5%,崩解剂氯化钠6%,粘结剂可溶性淀粉2%,载体高岭土补至100%。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悬浮率为90%以上,崩解时间〈20s,热贮(54±2℃,14d)下的分解率〈4%,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郭红 《农药》2008,47(8)
通过对40%硫·三环唑悬浮剂不同配方悬浮率、离心稳定性的研究发现加入增稠剂黄原胶xG可获得较好的悬浮率和贮存稳定性。确定了最佳配方:40%硫·三环唑,分散剂NN0(亚甲基二萘磺酸钠)1.2%,拉开粉BX(丁基萘磺酸钠)0.7%,乳化剂1600#(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2%,膨润土0.6%,增稠剂黄原胶XG0.3%,防冻剂尿素1.5%,水补足至100%。实验证明40%硫·三环唑SC配方的制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对40%炔螨特·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柑橘红蜘蛛室内毒力及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柑橘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毒力测定中:炔螨特与阿维菌素以3:397比例复配时的共毒系数最高,达185.21,增效作用最显著,在田间试验中:40%炔螨特·阿维菌素乳油有效成分用量为93.33mg/kg、186.67mg/kg、280mg/kg。药后30d对柑橘树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68.72%、79.75%、85.12%。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乳荆形成的机理,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等,制备出44%丙溴磷·氯氰菊酯水乳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4%丙溴磷·氯氰菊酯水乳剂与44%丙溴磷·氯氰菊酯乳油药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40%毒死蜱·三唑磷水乳剂的配方组成:毒死蜱20%,三唑磷20%,油溶剂二甲苯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6%,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嵌段聚醚5.4%,乙二醇4%,正丁醇3%,自来水34%。产品热贮[(54±2)℃,14d]分解率小于5%,经时稳定性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药600—750mL,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刘凤玲 《农药》2008,47(10)
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42%扑·莠·乙草胺悬乳剂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乙腈-水(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使用C18柱、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标准偏差分别为扑草净0.023,莠去津0.022,乙草胺0.037;变异系数分别为扑草净0.23%,莠去津0.24%,乙草胺0.16%。经验证添加回收率分别为扑草净100.03%,莠去津99.92%,乙草胺99.9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扑草净0.9991、莠去津0.9995、乙草胺0.9998。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对15%克百威·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研究,对润湿分散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优惠配方:克百威14.0%,戊唑醇1.0%,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3.0%,黄原胶0.2%,成膜剂0.2%,乙二醇5%,玫瑰精0.5%,正辛醇0.5%,水74.6%。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悬浮率90%以上、热贮[(54±2)℃,14d]分解率小于5%、种子包衣质量比1:150、包衣均匀等特点,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种衣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氟苓脲·辛硫磷乳油防治棉铃虫效果显著,在棉铃虫孵化盛期每公顷用量为1312.5~1500g时,防效可达89%~95%。其持效性好于40%辛硫磷乳油,而与5%氟铃脲乳油相当,速效性好于40%辛硫磷乳油和5%氟铃脲乳油。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entury C18(200×4.6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水(磷酸调pH值为2.5)=700+30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同时测定2,4-滴丁酯·磺草酮乳油中的2,4-滴丁酯和磺草酮。2,4-滴丁酷变异系数为0.46%,平均回收率为99.88%,磺草酮变异系数为0.58%,平均回收率为9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