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直倡导无抗饲料养殖与发展,生物饲料逐渐成为饲料行业主要技术突破口和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科研工作者投身于生物饲料的开发与应用。发酵豆粕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最为深入的一种生物饲料。阐述了发酵豆粕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制备工艺以及在动物养殖行业中的应用。在制备工艺上,从发酵菌株的选择和工艺参数控制两方面剖析固态发酵过程对发酵产品品质的影响,包括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以及水分含量等参数指标;在动物养殖中,由于发酵豆粕富含小分子肽、游离氨基酸、乳酸、益生菌等多种营养成分,深受饲料企业及养殖户青睐。从畜牧、禽类以及水产三大板块阐述发酵豆粕在养殖中对动物生长的影响,探讨发酵豆粕在动物养殖中的重要性;同时对发酵豆粕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豆粕中的氨基酸对畜禽的营养平衡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的畜禽养殖中广泛使用。但掺假的豆粕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者危害畜禽的生长。本文通过分析豆粕的物理性质和鉴别掺假豆粕的常用方法,找出鉴别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鉴别掺假豆粕质量优劣鉴别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豆凝集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中含有凝集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直接影响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畜禽的生长性能,降低了大豆的利用率。本文从凝集素对畜禽的抗营养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豆凝集素在畜禽饲料中的研究现状,为大豆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发酵豆粕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青 《中国油脂》2008,33(5):32-33
介绍了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生产工艺、生物变化与优点,以及发酵豆粕生产质量控制。豆粕经发酵后,消除了其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提高动物对豆粕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植酸是肌醇磷酸酯的混合物,是谷物籽粒中磷酸盐的主要储存形式,是对畜禽营养物质消化影响较大的抗营养因子。简要介绍了植酸的理化特性、含量及存在形式,阐述了其抗营养作用以及在其他领域的使用价值,归纳了植酸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植酸酶正常或超量添加对植酸降解的影响,同时展望了植酸未来发展的方向等。  相似文献   

6.
单宁的抗营养作用及其在畜禽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宁是一种具有抗营养作用的多酚类化合物。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还具有其他生物学活性。旨在对单宁的抗营养作用、利用价值、去除方法、检测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为畜禽生产中合理利用含有单宁的原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豆粕质量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天发 《中国油脂》2008,33(5):66-67
分析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以及涉及到豆粕品质的各种营养素,并分析了尿酶活性和蛋白KOH溶解度在检测豆粕加热不足和加热过度中不同的灵敏性,阐明了适度加工的豆粕所应具有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种微生物(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在适宜的条件下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然后测定发酵前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变化.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或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9.
发酵豆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可以有效地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并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成小肽,同时还可生成多种益生茵、积累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最终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优质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结合多年来国内外对发酵豆粕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发酵豆粕的特点、生产方法、应用效果,以及对今后研究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硒、氟、镍、钼对各生长阶段的草食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在各生长期日粮中的允许添加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微量元素、铜、锰、锌、钴、碘、硒、氟、镍、钼对各生长阶段的草食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在各生长期日粮中的允许添加量。  相似文献   

12.
抗营养因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影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消化利用,同时诱发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介绍了抗营养因子的定义及分类、理化性质、含量及分布,阐述了其抗营养作用机制,归纳了其检测方法以及消除方法,同时展望了抗营养因子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主要包括蛋白质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等。根据抗营养因子与不同营养素拮抗的特点,可将其抗营养作用分为降低蛋白质利用率,降低能量利用率,降低矿物质,微量元素利用率和降低维生素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2020,(3):281-28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具有缓解小肠黏膜炎症,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机制。该成果可为靶向性调控畜禽肠道健康,促进绿色健康养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该团队面向产业饲料禁抗重大需求,科企合作,开发新型绿色替抗产品,构建绿色健康养殖饲料营养体系,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黏膜免疫学(Mucosal Immunology)》上。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影响大豆营养品质的因素有加工工艺和抗营养因子,主要因素是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性质、抗营养作用及灭活方法作一综述,并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铜对虾蟹类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物质是虾蟹生长、发育和繁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关虾蟹类对矿物质营养需求的研究已倍受重视 ,并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 ,其成果正在被运用 ,这对完善饲料营养成分、促进虾蟹生长发育和维护健康以及提高饲料效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虾蟹虽然能通过体表和鳃从养殖水体中吸收一部分矿物质 ,但由于蜕壳的关系而常常丢失许多矿物质 ,故还必须由饲料来提供。目前对虾蟹类铜的营养研究已做了一些工作。现简要综述铜在虾蟹类中的营养作用 ,以期为虾蟹类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提供参考。1 铜的生理作用对于虾蟹类来说 ,铜 (Cu)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 ,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的方法。通过营养调控的手段从源头来控制和调节动物的营养代谢,以改善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现状,并促进畜牧业更加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脂肪氧化酶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直接影响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降低了大豆的利用率。本文综述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抗营养作用以及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麻疯树饼粕是麻疯树种仁制取生物柴油后的副产品,它不仅富含蛋白质且其氨基酸组成较为平衡,从营养成分含量与组成来看,可用作畜禽蛋白饲料。但因其含有佛波醇酯、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毒素和抗营养因子,从而限制了它的饲用。综述了麻疯树饼粕特点、营养特性、毒素与抗营养因子去除方法等内容,以期为麻疯树饼粕资源的饲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通过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菌(Lactobacillus)对豆粕进行发酵,并对发酵后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了微生物发酵前后豆粕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3.48%(P〈0.01),粗脂肪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8.18%(P〈0.01),磷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5.56%(P〈0.01),氨基酸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1.49%,钙的含量稍有降低,差异不显著。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豆粕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得到了彻底消除。发酵后豆粕中高分子蛋白含量比发酵前下降了75.57%,中分子蛋白含量较发酵前降低了86.77%,低分子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2.25倍。微生物发酵使豆粕本身蛋白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从而获得了一种更优质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