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羌绣纹饰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羌绣纹饰的题材、构图、色彩入手,分析了羌绣的纹饰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从情感、形态、色彩3 个方面,对羌绣纹饰在玩具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作进一步探讨,指出创新的设计运用手法和多渠道的产品开发,将是羌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靓 《包装工程》2020,40(24):294-300
目的 为保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羌族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羌绣纹样创新方案。该纹样方案既包含羌绣传统民族特征;又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创新纹样与设计产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羌族特征的文创产品,传播羌族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法 首先,将收集的羌绣纹样资料进行提取、筛选、组合;然后,提取核心纹理,运用形状文法设计基本图形元素;最后,运用形状文法对基本图形元素进行演变,设计出新的纹理方案。结论 基于传统羌绣纹理,运用形状文法产出纹理创新方案。以不同形式的设计产品为应用载体,使纹样创新方案和其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由此增加传播羌族文化的媒介和途径,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跨界思维下羌绣元素设计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舒悦  李万洪 《包装工程》2016,37(2):13-16
目的研究在跨界思维影响下,羌绣元素设计应用的跨界基础、跨界途径和跨界意义。方法在打破羌绣传统工艺和技术的思维局限的基础上,分析了羌绣元素以宗教符号为文态、图案纹样为形态、传统色彩为生态的跨界基础,提出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基于业态和品牌、功能和空间、材质和工艺等的跨界途径,分析了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中的典型案例,并阐述了跨界的重要意义。结论在跨界思维的影响下,羌绣元素打破了传统思维的"界限",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产生碰撞和交融,从传统二维平面的应用向三维空间跨越时,单一刺绣元素的功能得到转变,因此能通过更多样化的空间形式以及更有效的途径传达羌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杨蕾  张欣  胡慧  邱雁 《包装工程》2022,43(2):358-366
目的针对羌绣发展面临传承困难、创新意识淡薄、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提出基于数字化保护与产业化应用的羌绣服务设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和羌绣应用平台的搭建,满足绣娘与羌绣爱好者的学习、售卖需求,实现羌绣的长足发展。方法基于改进的SIFT针法图样特征提取方法进行AI针法识别、形状文法与图像拼接算法实现DIY纹样设计、定性定量的用户研究方法,分析目标群体在体验羌绣过程中的使用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羌绣服务设计平台的具体功能。梳理绣娘与羌绣爱好者的不同使用需求和流程,建立绣娘与绣友两种移动端模式,设计相应的信息架构与人机界面,最后利用改进的整体评估可用性问卷对交互原型进行评估。结论搭建了可实现羌绣数字化保护与产业化应用的羌绣服务设计系统,改变羌绣教学传承模式,提供多元化销售渠道,引入机绣完善羌绣产业化模式,实现羌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羌族传统图案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王玮 《包装工程》2014,35(10):4-7
目的研究羌族传统图案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论述了羌族土特产包装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以高度浓缩了羌族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羌族传统图案为启示,分析了反映羌族历史发展、生活纪实、意识物化的羌族传统图案的题材、构成与色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羌族土特产包装设计中传统图案的创新应用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了羌族传统图案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特点。结论羌族传统图案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现代设计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开拓和实践意义,将为土特产包装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统一起来。针对羌绣文创产品,当前人们大多关注其艺术价值、数字化设计与市场开发方面,忽视了羌绣文创产品的审美教育价值(以下简称美育价值),因此要将产品设计和美育价值建构融合在一起研究。首先,为羌绣文创产品提炼美育价值内容;其次,以数字技术助推羌绣文创产品美育元素的跨界设计;然后,挖掘并满足羌绣文创产品潜在消费群体的美育元素;最后,要对羌绣中的文化内容进行转译以适合文创产品的数据化应用。此外,为广泛推进其美育价值,需要建设羌绣美育文创产品数据库。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整理出羌绣美育价值符号,使用田野调查法及人物访谈方式了解羌绣文创产品类型及羌绣美育价值的数字化设计情况,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情况。 结论 在数字化背景下,羌绣文创产品设计需要在空间设计、交互体验和文化转译上将羌绣文创产品的美育价值融入其中,从而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羌绣纹样在现代设计活动中的视觉表现形式单一,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向受众传播有效的文化信息。针对现有研究局限,提出基于图像学理论探讨其在动态海报设计中的设计思路。方法 在分析羌绣纹样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羌绣纹样的视觉传播应借助动态海报的发展优势,以图像学理论为指导归纳出动态海报的设计原则并建立设计流程。结果 从图像学理论的研究框架出发,构建羌绣纹样的图像学解读、提取及转化模型来指导设计应用,将提取出的图形元素按主题分类,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形状文法的演变规则,应用于海报图形元素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以进行羌绣纹样主题动态海报设计。结论 基于图像学理论的三个层面,提炼出羌绣纹样的“形”和“意”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创新性地提出依托动态海报这个载体,使得羌绣纹样向受众传达的设计内涵更加丰富,在传播和传承羌绣非遗、建设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新媒体时代,有利于羌绣纹样借助动态海报的技术手段以更加形象的、生动的、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8.
北川羌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受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羌绣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北川茶马古道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对古道上的背夫至今鲜有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茶马文化为出发点,结合北川羌绣非遗文化。深入剖析羌绣文化传承与历史文化交叉研究,依托自身设计优势,从羌绣创作题材、内涵上找突破,为羌绣的传承与发展做新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说羌人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树时羌族人就开始饮茶,茶在古羌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日常饮食的必需品,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在羌人漫长的饮茶活动中形成了厚重而独特的羌茶文化。现代文明的入侵瓦解了传统的羌族生活习俗,带有明显羌族文化烙印的茶事活动逐渐淡出现代羌人的视线,羌茶文化于外族人更是无从谈起。北川县“古羌茶艺传习所”尽一己之力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羌茶文化的作用,它客观地记录和梳理出羌茶文化历史发展脉络,采用声、光、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结合传统的图文展示方法,再现了羌茶文化发展历程和羌族饮茶习俗,对羌茶文化的传承及羌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羌绣、羌笛等手工艺品的形、色为设计元素,并结合时尚需求来创新设计以及探讨羌族手工艺品的未来保护与发展策略,试图通过与时代结合的有形物质载体更全面地了解羌族人民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羌族民间文化,更生活化地体现民族传统艺术的现实适应力。  相似文献   

11.
纹饰,文化精深造型优美,与朝代地域无关,它始终保持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虽然各朝各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各异,但是它们延续着先民们对美的规律的认识存在。包装设计,是设计概念里的一个分支,所传达的是日常物的外在形,或可以说包装是纹饰的一个支撑与呈现。本文通过纹饰之美与包装设计的"意象"相像,阐述当下设计中对纹样造型研究价值及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并探讨"依曲成圆"的纹饰之美的概念与包装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包装色彩设计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钱品辉 《包装工程》2006,27(5):288-289
包装色彩设计的美学特征包含多种因素,从信息传播和符号学角度来探讨包装设计的美学特征,具体分析了包装色彩设计的符号性的象征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方面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具体论述了包装色彩设计的美学特征与时代精神和社会流行心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钟玮 《包装工程》2017,38(16):190-194
目的对羌绣本土手工艺生活文化、社会变迁及转型中的现代性资源进行再认识。方法通过实地踏查,对本土住民、羌绣手工艺生产者、设计者的访谈,以及各形式历史文献及资料搜集与个案研究等方法,认识羌绣本土手工艺文化创意转化的核心价值。结论受全球化影响,市面的文化创意设计在风格展现上趋于类同,各地传统文化风貌逐渐失去独特个性,也间接地破坏了地方社会传统结构与认同。以羌绣本土手工艺资源的再认识为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羌绣手工艺资源如何被转化及运用于文化创意设计的思路方法与建议。以此认同羌绣手工艺文化创意之转化对于羌绣本土手工艺的现代性实践,以及重塑本土文化与区域活化有着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绮璘 《包装工程》2018,39(12):59-62
目的普洱茶作为一种地方茶,其包装设计以独特的地域美学特征在庞大的中国茶叶包装市场中独树一帜,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美学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行研究,对普洱茶包装设计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包装材料、结构形态、视觉设计语言等包装设计要素,对大量普洱茶包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结论通过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茶文化、茶历史、地域景观情境体验、少数民族地域人文等民族文化语境中的地域美学特征及其艺术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解读,指出在进行普洱茶包装设计时应植根于普洱茶地方文化情境,强调茶叶地域文化信息的传递,同时思考现代生活方式和饮茶文化的更迭,在保留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不断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李晓卿 《包装工程》2019,40(14):304-307
目的 研究联珠纹形式变换的创新方法,探索其与包装设计能够融合且推而广之的应用策略。方法 通过研究联珠纹的基本形式和历史演变,结合其在设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合理演变出联珠纹变换的形式。在对单元形和构成方式进行解构重组的同时,剖析其形态、结构、色彩和文化方面的典型特征,总结联珠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基本策略,挖掘出更利于包装设计的有效途径。结论 在联珠纹历史演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变换是新时代背景下纹饰运用的必要条件。联珠纹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需遵循典型的形态特征、结合科学的包装结构、借鉴古朴的色彩搭配和彰显深厚的传统文化之整体策略,使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的联珠纹能够发扬光大,实现传统文化的跨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少晨  朱宏轩 《包装工程》2020,41(14):355-362
目的通过对大汶口原始造物文化的研究,发现其对现代设计观念、特点以及生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大汶口彩陶纹饰图案为研究对象,简述美学与大汶口彩陶的发展历程,对其文化理论、彩陶纹饰设计观念与美学关系进行梳理来研究彩陶中蕴含的美学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相关彩陶纹饰个案研究进行归纳,从纹饰形态演变、形制例析、现代设计应用例析等角度,聚焦其所涵盖的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之间的设计理念,从图案分析到设计实践,以加强当代设计作品的深度与内涵。结果得出彩陶纹饰中蕴含的美学特征与设计观念两个层面对当代设计的启迪与影响。结论传统纹饰符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将有价值的资源融合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大量创意中的行为是对原生符号的再设计,用原生符号提炼、丰富核心价值,传播传统造物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以满足当代设计文化对原生文明的回顾与追寻。  相似文献   

17.
论竹包装传统文化国际化的视觉传达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维 《包装学报》2011,3(1):72-76
汉民族竹文化传统属性根深蒂固。竹是汉民族人品、道德、修养、情操、风格和气节最常用喻体,竹包装是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质朴生活、勤俭节约、不事奢华观念的体现。在传统的包装文化美学思想里,竹包装材质的选择和设计理念融合了设计美学、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制造受众易于接受的竹包装视觉和心理认同的审美意象。包装研究不能只限于包装用材本身,而应超越材料,生成并传达出中国地方性竹包装文化的国际化取向,通过原生态竹包装凸显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彰显原生态竹包装民族文化的国际化视觉传达新思维。采用民族文化图案纹饰、民族文化字体、民族文化色彩的视觉传达设计,以实现传统竹包装文化视觉传达设计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从漆器纹饰构成看现代包装图形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员勃 《包装工程》2012,33(14):16-19
以漆器纹饰图形的构形特点以及组合构成方式为启示,结合漆器艺术与国内外的优秀包装中的图形设计,论述了漆器纹饰符号的构成对现代包装的装饰图形设计的价值,进而分析了现代包装装饰图形可以在传统纹饰构造思维中得以启示继而创新设计的可行性。提出了设计的基础必须是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充分感知,并经过大量实践与研究达到对于包装图形设计的创造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饕餮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美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苟晓琛 《包装工程》2012,33(10):125-128
通过分析包装设计中传统图案在设计理念及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并结合几个典型实例论述了饕餮纹饰在包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的体现,以及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象征意义,从而阐述了饕餮纹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说明了应将饕餮纹进行提炼、变形、再次组合,将其作为一种艺术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巧妙地应用在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这样,既可以弘扬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也能顺应现代包装设计思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发现传统门窗图案的美学意义,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设计灵感.方法:分析传统门窗图案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再以列举现代包装设计案例的方式来探究传统门窗图案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结合方法.结论:传统门窗图案与现代包装设计结合,可以使现代包装设计更具文化内涵,还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