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浮选药剂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低品位铜尾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于湖北某铜矿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D-1菌株(At.f LD-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碳链长度黄药、丁胺黑药、2号油、11号油单一浮选药剂和由这些药剂组成的5种组合药剂对At.f LD-1菌株生长、氧化活性以及浸出尾矿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浮选药剂均会影响At.f LD-1菌的氧化活性,影响程度有所差异,起泡剂对菌种的影响最小,捕收剂的影响较大;5种组合浮选药剂对At.f LD-1菌株生长、氧化活性和浸铜效率的抑制作用从小到大顺序为丁基黄药+丁胺黑药+2号油、异丙基黄药+丁胺黑药+2号油、异戊基黄药+丁胺黑药+2号油、乙基黄药+异戊基黄药+2号油、乙基黄药+丁胺黑药+2号油。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某金矿进行了重选、无毒浸出和浮选3种选矿工艺对比实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矿浆浓度等因素对选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毒浸出工艺回收率为76.13%,重选工艺基本无优先选别作用;采用浮选工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为90.52%,捕收剂异戊基黄药与丁铵黑药的药剂用量均为60 g/t,矿浆浓度为4...  相似文献   

3.
高砷微细粒金矿石浮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矿石性质采用高效活化剂FA-1#和FA-2#配合硫酸铜和水玻璃调浆,改善了高砷微细粒金矿的浮选条件,显著活化了载金硫化物和自然金的浮选。一段磨矿一粗二精三扫浮选流程,金回收率达到92.28%,比现厂提高回收率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某湿法炼锌厂低酸度锌浸出渣中53.8%的银存在于难完全回收的闪锌矿上,其回收是提高浮选回收率的关键。经对比浮选和正交试验获得了浮选粗选最佳药剂制度,捕收剂为丁铵黑药(900g/t)和Z-200(50 g/t),载体活性炭(2000 g/t),起泡剂2#油(100 g/t)。一粗一精一扫开路试验表明,在非强充气和非强搅拌条件下,浮选精矿银品位为8210 g/t,较现有工艺(3000 g/t)大幅提高;银回收率为64.7%,与现有工艺(60%~64%)相当。  相似文献   

5.
铝土矿浮选脱硅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铝土矿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详细介绍了正浮选和反浮选两种浮选脱硅工艺疲其药剂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最近获得的重要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锂辉石浮选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锂辉石浮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本文介绍了国内某锂辉石选矿厂的生产实践,通过小改小革,调整浮选药剂制度,改变浮选思路,变低碱度浮选为高碱度浮选,在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锂辉石浮选的合格产品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湖北三鑫公司选矿厂三期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了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选矿厂入选矿石浮选工艺流程的研究成果,依据研究成果确定采用添加石灰、丁基黄药、A2等3种浮选药剂,所获铜金硫混合粗精矿再磨后,经二次精选,使铜精矿铜品位达25.4%,含金21.89g/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97.65%、97.44%,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为三期选厂浮选工艺流程设计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磁化对浮选药剂及浮选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磁场对水及药剂溶液的磁化处理,使得水及药剂溶液的光学、电学及其它性质发生变化,研究磁化处理对药剂和矿物作用的影响,以及对浮选过程的影响.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系磁化处理能够引起水及药剂溶液体系的吸光度、pH值、溶氧量和电导率等性质的变化;水和黄药溶液经磁处理后,黄药的吸光度增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发生;同时磁化处理增加了水和药剂溶液体系中的溶氧量,促进黄药的氧化分解,使电解质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多,迁移率加大,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升高等.而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水系磁化处理对纯黄铜矿的浮选过程影响显著,磁化水时随着磁场强度从0增加到300 mT时,黄铜矿的回收率从86.74%提高到90.19%,而磁化丁基黄药时,黄铜矿的回收率从86.90%提高到90.44%.  相似文献   

9.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已在我国大规模应用,其中铝土矿选矿是关键环节,而对于我国中低品位的铝土矿资源,需要研究一种更适合我国铝土矿选矿使用的浮选药剂.本文讨论了羟肟酸类捕收荆在中低品位铝土矿浮选中的应用与适用条件.分别用苯甲羟肟酸、对甲苯甲羟肟酸、1-羟基-2-萘甲羟肟酸三种物质作捕收剂进行了铝土矿浮选试验,得出了羟肟酸类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与pH值的关系,讨论了在适宜的pH值下三种药荆的浮选性能与药荆用量的关系.比较了三种药剂的浮选效果,并解释了三种药剂的浮选性能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含碳酸盐赤铁矿石磁选精矿的强化分散浮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强化分散直接反浮选技术,以碳酸钠和水玻璃为分散剂,强化矿浆分散,以削弱碳酸铁对浮选的影响,同时从药剂用量等方面系统研究适宜矿石的最佳浮选工艺条件,并采用SEM、XRD和EDS等手段对原矿、精矿和尾矿的形貌及矿物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给矿样粒度较细时,容易造成细颗粒的非选择性聚团以及细粒颗粒在粗颗粒上罩盖,添加碳酸钠和水玻璃能够强化矿浆分散,有利于含碳酸盐难选赤铁矿石磁选精矿的浮选分离;在最佳药剂制度下,通过一粗两精两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能够获得Fe品位为66.20%,回收率为71.52%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光照射可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的两种浮选药剂——过氧月桂酸酐与庚基双黄药,它们可以分别分解为月核酸酐及庚基双黄药的自由基: 过氧月桂酸酐在未经紫外光照射以前,并不是锡石及方解石的有效捕收剂,但是加以适当时间的照射后,锡石和方解石的回收率显著增加最高均在50%以上。用同样方法处理庚基双黄药浮选方铅矿,也获得相似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或黄药的自由基在浮选过程中起直接作用;从而证明了本文作者过去所作的推论,即紫外光照射下自由基的生成,是改善某些浮选药剂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见百熙  梁经炵 《金属学报》1965,8(2):142-148
用紫外光照射可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的两种浮选药剂——过氧月桂酸酐与庚基双黄药,它们可以分别分解为月核酸酐及庚基双黄药的自由基: 过氧月桂酸酐在未经紫外光照射以前,并不是锡石及方解石的有效捕收剂,但是加以适当时间的照射后,锡石和方解石的回收率显著增加最高均在50%以上。用同样方法处理庚基双黄药浮选方铅矿,也获得相似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或黄药的自由基在浮选过程中起直接作用;从而证明了本文作者过去所作的推论,即紫外光照射下自由基的生成,是改善某些浮选药剂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胺类捕收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脂肪伯胺、叔胺、多胺和醚胺四种药剂对高岭石、叶腊石、伊利石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捕收能力顺序为多胺>叔胺>醚胺>脂肪>伯胺。量化计算结果说明这两种胺类化合物易阳离子化,N数越多,N上烃基越多,药剂的阳离子化趋势越强。动电行为表明胺类化合物在铝硅酸盐矿物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当药剂极性基团电负性越大,改变矿物表面电性也越大。基团电负性、浮选剂特性指数、水油平衡度和疏水链长的计算表明捕收剂对铝硅酸盐类矿物捕收的决定因素是极性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铅锌锡锑》2006,(5):26-26
1.mA-2与丁铵黑药混用浮选含金辉锑矿 龙山金锑矿的浮选均用混合捕收剂,捕收剂方案有二,方案一是丁黄药与丁铵黑药混用。方案二是用湖北石首生产的MA-2与丁胺黑药混合使用。实践结果表明,放案二的组合药剂效果好,当用量为200.250g/t时,金回收率提高8%~10%,锑回收率提高3%~6%。  相似文献   

15.
王红伟  杜新玲  何意  马科友 《贵金属》2018,39(2):13-17, 23
基于前期的实验室研究,对河南某锌冶炼厂低酸浸出渣浮选回收银浮选优化工艺进行了工业试验。采用原生产流程,调整优化生产现场矿浆浓度(保持在30%以上)和药剂制度(采用Z-200作辅助捕收剂,活性炭为载体,不再添加黄药)、工艺设备及其工作参数后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银精矿品位由3000 g/t提高至6740.4 g/t,银回收率由60%~64%提高到73.17%;精矿产率降低到原工艺的三分之一,减少了银精矿所带走的锌损失;精矿中金品位由1.5 g/t提高到5.3 g/t以上,提高了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浮选药剂的亲固能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浮选体系下,药剂和矿物的作用不仅和键合原子有关,还和矿物表面相邻原子、药剂亲固基团以及介质水分子有关。在此模型下提出了药剂亲固基团和矿物表面作用能的计算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可定量研究矿物表面极性、药剂分子极性和介质水分子对浮选药剂亲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浮选介质分子水影响药剂和矿物表面作用能的强弱,对于极性较小的矿物(如硫化矿物),其表面和药剂亲固基团的作用能与基团电负性成反比,基团电负性越小,作用越强;对于极性较大的矿物(如非金属矿物),其表面和药剂亲固基团的作用与基团电负性成正比,基团电负性越大,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7.
何永安  王重庆 《贵金属》2013,34(4):29-32,36
铜矿石中常伴生金、银等贵金属,但浮选所得铜精矿中贵金属的品位有时低于相关标准而难以计价。针对安徽月山铜矿矿石,在不改变现场浮选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浮选药剂的调整、工艺流程的改进等措施来探讨提高铜精矿含银量的途径。通过药剂和工艺调整,铜精矿品位达到32%左右,铜回收率维持在96.6%以上,同时铜精矿含银量能够达到23 g/t以上。  相似文献   

18.
国内某厂含锑金矿的选矿回收率偏低。为提高选矿回收率,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磨矿细度、浮选药剂捕收剂、抑制剂、活化剂种类和用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粒级占93.52%,抑制剂焦亚硫酸钠+新型药剂GT-1用量(200+200) g/t,活化剂硝酸铅用量400 g/t,捕收剂丁基钠黄药用量500 g/t、乙硫氮200 g/t,新型药剂GT-2用量400 g/t,起泡剂2#油用量30 g/t条件下,经一粗四扫三精浮选闭路流程,锑回收率达77.33%,金回收率59.16%。结合闭路试验结果,对工业选矿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技术指标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型浮选调整剂磷酸胶代替常规药剂Na2CO3选别哈图金矿难选、低品位含金矿石,通过试验和现场生产调试,精矿产品和回收率分别由24.99%、75.23%提高到37.76%、82.14%。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难选银矿的矿石性质,采用浮选一氰化联合工艺,在合理的药剂制度下,浮选试验得到银精矿品位3 136.56 g/t,浮选回收率56.86%;浮选尾矿氰化对原矿浸出率为37.31%,银总回收率为9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