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滦下灌区自动化建设逐步提上工作议程.但灌区自动化建设必须与工程措施的完善、管理体系的健全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步协调进行,灌区自动化的建设者、应用者和管理者对自动化设施的掌握有相当过程,从而达到灌区节水、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华市安地灌区的自动化现状,急需提升灌区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建设一套集以局域网为通信枢纽,实现闸门远程监控、闸门的上下游外景、闸门机组的视频监视系统及灌区主要渠道的水情采集系统于一体的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现状分析,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水利标准化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对金华市安地灌区的自动化系统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PLC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定制化地研发了金华市安地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其他大中型灌区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灌区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电气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灌区运行管理中,能实现远程闸门的启闭、自动化流量测算、远程监控与调度等现代化作业,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本文以邢家渡引黄灌区和平阴田山灌区为例,介绍了当前灌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电气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灌区的现代化运行管理,对灌区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潇河灌区属全国大型灌区,是山西省十大灌区之一.灌区自动化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灌区用水与输配水等方面的效率,有力地促进对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在灌区渠首枢纽工程水文监测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梁树敏 《治淮》2023,(12):51-52
以润河站灌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润河站灌区信息化现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提出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总体框架,建设以灌区水量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闸门自动化系统、灌区管理软件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为水量计量及水费收缴、配水调度、工程运行提供有效支撑,实现灌区监控自动化、应用智能化,可为其他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鑫  田勇 《小水电》2011,(1):64-66,74
疏勒河流域三大水库自动化模拟调度系统是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实现灌区大型水库的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应用服务智能化、决策支持最优化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平台,为实现灌区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合理配置灌区水资源、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手段,从而全面提升了灌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图3幅。  相似文献   

7.
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是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灌区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文中通过铁力市北关灌区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研究,推进灌区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建设,提高“四预”能力,形成可在全省推广、复制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8.
李翊  黄谷 《中国水利》2014,(8):56-57
<正>一、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项目评估的必要性都江堰灌区的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1996年,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在水利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始探索和实践;2002—2005年,开展实施水利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2006—2009年,顺利完成水利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都江堰灌区经过一期、二期信息化工程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信息采集与枢纽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通信平台数据库平台以及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石津灌区是与新中国同龄的河北惟一省属大型灌区。从灌区目前发展现状来看,灌区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化灌区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把石津灌区打造成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灌排设施完善、管理运行健康、灌溉用水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灌区,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进行灌区建设的重点内容。1.必然要求1.1灌区现代化建设是提升工程标准、促进灌区工程节水的需要灌区工程在经历了不同时期多元化建设后,工程较建成初期有很大改善,但工程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各级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自动化水平与渠道输水和多元化调配水的现代化手段有待改进。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仍未达到现代化大型灌区0.55的标准,末级渠系改造、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灌区工程仍存在极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位山灌区通过应用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对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搭建了智慧灌区E平台,主要包括灌区业务管理系统(涵盖测流、灌溉、水费征收、工程巡检等业务功能)、灌区一张图和移动终端等3大模块,基本实现了信息自动化采集和传输、远程自动化监控以及信息智能化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成本高、缺乏专业性人才,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建议:①加大智慧灌区建设投入力度;②尽快研究制定大型灌区信息化有关技术标准;③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市场培育;④加强信息化人才引进和职工专业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灌区管理工作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更多的灌区开始发展信息自动化管理,促进灌区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信息自动化管理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以往灌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方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灌区管理水平。文章将对信息自动化管理的优势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信息自动化管理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灌区信息化系统发展的背景、发展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并对灌区信息自动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灌区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日益推进,提出了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为今后灌区管理手段实现自动化、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当前GIS技术热点,建设基于WebGIS的灌区地理信息系统,是促进和推广GIS在水利部门应用的有效方法.介绍了基于WebGIS的景电灌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了灌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和原则,着重探讨了灌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软件体系结构、技术路线,最后确定了设计目标.地理信息系统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灌区自动化管理水平和水的利用率,真正实现了灌区水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灌溉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艾力泰尔"智慧灌区平台"产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远程自控等技术,构建覆盖点、线、面的灌区自动化管控体系,助力灌区实现"灌溉控制自动化、水量计量精确化、调度决策智能化、运行维护标准化"。产品采用"一级部署、多级应用"的云端部署模式,为灌区领导、省级监管人员、灌区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等不同层级用户提供相应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用水台账,创新灌区运行管护模式,提高灌区整体节水能力,助力建设"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实现灌区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胜利 《陕西水利》2011,(6):145-146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自动化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羊毛湾灌区实际,对水库洪水预报、调度自动化设计的原则、结构、内容等作了全面介绍,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引黄干渠内节制闸、进水闸、斗门测流、水雨情等测点的自动化监测,建设中牟杨桥灌区的远程测控采集体系,实现对灌区引黄干渠闸门的可视化管理与调度;并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灌区基本数据库,提供决策支持模块,做到整个灌区的实时管理、科学灌溉、合理用水,提高灌区用水管理与调度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灌区自动化水位监测设备的推广和使用既是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又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水利用系数,精准"按量计费"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对石门水库灌区两种不同类型的自动化水位监测设备的应用介绍,从工程造价、数据传送、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两种设备在应用方面的差异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疏勒河灌区开展现代化灌区建设,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提供了难得机遇。文章在分析了疏勒流域灌区灌溉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疏勒河灌区建立的信息自动化平台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将田间灌溉管理、水费计算和收缴、水务公开管理融入灌区信息化系统中,从而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灌区智慧水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宋德海 《中国水利》2011,(11):42-43,52
河南省白沙灌区管理自动化研究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完善提高,灌区已建成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灌区管理自动化系统。通过融合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该系统实现了对灌区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空间信息、相关报表的快速查询和分析,做到了地理信息与数据库信息的关联查询,为灌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便利条件,有效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