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辐射下,硫氰酸铵与a-氨基酸在乙酸酐和冰乙酸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快速合成了9种5-取代-1-乙酰基-2-硫代海因衍生物. 探讨了微波反应时间、微波反应温度、硫氰酸铵用量及乙酸酐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a-氨基酸用量10 mmol,硫氰酸铵用量16 mmol,乙酸酐用量9 mL(冰乙酸用量1 mL),微波反应温度100℃,微波反应时间2 min. 与常规加热法相比,反应时间由30 min缩短到2 min,产率由55.2%~79.5%提高到85.0%~93.0%. 产物结构经1H-NMR, IR和元素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条件下马来海松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松香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马来海松酸.探讨了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微波功率、物料配比等因素对马来海松酸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以乙酸为溶剂,乙酸的用量为松香马来酸酐总质量的29%,枞酸型树脂酸与马来酸酐物质的量比为1.1∶1,微波功率为120 W,反应时间为28 min.在此条件下,马来海松酸产率达70.3%.对合成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其熔点为226 ℃,酸值为415.4 mg/g.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马来酸酐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微波干法合成了聚天冬氨酸(PASP)。探讨了反应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微波的输出功率和辐射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确立反应的最佳试验条件是马来酸酐和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比为1∶1.2,2 450 MHz微波输出功率为900 W,辐射时间为15 min。产品的阻垢性能与传统加热方法制得的接近。  相似文献   

4.
以4-溴丁酸乙酯和对特辛基苯酚为原料进行Williamson反应,然后进行酯的水解、酸化制备羧酸,再用制得的羧酸和二氯亚砜反应制备酰氯,最后与甘氨酸钾通过Schotten-Baumann缩合反应来制备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等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Williamson反应、酰化反应及Schotten-Baumann缩合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各步反应的较优条件。醚化反应:反应时间5 h,n(对特辛基苯酚)∶n(4-溴丁酸乙酯)=1∶1.4,反应温度78℃左右,以DMF为溶剂;酰化反应:二氯亚砜作为酰化试剂;Schotten-Baumann缩合反应:反应时间5 h,n(甘氨酸)∶n(酰氯)=2∶1,反应温度0℃左右,pH=9~10。在此条件下,N-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收率为68%。  相似文献   

5.
采用集自动搅拌、过滤、鼓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自制多肽固相合成反应器,以对称酸酐法、活化酯法、2,6-二氯苯甲酰氯(DCB)法研究了大位阻氨基酸Fmoc-Arg(Pbf)-OH与Rink Amide-AM树脂的连接反应工艺。探讨了催化体系、溶剂体系、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以及搅拌方式对合成Fmoc-Arg(Pbf)-Rink Amide-AM树脂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活化酯法(DIC/HOBt/DMAP)时连接率最高,最佳反应条件为:在采用N2辅助磁力拌系统,以体积比为1∶1的DMA/DCM为反应溶剂,氨基酸与树脂物质的量的比为3∶1,反应时间为3 h时,连接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6.
容学德 《化工进展》2014,33(4):1006-1009
碱性条件下将壳聚糖脱晶,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并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为介质,将脱晶壳聚糖与马来酸酐在室温条件下摩尔比按1∶1进行酰化反应18 h,合成了取代度DS=63%的N-马来酰化壳聚糖。由FT-IR测试的结果表明了马来酸酐成功接到壳聚糖分子的氨基上。将制备的N-马来酰化壳聚糖在室温下分别与氯化锌、氯化铜反应6 h,制得N-马来酰化壳聚糖与二价锌离子和二价铜离子的配合物。采用FT-IR及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马来酰化壳聚糖在温和条件下能与Cu(Ⅱ)、Zn(Ⅱ)形成配位化合物,N-马来酰化壳聚糖中的氨基与羧基共同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7.
在醋酸亮丙瑞林的固相合成中引入微波技术,深入研究了大位阻氨基酸Fmoc-Arg(Pbf)-OH与H-Pro-CTC树脂(CTC树脂: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的缩合反应.反应的最优条件为以V(DMF):V(NMP):V(THF)=1:1:1为溶剂,HBTU为缩合试剂,21 mmol/L氨基酸、微波辐射3 min、反应温度35℃、维持时间6 min,Fmoc-Arg(Phf)-OH与H-Pro-CTC树脂的缩合率达到84.7%.最终标题化合物的产率达到81.3%.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合成对甲苯基苄基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95%的乙醇为溶剂,以氯化苄和对甲苯酚为原料利用微波辐射加热合成对甲苯基苄基醚。通过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微波加热时间和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该物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制备对甲苯基苄基醚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对甲苯酚与氯化苄的摩尔比为1∶1.15,对甲苯酚与NaOH的摩尔比为1∶1.2(均以0.1 mol对甲苯酚为基准),95%的乙醇用量为80 mL,95℃下微波辐射反应60 min。在此反应条件下,对甲苯基苄基醚的平均产率为92.4%。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熔点测定和元素分析对产品进行了物性、组成和结构表征,表明合成物质确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9.
徐泽民  李铭东  余卫国  周文华 《化学世界》2012,53(6):358-360,367
在微波辅助下研究重要中间体N-苯基哌嗪盐酸盐合成的最佳条件。在微波辅助下苯胺与N,N-双(2-氯乙基)胺盐酸盐在溶剂乙二醇中经环合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探讨了微波辐射时间、辐射温度、溶剂量、加入原料的摩尔比(苯胺∶N,N-双(2-氯乙基)胺盐酸盐)等因素对环化产率的影响。以最优化条件得到N-苯基哌嗪盐酸盐,最佳条件为:原料的摩尔比(苯胺∶N,N-双(2-氯乙基)胺盐酸盐)=1.0∶0.9,乙二醇的量与苯胺比为1mL∶5mmol,微波反应时间为15min,微波反应温度为120℃,收率84.34%。其结构经熔点、IR和1 H NMR和质谱与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一致。该路线工艺流程简单、快速,三废少且易处理。  相似文献   

10.
顾仁杰  俞斌  王海平 《化工时刊》2008,22(10):39-41
以马来酸酐和乙酸铵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在微波的条件下合成了聚天冬氨酸(PASP)。对实验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还研究了反应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立了反应的最佳试验条件:马来酸酐和乙酸铵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2。2450MHz微波输出功率为900W,辐射时间为15min。产品的阻垢性能与传统加热方法制备的产物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