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建设集成创新是将系统集成理论应用于学科建设,对学科以集成为目的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习惯,提高学科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建设集成创新的大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差别化学科建设战略选择,人才、设施、经费、网络联盟等大学资源的统筹融合,以及学术能力、组织能力、外部能力、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在于不断涌现杰出学术人才,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培育质量评价。以培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文社科)的教师与校友数量等中国特色评价指标为基础,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此评价体系构建整体有效,"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区域布局上持续分化,在院校发展上实力悬殊,马太效应尤其明显。基于评价结果,我们认为未来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要重视"三个平衡,三个充分"建设:学科布局平衡,学科发展充分;学术生态平衡,质量保障充分;发展结构平衡,动态调整充分。  相似文献   

3.
<正>徐滨士院士在国内创建了一脉相承的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并依托三个学科在国内首创了多个学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先后与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沟通对接,组织了系列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发展,并通过成立这些学术组织,充分吸纳了一批精通专业技术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和企业家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效率团队,提升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凝聚力,为推动表面工程学科和再制造工程学科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2月16日的早晨,惊悉我国表面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徐滨士院士于2月15日去世,我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及秘书处的同志们深感震惊和悲痛!回忆往昔,徐院士创建与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无一不显现我会与徐院士之间的特殊情缘!构建我国表面工程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徐滨士院士是我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创办了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长期引领和极大推动了我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的发展壮大和大规模应用。徐院士因病去世,是我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重大损失,作为徐院士的弟子,深感悲痛!我是2000年9月成为徐院士的弟子,在徐院士亲自指导下开展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的研究工作,在2003年6月完成了“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镍基镀层的强化机理及其性能研究”的博士论文。以下是我求学和工作期间的几件小事,记录了徐院士对我的悉心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以缅怀我敬爱的徐院士。  相似文献   

6.
学科梯队建设是保证高校学术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学术接班人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出现年龄结构断层的情况下,搞好学科梯队建设,加强学术骨干的培养,尽快弥补因年龄断层而引起的学术水平“断层”,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显得意义重大。中南工大在学科建设中始终以办好教学与学术两个中心为宗旨,以“抓质量、上水  相似文献   

7.
知识演化是学科产生的原点,在知识规划视角下进行的学科建设遵循的是"政治性的权力规划"逻辑,而非"学术性的理性规划",从而使得学科出现"碎片化"、"无根状"、"泛主体"和"等级化"。福柯的"治理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科建设的视角,即学科治理语境中,政治权力的运作应当通过而非强加于学科及学者,学科建设所面对的是具有积极性的主体,而非被动的客体。因此,我们认为,让学科回归大学、用一流学科制度促进知识生产和人的发展、以"理智"化解学科冲突、使学科发展扎根中国大地是一流学科制度建设的标向。  相似文献   

8.
警惕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中的若干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我国一批重点大学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 ,对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 ,不论是在实践上 ,还是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有 :认为学科门类齐全就是学科布局合理 ;认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等于学科发展水平 ;认为科学研究水平等于学科发展水平 ;认为有钱就能搞好学科建设。对此 ,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并及时在理论上予以廓清。  相似文献   

9.
民国1928-1937年间,国立中央大学学科建设走出了理想与现实"非此即彼"的价值困惑,确立了"实践本位"新的学科建设价值观念,学科发展走出了学习引进和模仿的阶段,不断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中央大学学科建设是学科内在基因与外部环境互动生成的结果。具体体现于确立了"建立有机体民族文化"的学科宗旨,为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的实践整合机制和新的目标导向;建构基于学科建设实践"立体化"的学科结构;建立本土化"校务会"学科管理体制。等等这些,对当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即大学学科建设应当凸显学科的实践批判性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学科存在历史的迷惘与现实的挑战。对教育学科学的理解应该在逻辑理解之外补充隐喻理解。在这一理解下,教育学被作为一门"平台学科",运作特征包括广泛的包容性、要素的平等性以及协同的便捷性。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应建设平台,并通过学科建设促进要素间的协同。教育学作为平台学科的发展策略包括教育学人员背景的多元化、教育学学科文化的开放化、教育学学科建制的扁平化。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大批归国留美学生集聚的东南大学,以美国大学办学模式为样板,逐渐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发展规训体系。大学以学科为功能单位,确立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的学科组织活动范式和学科发展使命;以"学术并重"和"人文与科学平衡"为方向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建立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为重心的制度化教学规训体系;通过明确教师的科研任务,推动大学科研活动的制度化;大学确立起学术自治理念和制度化学术自治环境,赋予学者在学术共同体上的话语权威。在这个学科发展规训体系建构中,教授、科系、图书馆、实验室、推广部、评议会、教授会、学术杂志、学会、会议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元素,它使中国大学的学科建设不仅在规模设置上,而且更重要的是理念和制度上,确立起符合学科自身发展逻辑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学科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徐滨士院士是我的恩师、我的领导,他在我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为我指明了道路,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奋勇前行。成为院士的同事2001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装甲兵工程学院,最先听到的信息就是徐滨士院士的大名,徐院士是当时装甲兵工程学院唯一的院士,是国内再制造技术的开拓者,是享誉军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工程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世界工程学科发展经历了经验技能阶段、工程科学化阶段和大工程阶段。面向国家工业化一直是中国重点理工大学的核心使命。一流工程学科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学科有五大愿景:强化工程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强化工程学科的育人功能;强化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强化学科创新能力;强化学科组织模式创新。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学科面临四大挑战:团队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支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科目录发挥着规范人才培养争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此次学科目录修订要有利于非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统筹兼顾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与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学科目录要协调处理好学术型与非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一致性与冲突,达成其内部的系统性与整合性.为了促进非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建议分别设置面向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和面向非学术型学位的学科专业,并在一级学科层次上对两种定位进行区分,重点选择社会急需但又尚未形成研究传统的学科领域培养非学术型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美国的4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结构及主要大学排行榜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支撑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特征,结果发现:美国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覆盖基础学科,同时提供丰富的跨学科项目;专业教育的学科结构具备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属性;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关学科并非皆是一流学科。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而言,值得警惕和借鉴的地方在于,突出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下,应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学科结构,从而满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听闻恩师徐滨士院士逝世的消息,心中悲痛万分,虽然也知道先生最近身体不好,但是消息传来,还是让人震惊不已,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了下来。回忆昔时,往事历历在目,先生的音容笑貌也不觉浮现眼前。我是从2008年9月份开始师从徐院士的。当时还只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2月15日17时20分,敬爱的导师徐滨士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我师从徐院士学习、工作37年,恩师的音容笑貌如在昨日,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明德传道1986年我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拜在徐滨士院士门下攻读硕士学位,携笔从戎来到装甲兵工程学院。记得第一次见到导师徐滨士教授时,他就教诲我:“德为先,信为重;要做事,先做人。”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美国的4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结构及主要大学排行榜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支撑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特征,结果发现:美国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覆盖基础学科,同时提供丰富的跨学科项目;专业教育的学科结构具备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属性;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关学科并非皆是一流学科。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而言,值得警惕和借鉴的地方在于,突出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下,应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学科结构,从而满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讲座是大学教育学科创建的基本条件。19世纪末美国大学建立教育学讲座,开设教育学课程,推动教育学说的发展,为中小学培养师资力量,也为大学教育学科创建奠定基础。爱荷华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率先设立教育学讲座,依据美国中等教育师资培养要求,持续改进讲座制度,建设与调整教育学课程内容,并通过跨学科的教育研究建构教育学知识体系,积极促进大学教育学系的创建。对两所大学教育学讲座发展为教育学系的历史进程进行考察,能够系统分析大学教育学科创建的基本要素,也有助于深入理解20世纪美国引领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原因,为当前大学教育学科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表面工程》编委会顾问师昌绪院士因病于2014年11月10日上午在京逝世,享年96岁。师老曾连任四届《中国表面工程》编委和一届编委会顾问,曾任两届再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在期刊创办与运行的过程中凝聚着老人家的关怀与爱护;在表面工程学科及再制造工程学科创立与发展道路上彰显着老人家的智慧与魄力。师老非常关心表面工程学科建设,1988年徐滨士院士提出在我国发展表面工程学科的倡议,当时学界有不同意见,而师老髙瞻远瞩锐敏地坚决支持表面工程学科的创立,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