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时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新版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现有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规定,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以芜湖某框架结构综合实验楼为例,对其结构抗震鉴定的全过程进行介绍,系统分析结构损伤现状检测、材料性能检测、变形检测、抗震鉴定及验算过程,结果表明:本工程按C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50年)进行鉴定,综合抗震能力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从而为后继改造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家已对既有建筑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未来几年必须对其全面进行节能改造以达到其节能目标。对现有居住建筑来说,有的快接近设计使用寿命或有的服役期已经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另外有少部分建筑结构安全性本身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由于在节能改造时也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度使结构失效的概率增大,所以我们在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时必须对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用鉴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建筑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影响建筑的结构性能,存在使用隐患。基于此,本文对砌体结构公寓安全性能鉴定评估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按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建设于不同年代的建筑抗震鉴定,应根据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采用相应的抗震鉴定方法,鉴定结果不应低于其建设时适用的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但随着国家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实施,部分地区的地震动参数出现明显的变化,对建筑抗震鉴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以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区某高层建筑抗震鉴定为例,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参数对结构及构件地震内力的差别,并分析其在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对构件截面配筋的影响。提出对此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在相应的保证概率下可对现行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按后续使用年限进行有依据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谷云峰 《安徽建筑》2010,(2):81-82,84
旧建筑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并不意味着其一定丧失了使用功能。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鉴定,通常可以找到承载力、耐久性、抗震性等相对薄弱或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的部位或构件,然后有针对性得采取科学合理的加固改造措施,必然可以使旧建筑焕发青春,重新具备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砌体结构房屋质量检测及抗震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经过现场调查和检测,依据有关资料和规程,对其进行抗震鉴定;最后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法,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建筑在后续使用年限内的安全使用,相关鉴定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交民巷钟楼为地下1层,地上6层的内框架砖混结构,服役超过80年,大大超过了预定的设计基准期。现拟对该楼进行装修改造,为此进行了检测鉴定。结合钟楼的使用现状和检测结果,对当前使用年限较长的仿古建筑的检测鉴定方法提出了应根据结构的使用状态进行鉴定的观点,取得了仿古文物类建筑检测鉴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造成既有建筑外窗安全事故的隐患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根据有关标准规范,阐述了窗的设计使用年限问题,论述了对既有建筑外窗安全检查鉴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安全检查鉴定依据,提出了解决建筑外窗安全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结构随着使用的年限越来越长,自身不再完全满足结构的要求,性能逐渐弱化,可靠性降低,目前国内现役建筑的房龄大部分维持在20年~30年左右(正常设计年限为50年),因此对于现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是必要的,从现役建筑结构的影响因素出发,从而进行可靠性鉴定。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结构的鉴定加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既有结构可靠性鉴定加固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程人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困惑,结合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现状,给出解决办法和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某综合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原设计为21层,建造初期因种种原因建至8层停工。现因使用要求拟进行加层改造,由8层加至15层。对该楼进行抗震鉴定时,可以采取3种后续使用年限:30年、40年和50年。这3种后续使用年限均满足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本文结合改造方案,通过综合比较给出了适合该工程的后续使用年限,并提出此加层改造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有建筑加固改造综合决策方法和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现有建筑的加固改造中遇到的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现有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和抗震鉴定、改造要求与设计和技术及经济的协调、新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讨论,建议可采用不同的后续设计使用年限和相应的设防标准,提出了用“综合性能指数”和“综合决策指数”使加固改造的决策相对定量化的构思。最后还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结构基于可靠性和优化理论剩余寿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尚传  赵国藩  贡金鑫 《工业建筑》2002,32(4):37-39,48
一座结构寿命终止并非指结构已经倒塌破坏。提出了基于可靠性与经济优化相结合的在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评估准则 ,并建立了在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的优化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 ,可以为维护与加固结构的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兴棣  黄钢 《工业建筑》2007,37(10):98-100
对影响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的建议,可供加固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戎涛  刘泽军  丁亚红 《山西建筑》2007,33(7):108-109
通过不同使用年限的既有未碳化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的单轴受压试验,进一步分析既有未碳化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力学性能与使用年限的关系,为今后对既有结构延续使用和加固改造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浙江展览馆位于杭州市中心武林广场,建于1969年,属历史保护建筑,东面是正在施工中的地铁站,南面今后拟建地下五层商业建筑,周边环境十分复杂。修缮改造包括既有建筑的修缮改造和新建两大部分。根据建筑物功能布局要求以及对既有建筑安全性及抗震性能的鉴定报告,保留既有建筑原有地上的建筑格局基本不变,参照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要求进行抗震加固改造。利用既有建筑天井位置东、西区块内各新建三层地面建筑。新老建筑功能统一,通过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及新建建筑基础的合理选型,实现新老建筑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靠性的在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可靠性理论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评估准则。结合在役混凝土结构荷载与抗力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了在役结构动态可靠度的变化,建立了在役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的维护与加固程度下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役小学建筑中,建造时间较长、抗震设防不足者不在少数。对一幢建于1984年的在役教学楼进行了抗震评估,通过现场检测、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等工作,得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抗震鉴定结论;以合理改善该教学楼的抗震能力,使其安全发挥使用功能为基本原则,提出了经济、有效的加固建议,也为同类既有结构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