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齿轮-转子系统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该齿轮副模型包含传统齿轮副扭转振动模型的全部动力学内容。对齿轮啮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该模型中主要参数:扭转刚度、扭转阻尼、啮合刚度、啮合阻尼对齿轮啮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啮合刚度、增大啮合阻尼、减小扭转刚度、增大扭转阻尼都能有效地降低齿轮传动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为齿轮传动系统实现减振降噪提出了可行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采用TYCON软件建立了某变速箱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轮齿啮合综合误差、原动机和负载的动态输入、传动轴的扭转及弯曲刚度等因素。通过仿真,得到了多级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包括稳态、转速波动等情况下的各轴及齿轮的转速、角加速度、转矩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且对比分析了将原变速箱的第三轴加强和减弱两种工况。  相似文献   

3.
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的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集中参数理论,建立了弧齿锥齿轮的多自由度弯曲-扭转-轴向移动-扭摆等耦合振动的三维空间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传动轴和轴承的弹性变形以及齿轮的啮合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和啮合冲击激励。在此基础上,对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传动齿轮副的横向振动、纵向振动和系统扭转振动的耦合作用,利用集中参数法,建立某数控镗铣床主变速箱传动系统的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在考虑时变啮合刚度激励和误差激励下,数控铣床主变速箱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5.
樊智敏  高亮 《机电工程》2013,30(9):1038-1041
针对带式啮合介质齿轮传动中存在的动力学性能问题,首先建立了考虑齿轮啮合刚度、误差激励、介质带阻尼等参数的带式啮合介质齿轮传动系统简化振动模型,然后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带式啮合介质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实体建模,最后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带的存在没有改变齿轮传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带式啮合介质齿轮传动相比普通渐开线齿轮传动,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周期增大,介质带的存在改变了传动系统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起到了减振降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齿轮系统动态传递误差和振动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计及轮齿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支承刚度和阻尼的齿轮系统扭转-横向振动耦合的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重合度、支承刚度、啮合阻尼和支承阻尼对齿轮动态传递误差和动力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高速、精密齿轮传动的动力学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转速情况下时变啮合刚度和啮合冲击对斜齿轮传动振动特性的影响,以某纯电动汽车高速斜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弯-扭-轴动力学模型;采用改进的基于承载接触分析的计算方法获得时变啮合刚度曲线,并计算了啮合冲击时间及啮合冲击力幅值;分析了时变啮合刚度、啮合冲击以及两者综合3种激励条件下高速斜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时变啮合刚度激励下,在过共振区,转速变化对系统振动的影响不显著;啮合冲击激励以及综合激励条件下,系统振动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与啮合冲击激励相比,综合激励下振动加速度增幅较缓。研究结果可为纯电动汽车高速斜齿轮传动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能更有效地分析滚动轴承支撑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提出基于轮齿承载接触分析、同时考虑齿轮轴扭转变形及安装误差的人字齿轮左右轮齿啮合刚度计算方法,建立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啮入冲击激励的人字齿轮啮合型弯-扭-轴耦合振动模型。在提出的考虑轴承内部载荷分布的滚动轴承支撑系统载荷分配计算方法以及包含承载滚子、内外圈的滚动轴承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较完整地分析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齿对啮合振动经由齿轮轴分配到支撑滚动轴承,最后再由轴承内圈传递到外圈的传递过程。以某滚动轴承支撑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为实例进行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振动传递计算方法较科学合理地计算出人字齿轮系统的动载荷传递过程,更精确地得到箱体轴承孔内壁的振动载荷,为下一步有效地分析人字齿轮箱体振动特性提供了保障。同时滚动轴承在传递载荷的过程中起到类似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降噪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盾构机刀盘四齿轮并联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运用UG软件建立了该系统的三维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了啮合阻尼、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主动齿轮布置方式等因素对齿轮副载荷均衡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各个齿轮副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相差越大,载荷分配就越不均匀;齿侧间隙在驱动载荷变化时对载荷均衡性影响较大;主动齿轮不同布置方式对传动系统的传动平稳性有较大影响。分析结果可为多齿轮并联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排行星直齿轮传动系统,提出了齿轮非线性啮合动态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由中心距安装误差和传动轴弯曲变形等引起的中心距变化对啮合角、间隙和非线性啮合刚度的影响。考虑中心距变化和陀螺力矩并结合齿轮非线性啮合动态模型,建立了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针对一个单排行星齿轮传统系统试验装置进行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试验对比分析了齿圈横向振动位移和内啮合均载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笔者提出的渐开线直齿轮传动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动态啮合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东方红大马力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中的液压变速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液压变速机构传动误差的机理,推导出在一般情况下传动误差的计算式。通过运动仿真,验证液压变速机构传动误差计算式的正确性。分析了液压变速机构传动误差的影响因素,可知最主要的因素是斜盘倾角偏差。通过改变斜盘倾角偏差的大小,可得此变速器中轴向柱塞泵传动误差的变化规律。运用流体仿真法和计算法,分析此变速器中轴向柱塞泵传动误差对流量和功率的影响。以达到传动系统要求的容积效率为目的,通过优化分析,确定了斜盘倾角偏差的变化范围。为科学的设计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宫涛  李耀平  刘福华 《机械传动》2021,45(8):84-89,104
分析了通用公司GF9自动变速器(9AT)的各挡动力传递路线;建立了各行星齿轮排的运动方程式.利用各挡位工作执行元件的不同,建立约束条件;通过联立方程组,求解出各挡传动比公式.通过各挡的传动比值计算,验证了传动比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郑劲 《汽车零部件》2014,8(2):61-62
分析了全时四驱车型的七速双离合器变速器组成和结构,绘制出了变速器的传动原理简图,研究了变速器各挡位的传动路线。并介绍了托森轴间差速器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机械式汽车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搭建机械式汽车变速器传动效率的测试台架,制造出相关测试样件并进行测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保持加载转矩不变,变速器各个挡位下的传动效率随着输入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最终到达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保持相同输入转速和加载转矩,挡位置于Ⅳ挡时变速器的传动效率最高;保持输入转速不变,变速器各个挡位下的传动效率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加而增加;如果通过采用多级齿轮油或合成油来改善润滑油黏-温特性,变速器的综合效率可分别提高0.62%和0.96%;如果使用开式轴承来减少轴承摩擦损耗,变速器的综合效率可以提高0.5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的行星排之间联结、换档约束进行研究,用矩阵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基于组合论的分析方法,将自动变速器传动方案的选择归结为联结矩阵的组合型式分析,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的多档位、多行星齿轮排传动设计的算法,使用MATLAB编程分析,以传动比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来设定条件,进行方案筛选.为研发自动变速器提供优选传动方案的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存在的切断动力换挡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换挡舒适性,保证了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换挡特性,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优点。笔者分析了两轴式、单中间轴式和双中间轴式DCT传动方案的优缺点,根据其结构特点,归纳出各传动结构适用的汽车布置形式;对比分析了双面离合器和双重离合器DCT的传动性能;运用功率流模型对比分析了DCT传动结构特点,得出DCT在乘用车上一般采用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干式和湿式双离合器的结构特性和性能特征,归纳出干式和湿式双离合器的DCT适用的车型,最后总结了气动式、电-液式、电动式执行机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对DCT相关的分析和归纳可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型微型减速器传动比及传动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瑰贤  孙瑜  李笑  刘福利 《机械传动》2003,27(3):12-13,16
提出了新型微型减速器——圆柱三正弦活齿减速器的结构组成及传动原理,推导出传动比计算公式,研究了圆柱三正弦活齿传动连续传动的必要条件,并针对单级圆柱三正弦活齿减速器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机械传动》2015,(4):164-167
研究了杠杆法和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构造一个由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串联一个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的四行星排新机构,基于杠杆法对该机构传动路线进行分析,得出7种满足自动变速器换挡要求的传动方案,其中5种方案可实现9个前进挡、2种方案可实现10个前进挡。为多档变速器开发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俊彦  蔡骏宇  范鑫 《机械传动》2021,45(6):139-145
以采埃孚9速自动变速器(9HP48)为研究对象,明确了自动变速器各挡位中动力传递的线路,对各挡位的传动比和转矩比(考虑摩擦损失)进行理论推导,并运用克莱伊涅斯公式计算了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的传动效率.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使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自动变速器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每一挡位传动比和传动效率数值,对比发现,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也为优化自动变速器传动方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汽车牵引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牵引式无级变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半接触角和摆动角变化时诸如传动比、滑动率、接触区的自转角速度和传动效率等的传动特性。研究表明,存在一个半接触角使得无级变速器在整个速比范围内,滑动率较小,自转角速度的绝对值较小,传动效率也较高。随着动力滚子半接触角的增大,接触区的压力随着摆动角的增大而增大,传动比也会增大,但速比范围会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