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涟源凹陷早石炭世煤系地层具有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广泛分布的特征,显示出较好的煤系气兼探合采前景,然而目前尚缺乏该区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整体研究。本文以早石炭世测水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典型钻孔的岩相组合及物性、含气性等实验分析,讨论了涟源凹陷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及潜在的有利煤系气层段。结果表明:涟源凹陷测水组发育5种岩相组合类型,对应滨外陆棚、障壁-潮坪、障壁-沼泽、潟湖-沼泽和潮坪-沼泽沉积环境,以单源双储、双源双储、双源三储3类煤系气共生组合模式为主。基于分级加权法认为测水组下段上部为有利的勘探层段,以煤层为主要烃源岩、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的煤层气-煤系砂岩气组合模式最为有利,集中分布于涟源凹陷中部一带。煤层累计厚度及其含气性对涟源凹陷煤系气藏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中邵阳凹陷煤系气成藏基础及其共生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收集整理邵阳凹陷煤系矿产勘查与评价资料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将研究区煤系地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查明了测水组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的展布特征,分析了研究区测水组煤系气成藏的可能性,总结了测水组地层垂向发育的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对应的煤系气组合模式,通过典型钻孔分析,确定了煤系气发育的有利层段及其气藏类型。结果显示,研究区测水组主要发育以泥页岩为主的岩相组合和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主的煤系气藏,泥页岩对邵阳凹陷煤系气成藏起关键作用;但在聚煤中心附近的局部区域内,煤储层是煤系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金竹山煤矿区测水组下段形成于碎屑滨岸障壁-泻湖体系中,沉积环境主要为潮坪、泻湖、障壁砂坝,成煤的泥炭沼泽主要由泻湖或潮坪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湖南省煤系气钻井资料及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将区域煤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查明了研究区煤层-煤系页岩-煤系砂岩的展布特征,分析了研究区煤系气成藏的可能性,总结了含煤岩系垂向发育的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对应的煤系气组合模式。通过典型钻孔分析,确定了煤系气发育的有利层段及其气藏类型。结果显示: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成熟度Ro以高-过成熟阶段为主;煤系储层连通性较好,属低孔低渗型;基于空间叠置关系,将煤系气藏分为"双源双储"型、"单源双储"型、"双源三储"型3类。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系非常规气共生组合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炭资源的多重价值体现在含煤岩系中多种矿产资源的共生组合与共采潜力,除煤层自身之外,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煤系气)共生共存的现象已日趋受到业界的关注。研究这些煤系非常规气的共生组合模式,有助于煤系气的综合勘查和开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系非常规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研究,以典型钻孔的岩性组合、沉积序列和测试数据分析为例,确定了煤系气的有利层段。结果显示:区内太原组上段、山西组下段,以及延安组一段上部、二段和三段具有煤系非常规气的勘探潜力,如JM107钻孔延安组三段876~897 m处,4煤和4上煤附近,为良好的煤系气层段。据此,建立了3种煤系非常规气共生组合模式,初步探讨了煤系非常规气的共生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易同生  高为 《煤炭学报》2018,43(6):1553-1564
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中煤层、页岩、砂岩叠置频繁,统筹勘探不同储层中的天然气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开发效益。通过对煤系气储层岩相、厚度、源岩地化、储层物性及空间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和煤系致密气成藏潜力,讨论了煤系气的空间叠置关系和勘探前景。结果显示:区内晚二叠世煤层煤种齐全,厚度较大,变质程度普遍偏高,含气显示优越;页岩和砂岩累计厚度大,有机地球化学和储集物性参数良好;不同岩性的区域和层位分布差异较大,组合类型多样,空间配置关系有利于发育垂向多套天然气藏。煤系页岩气最有利勘探层位为龙潭组下段,煤层气和煤系致密气最有利层位为汪家寨组和龙潭组上段;以此为基础,总结提炼出"源储一体型"独立煤系页岩气藏、"源储紧邻型"煤系"三气"组合气藏、"下生上储型"煤系"两气"组合气藏共3种气藏类型。初步认为晴隆向斜深部为煤系页岩气优先勘探区,青山向斜深部适合煤层气和煤系页岩气共探共采,盘关向斜和格目底向斜深部适合煤层气和煤系致密砂岩气共探共采。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系气共采成为可能,而煤系气共采的前提便是煤系气的共生,所以探讨煤系气共生的问题对共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气生储盖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岩芯观察及野外地质考察,总结了煤系气的共生组合模式,综合沉积、构造和成岩作用,初步探讨了煤系气共生的成因机制。结果显示:本溪组8+9号和山西组4+5号煤层为主要的烃源岩,暗色泥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砂岩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值6.2%,渗透率平均值0.14×10~(-15)m~2,属于致密砂岩范畴;致密砂岩层、泥页岩层和煤层可以互为盖层;致密砂岩、泥页岩和煤层两两之间的组合模式具有14种,煤系气的共生组合模式具有4种。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合,构成了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的混合共生;沉积作用对煤系气共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成岩作用对煤系气的共生具有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易同生  周效志  金军 《煤炭学报》2016,41(1):212-220
基于煤系气共探共采示范工程,分析了黔西松河井田龙潭煤系煤层气-致密气赋存特征及开发条件,探讨了煤系气共探共采的适配性技术工艺。研究表明:井田煤系气主要赋存于龙潭煤系多个煤层及临近细砂岩、粉砂岩中,具备多煤层共采、煤系气共采的资源及开发条件。煤储层具有高温、超压、高含气量、含气高-过饱和的特点,适宜进行煤层气地面开发;但在区域高地应力背景下,裂隙闭合、矿物充填等原因导致储层原始渗透性差,煤系气地面开发需进行储层改造。气测录井、裸眼综合测井及含气层综合评价是井田煤系气共探共采中发现、认识、评价含气层及产气层段优选的关键技术,可为煤系气共探共采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在丛式井组开发模式下,"小层射孔、组段压裂、合层排采"系列工艺与井田地形地质条件相匹配,可显著提高多煤层共采、煤系气共探共采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5,(10):114-116
通过收集整理贵州省龙潭煤系勘探资料,分析龙潭组内不同环境成煤序列,对比龙潭组早期和晚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对煤层发育的影响,认为贵州省龙潭组厚煤层主要分布在习水-仁怀、织金、六枝、普安和水城区域,均处于潮坪和三角洲-泻湖沉积环境中。在潮坪环境中,厚煤层发育于潮上带的泥潭沼泽中。在三角洲-泻湖沉积环境中,泻湖中发育的泥炭沼泽是厚煤形成的最有利场所。龙潭早晚期,为海进时期,三角洲砂体大面积萎缩,煤层发育好,有利聚煤环境发育面积大,是最有利的聚煤时期。  相似文献   

10.
该区下石炭统测水组内已发现7个遗迹化石属:Skolitbos、Palaeophycus SP.、Chondrites、Didymaulichnus、fucusopsis、Lockeia、Planolite‘s,经研究应归必于Skolithos遗迹相组合。根据遗迹化石、实体化石及沉积特征,该区测水组主要形成于障壁沙坝——潮坪——滨海泻湖体系。主要可采媒层发育于低能潮坪及泻湖淤浅形成的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下霍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和瓦斯赋存的分析研究,绘制了井田内瓦斯含量等值线图,并对矿井不同开采时期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确定了矿井不同开采时期的瓦斯涌出等级,指出矿井开采二、三、四采区时需要进行瓦斯抽放,对矿井安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安徽淮北矿区瓦斯抽放效果检测,得出了适合淮北矿区地质条件下解决瓦斯抽放的办法及设计以及瓦斯钻场的一些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矿近年发生的68起瓦斯事故,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预防瓦斯事故的措施及工作重点和科研方向,从而减少和杜绝瓦斯事故,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李朝辉 《煤炭技术》2006,25(7):51-52
通过对祁南煤矿32煤层压力及含量分析,结合32煤层地质及开采情况,对32煤层的瓦斯涌出进行了合理的预计,有效地指导了32煤层的生产。提出的瓦斯预测技术对同类矿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瓦斯抽放在煤矿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胡宇 《煤炭技术》2014,(4):270-272
为了研究裂隙微观形态对煤层气运移控制作用,根据粗糙度及其各向异性因子构建3D裂隙空间,然后在单相流条件下模拟了流体的行为,进而推演宏观渗透性能,分析了裂隙表面微观几何形态对其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粗糙表面的裂隙空间的渗透率低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粗糙度分形维数越高,裂隙的渗透率会增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矿瓦斯利用率低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煤矿瓦斯分离与储运应用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煤矿瓦斯水合化分离的优势和主要方法,包括化学法、机械法、外场作用法和复合强化法,探讨了各种方法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分离效果,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通过总结瓦斯水合化法分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工业化应用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高的问题,根据寨崖底煤矿实际条件,通过井下实测采掘工作面煤壁、落煤和邻近层瓦斯涌出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对瓦斯涌出的来源和构成进行分析,提出了瓦斯治理的方法,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鸡西矿区丰富的瓦斯资源和先进的瓦斯抽采技术为瓦斯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2 a的瓦斯发电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注气驱替煤层瓦斯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煤层瓦斯采收率,并具有环保性。基于国内外注气驱替煤层瓦斯发展状况及主要机理,从注气位置(地面和地下)、注气模式(自然涌出、负压抽采、只注不抽、边注边抽和间歇注气等)和注入气体种类(纯CO_2、纯N_2和混合气体等)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注气驱替煤层瓦斯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结合注气驱替煤层瓦斯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从低煤阶煤层气注气技术、多储层联合开采注气技术、深部煤层气注气技术、新型气体注气技术和多措施联合注气技术等五个方面对注气驱替煤层瓦斯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