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的天然气勘探持续获得新发现。为了系统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开展了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相标志鉴定和砂砾岩优势相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须三段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扇缘漫流沉积和扇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均发育砂砾岩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主要发育块状砾岩,砾多砂少,漫流沉积砂多砾少、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具有向上变细的正粒序特征。(2)扇三角洲以砂岩沉积为主,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发育冲刷面、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沙纹交错层理等为主,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具有向上变细的正粒序特征,河口坝和远砂坝具有向上变粗的反粒序特征。(3)辫状河道、漫流沉积、辫状分流河道砂砾岩较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砂砾岩次之。该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的天然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镇53井区长81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53井区长8段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勘探、评价以及开发的重点地区及层系之一.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油层组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并确定了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相对发育.同时,通过分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3.
南堡2号构造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堡2号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东一段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研究。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结合骨架剖面的沉积微相和地震相研究表明,东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等粗岩相与含油性的关系密切,为物性较好的储集相带,伴随着水体变浅,东一段整体上组成了一套向上岩性变粗、泥岩颜色变浅的反旋回沉积,反映了东一段沉积期湖盆不断萎缩、逐渐消亡的过程。该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的认识和研究区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葡浅12区块黑帝庙油层黑Ⅰ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荣  李天仁  周围 《特种油气藏》2011,18(1):16-20,135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葡浅12区块黑Ⅰ砂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确定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及席间泥5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对研究区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厚度和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蠡县斜坡高阳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资源丰富,是近年来主要的勘探层系。为进一步落实沙一下亚段沉积相展布特征,明确下一步勘探开发方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对沉积相标志、类型、分布及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蠡县斜坡高阳地区沙一下亚段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存在细砂岩、粉砂岩、泥岩3类岩性,可划分出9种岩相类型;②沙一下亚段测井相类型多样,主要发育箱形、钟形、指形、漏斗形及平直形5种;③在地震剖面上,沙一下亚段表现为小型叠瓦状前积和隐性前积2种反射特征;④高阳地区沙一下亚段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4种微相,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规律与湖平面升降密切相关,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分布与演化特征各异。在上述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建立湖盆萎缩期和湖盆扩张期2种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可为类似区域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古沉积背景、岩心观察、测井等资料,对刘庄地区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粒度特征、沉积构造及剖面结构特征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研究,确定了刘庄地区沙一段属于浅湖环境下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砂、河口砂坝和支流间湾4种微相,次要微相有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SN31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地层厚度大多在300 m以上,储集体横向和纵向变化较大,不同砂层组的储集性能、物性主控因素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的研究不够精细,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特别是滚动评价的需求。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研究了清一段一砂组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各目的小层的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及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清一段一砂组储层以细砂岩、砂砾岩、粗砂岩和中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渗储层;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并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砾岩、粗砂岩和中砂岩储层物性最好;该区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作用的控制,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小,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  相似文献   

8.
砂岩油藏沉积相带分布及其引发的储层非均质性已经成为制约油藏滚动勘探和开发生产的瓶颈。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并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和分布。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Ⅰ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以及湖底扇主沟道、主沟堤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为最主要的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砂体为该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
经过岩心观察、岩矿测试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块沉积微相进行的精细研究认为.该地区发育了滨浅湖砂坝、滩砂、生物碎屑滩和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沙四段1砂组1 2小层主要为砂坝微相.沙三中亚段3砂组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沙三中亚段2砂组主要为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沙三中亚段1砂组主要为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10.
测井相在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陈红汉  王家豪  熊万林  李新琦 《特种油气藏》2011,18(3):51-55,137,138
综合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三段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远沙坝和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建立了测井相图版。通过对研究区单井相、剖面相以及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发现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研究区的主要砂体类型。文章充分利用测井曲线信息,刻画单砂层展布规模和相带分区,为研究区下一步滚动勘探、提交油气后备储量及合理开发方案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样品物性分析,对玛湖凹陷玛 2 井区下乌尔禾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再认识,并对其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乌尔禾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水下扇沉积;其沉积物总体显示牵引流和重力流交替沉积作用过程;可进一步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 3 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漫流、扇面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流、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及滑塌等 10 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碎屑流沉积非常发育;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的储集物性和含油性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微相内发育的牵引流砂砾岩储层泥质杂基含量低,储集性能好,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各沉积时期内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河道砂砾岩体是研究区开展后续油气评价及开发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进一步识别出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泥坪、滩坝等8种沉积微相,并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同时,将营城组划分为4段、6个四级层序和7个砂组,阐明了各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营一段末期(SG2)湖侵至最大湖泛面,沉积于其上的SG3砂组进积体系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与储层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两支主辫状水道,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好,其与后期鼻状构造相组合是构造-岩性圈闭与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统延长组长 101 期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河流相中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三角洲相中辫状水下分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沉积均发育砂岩。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各沉积微相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及辫状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盆地东部的曲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认为盆地内长 101 期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较发育,辫状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14.
大路沟二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岩石类型、砂岩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河口砂坝、席状砂、分流河道间、分流间湾6种微相。根据研究区沉积体系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长6段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分别为枝状砂体沉积模式和朵状砂体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二段沉积相分布与演化规律,为油气勘探寻找接替区,在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沙河街组二段进行了砂层组划分与对比,进而圈定了各个时期沉积相的展布范围并总结了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二段可划分为4个砂层组,各砂组依次向南逐层超覆,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洼陷周缘凸起带附近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其次为河口砂坝与水下分流间湾。洼陷内部以滨浅湖滩坝为主,按其成因可分为正常砂质滩坝、砂岩-碳酸盐岩混积型滩坝以及风暴成因滩坝三类,不同类型砂坝分布规律各不相同。沙二段整体呈湖盆不断扩张、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扇三角洲分布减少而滩坝沉积规模不断扩大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深入分析其沉积特征及沉积序列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露头实测为基础,通过对各微相沉积特征和岩相类型进行分析,建立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前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3 个亚相,并可进一步细分为远砂坝、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及沼泽等微相;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可识别出 8 种岩相类型,分别为粒序层理砾岩相、滞留砾岩相、不明显平行层理砾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砂岩相、水平层理粉砂岩相、水平层理泥岩相和水平层理炭质泥岩相;三工河组沉积时期沉积物堆积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辫状河三角洲扇体向盆地方向不断推进并叠置在远端之上,自下而上呈现出反旋回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测井、录井、钻井和岩心资料,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进行了高精度的沉积相研究,探讨了储集砂体的展布规律。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油气层主要分布于浅湖砂坝、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水下分支河道,部分席状砂、水上分支河道以及心滩微相也是良好的储层。建议今后勘探应注重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的分支河道砂、河口砂坝中的块状粗一中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段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应用岩心、粒度、薄片统计、录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垦利A油田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种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应用层序地层学,将沙三上段划分为1套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ST)以水下分流河道厚层砂岩为主,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以薄层砂岩为主。不同体系域砂岩厚度及展布规模,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该认识可为断陷湖盆斜坡带的砂岩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Authigenic grain-coating chlorit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lastic rocks of many sedimentary basins around the world. These iron mineral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flocculent precipitates formed when rivers flow into the ocean, especially in deltaic environments with high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sandstone sequences with grain-coating chlorites also tend to have relatively high glauconite and pyrite content. EPMA 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glauconites with ‘‘high Al and low Fe' content indicate slightly to semi-saline marine environments with weak alkaline and weakly reducing conditions. By analyzing the chlorite-containing sandstone bodies of the southern Sichuan Xujiahe Format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chlorit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cluding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s, distributary channels, shallow lake sandstone dams, and mouth bars. Chlorite had a tendency to form in the upper parts of sandstone bodies with signs of increased base level, representing the influence of marine(lacustrine)transgression. This is believed to be influenced by megamonsoon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Region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Epoch. During periods of abundant precipitation, river discharges increased and more Fe particulates flowed into the ocean(lake). In the meantime,increases or decreases in lake level were only affected byprecipitation for short periods of time.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hifted from weakly oxidizing to weak alkaline, weakly reducing conditions as sea level increased, and Fe-rich minerals as authigenic chlorite and glauconite began to form and deposit.  相似文献   

20.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对川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岩心、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发育海湾、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这4种沉积相类型及20余种沉积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沉积砂体分布既有继承性,又有分异性,并随不同时期主物源的变化而发生迁移,砂体发育情况主要受构造、物源供给、古地貌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