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2006年一季度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77家)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为668.35kgce/t,比上年度降低33.641gce/t,降幅为4.8%;吨钢可比能耗为632.90kgce/t,比上年度降低54.06kgce/t,降幅为7.9%;相应炼铁、炼钢、烧结、焦化、轧钢等专业工序能耗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详见表1。2006年一季度全国产钢为9218.99万吨,其中重点统计单位产钢为7546.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1.85%。从表1可看出,一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各工序能耗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全国各钢铁企业在节能降耗做出了巨大努力。去年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  相似文献   

2.
一、前 言 能源问题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节能是我国四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政策。钢铁工业能耗大,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2%。以节能为中心对我国钢铁工业进行调整、挖潜和技术改造,尤为重要。 炼钢过程的能耗对整个钢铁工业综合能耗影响较大。1979年重点企业炼钢工序能耗194公斤标煤/吨钢,占综合能耗1570公斤标煤/吨钢的12.4%,吨钢累计能耗约为1030公斤标煤/吨钢(见表1),可见炼钢过程节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炼铁工序能耗(包括焦化、烧结、炼铁三个系统)占吨钢能耗50%左右,其中炼铁系统能耗占吨钢能耗38.4%.因此,降低炼铁的能耗对钢铁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节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重点厂高炉能耗的现状与节能前景进行分析研究.一、重点厂高炉能耗的现状鞍钢等15个重点厂高炉1980年炼铁平均的能耗情况见表1.它们的生铁产量分别占  相似文献   

4.
宽厚板信息     
1 国家冶金局提出近期节能降耗的目标和主要途经 近期的节能目标是: 1999年吨钢综合能耗1.23t标煤; 2000年吨钢综合能耗1.18t标煤; 2001年吨钢综合能耗1.04t标煤; 2003年吨钢综合能耗1.00t标煤。 近期节能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1)淘汰平炉。 2)减少化铁炼钢,首先是钢铁联合企业不要再保留化铁炼钢。  相似文献   

5.
重钢能耗不断下降 能耗指标总能耗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炼铁入炉焦比吨钢电耗吨钢天然气消耗万元产值能耗单位万吨标煤吨标煤/吨吨标煤/吨公斤/吨度/吨米3/吨吨标煤/万元19了7年{1978年—一-一—{一一-—86.381 1 106.412 .964一2.4402·2“一‘·‘。”1 182 1 804876,628808{62637.28:28.961979年1 10.112 .0211 .5107 1053452727.089工98。年上半年 55.419 1。86了 1。449 686 477 433 2了.725 重钢高煤气放散率T9年为2.92书,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再创新水平,达1.49终。高炉热风温度在T9年1043℃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提高到IOTO℃…  相似文献   

6.
从吨钢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入手,通过对杭钢200l年吨钢能耗指标的剖析,回答了为什么杭钢吨钢综合能耗低于吨钢可比能耗的问题,并从理论上阐明了吨钢综合能耗低于吨钢可比能耗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基本情况1.2006年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总能耗上升2006年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45.12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7.06%;吨钢可比能耗623.04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6.19%;吨钢消耗新水6.56吨/吨,同比下降14.9%;2006年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19779万吨标煤,同比上升8.45%。  相似文献   

8.
张务林  陈存贝 《工业炉》1991,13(3):59-63
一、国内外吨钢能耗状况我国吨钢能耗与国外主要产钢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苏联吨钢能耗1982年为0.858吨标准煤,日本吨钢能耗最低,1984年为0.734吨标准煤(1988年日本吨钢能耗为17305×10~(10)焦),美国为0.9吨左右。1987年我国吨钢可比能耗为1.064吨标准煤,比日本高44%,比美国和苏联高18~24%,同时综合能耗1988年重点钢铁企业与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平均相差30%。另外,近几年我国节能率也在逐年下降,1983年和1984年为3%左右,1985年到1986年为2%左右,1987年到1988年则下降到1.7%左右,这种情况与能源进一步紧张的形势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同时考虑钢铁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产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构造了一张能源—环境负荷投入产出表.应用物质平衡理论,建立了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能量转换过程数学模型;给出了工序能耗、产品能值和吨钢能耗表达式,以及工序、产品和吨钢环境负荷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上述指标的各种因素,以及能流、物流和污染物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2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和环境负荷的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钢铁企业投入产出模型及吨钢能耗和环境负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九菊  杜涛 《黄金学报》2001,3(4):306-312
同时考虑钢铁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产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构造了一张能源-环境负荷投入产出表,应用物质平衡理论,建立了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能量转换过程数学模型;给出了工序能耗、产品能值和吨钢能耗表达式,以及工序、产品和吨钢环境负荷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上述指标的各种因素,以及能流、物流和选污染物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2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和环境负荷的变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钢铁工业是消耗能源的主要部门之一。1976年日本钢铁工业在能源总消耗量中占16.7%。近年来日本各钢铁企业对节能很重视,取得了较大效果,1978年全国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为5345×10~3千卡/吨(估计),比1973年下降约8%。日本轧钢环节占全国总能耗的2.5%左右,占钢铁工业能耗之20%左右⑨。以新日铁为例,各种轧机能耗分配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12.
于绍文  吴瑞清 《冶金能源》1995,14(5):12-15,11
重点介绍了辽宁省钢铁工业吨钢能耗状况,吨钢能耗与世界主要钢国的差距及分析,到2000年吨钢能耗要达到世界主要产钢国80年代能耗水平、节能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线性回归模型在吨钢综合能耗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包钢过去几年的吨钢综合能耗数据及其趋势变化为基础,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吨钢综合能耗分析,给出未来3年吨钢综合能耗的理想预测值。  相似文献   

14.
要降低钢铁的总能耗,与铁矿石原料有密切关系,但矿山如何节能,却往往被忽视。本文试图通过对选矿厂能源构成的分析,探讨铁矿选矿生产的节能。一、选矿能耗在钢铁生产总能耗中的■量我国■矿平均含铁32%,要2.5吨原矿选1吨铁精矿,要4吨原矿炼1吨铁,4.3吨原矿产1吨钢。按此通过统计和计算,从采矿到钢材吨钢的总能耗为1.75吨标煤,图1为钢材生产各个过程的能耗比例。得知吨钢总能耗中选矿占6~7%,是  相似文献   

15.
魏建新 《武钢技术》2001,29(3):60-61
1 问 :能源消耗指标是钢铁企业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我国反映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 :能源消耗是工业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消耗指标之一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效益。吨钢能耗是反映钢铁企业 (工业 )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它能大致反映出钢铁联合企业钢铁生产的技术水平、原燃料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冶金局的规定 ,我国吨钢能耗有反映企业能源消耗的吨钢综合能耗和用于钢铁联合企业间能耗对比的吨钢可比能耗 ,二者存在一定区别 ,同时 ,我国吨钢能耗与国外吨钢能耗在内…  相似文献   

16.
1.2014年上半年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生产指标情况 2014年上半年,全国生铁产量为36202.18万吨,比上年增长0.51%,同期全国钢产量增幅为2.99%,生铁产量增幅的下降,使我国铁钢比降为0.878,有利于降低我国吨钢综合能耗。见表1。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形势和主要问题 1、近年来由于冶金部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并比较认真地抓了节能工作,取得了增产、节能和提前完成“六五”节能目标(吨钢能耗1.84吨标煤)的优异成绩,具体指标对照如表1:  相似文献   

18.
魏建新 《冶金能源》2001,20(5):9-10,20
分析了吨钢综合能耗与吨钢可比能耗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指出了我国吨钢能耗与国外吨钢能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指标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建新 《冶金能源》2001,20(5):9-10
分析了吨钢综合能耗与吨钢可比能耗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指出了我国吨钢能耗与国外吨钢能耗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我国能耗量和其它先进国家相比,其单位能耗是相当高的,按每亿美元产值消耗的标准煤计算:1980年日本为3.47万吨;苏联为12.26万吨;美国为9.8万吨;中国为21.11万吨。 我国冶金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也大得惊人:我国平均每吨钢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大体上高一倍,如1978年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吨钢可比能耗(吨标准煤/吨钢)日本为0.668,美国为0.894,西德为0.748,法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