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混凝预处理Fenton氧化法处理聚乙烯醇(PVA)模拟废水,并探究p H值、H_2O_2投加量、FeSO_4·7H_2O投加量、H_2O_2投加次数及反应时间对PVA及COD处理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应时间、H_2O_2投加次数可以提高PVA及COD的去除率;同时确定反应的最佳p H值为3左右;H_2O_2/COD最佳投加量为3左右,后确定Fe SO_2·7H_2O投投加量为40g/L最佳。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以pH值、H_2O_2投加量、FeSO_4·7H_2O投加量、反应时间为主要因素建立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为原水,采用小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分析了聚硅酸铁(PSF)的絮凝特性,并考察了PSF投加量、p H值对絮体的生长、破碎与再凝聚过程中絮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体生长过程中,絮体粒径随着PSF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反应体系p H值接近中性时,粒径最大。当PSF投加量为1.5 g/L、反应体系p H值为7.6时,平均粒径最大(890μm)。在破碎和再凝聚过程中,当反应体系p H值为7.6时,絮体强度随着PSF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PSF投加量为2.0 g/L、转速为75 r/min时,絮体破碎因子为2.78%。当PSF投加量为1.5 g/L时,反应体系p H值越低,絮体强度越大,在p H值为4.5时,絮体破碎因子为55.43%。在PSF投加量为1.5 g/L、p H值为7.6条件下,破碎时间越短,絮体恢复能力越强,以200 r/min转速对其进行1 min的破碎试验,絮体恢复因子为26.06%。  相似文献   

3.
以水化硅酸钙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水化硅酸钙作为人工湿地的基质,旨在强化湿地系统对磷的去除能力,减轻水体富营养化.采用模拟试验系统考察了水化硅酸钙粒径、投加量及水力停留时间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化硅酸钙粒径为4目、投加量为80 g时系统达到最佳的除磷效果,一个月后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与对照人工湿地相比,去除率可提高20%以上;停留时间越长,系统对磷的去除效果越好,停留时间为4 d的去除率比停留时间为2 d和1 d的分别高约5%和20%;水化硅酸钙对植物的生长和除磷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湿地植物代谢可以有效控制水化硅酸钙本身对出水pH的影响,使水体pH值稳定在8.2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电解/Fenton法对土霉素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正交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Fe投量为125 g/L、铁炭质量比为1.5∶1、初始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2 h,在进水COD为361~395 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COD可降至198~207 mg/L,对COD的去除率可达44%以上;采用Fenton法进一步处理微电解出水,其最佳工艺条件:H2O2(浓度为30%)投加量为2 mL/L、初始pH值为3.0、反应时间为60 min,处理后出水COD<120 mg/L,组合工艺对COD的总去除率达到70%以上,满足《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CASS工艺协同处理高盐榨菜废水与城镇污水,考察含盐废水作用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化学强化除磷规律,并分析除磷剂对CASS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盐度为5 g/L、进水总磷为7.3~8.7 mg/L时,生物除磷出水总磷为2.1~3.6 mg/L,并分别建立了聚合硅酸铁、氯化铁和硫酸铝为除磷剂时的生物/化学强化除磷模型。除磷剂的投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处理系统出水COD和SS值,且强化效果依次为:聚合硅酸铁氯化铁硫酸铝。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铅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投加碱液预处理+常规净水工艺对水中铅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应急处理技术对水中的铅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铅含量可降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μg/L)以内;聚铝比液铝具有更好的除铅效果,当聚铝投加量为42~48 mg/L,原水pH调节至7.8~8.4,进水铅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出水铅含量最低可降至0.56μg/L;pH值对除铅效果有一定影响,pH值越高出水铅含量越低;清洁滤池时,应采用碱液梯度递减的方式,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南汇周浦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后置除磷系统絮体沉降性差而影响除磷效率、磷化废水冲击等问题开展化学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步化学除磷方式较后置化学除磷方式受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小,通过新增同步除磷设施,可根据同步、后置除磷的投加系数β,选择性开启同步、后置除磷装置,除磷药剂投加量降低了33%;同时强化该厂纳管范围内磷化废水预处理及排放的监管,降低进水总磷负荷,确保出水总磷浓度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实际焦化废水经A2O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对焦化废水具有良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在进水COD为100~340mg/L、色度为480~940倍的条件下,出水COD和色度等指标均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要求。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反应参数:初始pH值为2.5,反应温度为40~50℃,Fe2+投加量为0.4mmol/L,反应时间为2~3h,H2O2投加量为4~8mmol/L。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硝基苯废水的浓度,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本研究利用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硝基苯废水,考虑了p H值、电解质投加量、极板间距、曝气强度等影响。在C-C电极下,水温24℃,硝基苯进水浓度为200mg/L,活性炭粒子电极体积分数为10%,反应时间为60min时,此条件下进行单因素试验后,对原水p H值,曝气强度,电流密度,以及极板间距设计了正交试验,最后做了最佳反应条件,硝基苯浓度为200mg/L,p H值为3,Fe~(2+)的浓度为0.5mmol/L,电解质投加浓度为2g/L,极板间距为8cm,在此条件下硝基苯的平均去除率为88%。  相似文献   

10.
诱导结晶反应器回收富磷上清液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诱导结晶反应器并进行了回收磷的试验,研究了进水流速、曝气量和晶种投加量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反应器内的流态接近完全混合流态,采用底部加药的方式对反应器除磷效果的影响较小;在进水流量为3~15 L/h的条件下,适宜的曝气量为500 L/h,最佳晶种投加量为62.5 g/L,反应器的除磷率可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11.
UV—Fenton试剂处理皂素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皂素生产废水的水质特点,探讨了采用UV-Fenton试剂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试验条件,考察了反应体系pH、H:0:的投量和投加方式、Fe2 浓度、反应时间及水体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n(Fe2 )/n(H2O2)=1:10,H2O2用量为10.4789/L,pH值为4.0.在此条件下,经过60min的反应,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和92.3%,出水水质达到了<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同步沉析除磷工艺中,首先由初沉池出水水质预测出生物除磷量,然后根据烧杯试验求得的化学除磷药剂投量公式求出药剂投量,最后通过除磷自控系统实现药剂的变量投加.药剂的变量投加不仅使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而且减少了化学除磷污泥的排放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低碳源城市污水,可以通过化学除磷工艺进行处理,使出水总磷(TP)达到排放标准。针对某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浓度较低,化学除磷单元参数设计不合理,出水TP超标的情况,分析了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FeCl_3)、氢氧化钙(Ca(OH)_2)三种混凝剂对二沉池出水的除磷效果,并考察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效果。结果表明,当FeCl3投加量为40mg/L,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投加量为0.2mg/L,除磷率可达88.9%,出水TP浓度为0.17mg/L,并且矾花密实易沉降,满足该厂化学除磷要求。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投加方式,出水TP浓度为0.15~0.5mg/L。文章通过试验参数,优选出最佳除磷药剂以及投加量,对国内同类低碳源污水厂运行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聚合硫酸铁对东江原水的适用性,考察其投加量、色度问题,对p H值的影响,对浊度、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药耗成本分析等。试验结果显示:针对试验水质,达到同一出水浊度的效果,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约是聚氯化铝的2.5~3倍;聚合硫酸铁处理后出水存在色度问题,经过炭滤池或砂滤池处理后与出厂水没有明显差别;对于东江常规水质,高投加量的聚合硫酸铁处理后出水pH值下降明显,聚合硫酸铁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聚氯化铝,对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去除没有明显优势;对于高有机物的运河水质,高投加量的聚合硫酸铁在浊度处理方面比聚氯化铝有优势,且COD、TOC处理效果优于聚氯化铝,但对运河水的UV_(254)基本没有去除效果,聚合硫酸铁的处理成本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米曝气对超滤膜出水通入臭氧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不同投加量(30、50、100、120 mg/L)及曝气孔径(5、10、20、30μm)对出水p H值以及COD、TOC、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曝气孔径下,出水p H值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出水p H值随着曝气孔径的增大而降低,而投加量≥50 mg/L时,出水p H值随曝气孔径的增大而升高。曝气孔径为30μm时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且该孔径下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臭氧对TOC的去除率小于对COD的去除率;曝气头孔径越小、臭氧投加量越大,对TOC的去除率越高。当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时,对TOC的去除率为15.2%。臭氧对TN的去除率较其对COD和TOC的去除率低,TN去除率与臭氧投加量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赤泥吸附去除淀粉废水中高浓度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铝矿工业废渣--赤泥为吸附剂去除高浓度淀粉废水中的磷,比较了三种原状赤泥的除磷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H、NaOH投加顺序和赤泥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具有很好的除磷能力,在投量为2 g/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结束前0.5 h投加2 mol/L的NaOH(25 mL/L)的条件下,除磷率可达98.2%.该研究在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淀粉废水中磷的去除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大型电镀工业园产生的综合电镀废水,采用酸化—氧化破络工艺配合氢氧化物和硫化物共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其运行参数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氧化破络工艺参数如下: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为10%)投加量为1.2 m L/L、p H值为2.3、反应时间为2.0h,破络后投加氢氧化物调节p H值至10.5左右,然后投加硫化钠(最佳投量为200 mg/L)进行化学沉淀,可实现电镀废水处理的达标排放。由于该电镀废水的p H值在1.8左右,在实际处理中可不用调节p H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低碳氮比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除磷技术,以自制新型缓释碳源、海绵铁和活性炭作为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复合填料,在不同HRT和进水硝态氮浓度条件下,探究反硝化系统的深度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填料反硝化系统具有较高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当HRT为3.65 h时,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7%和93.37%,出水COD平均浓度为29.2mg/L;在3个月的连续运行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填料层堵塞及亚硝态氮和氨氮积累的现象;系统具有稳定p H值的能力,出水p H值无显著升高且趋于中性。该新型缓释碳源耦合海绵铁复合填料作为反硝化滤池的生物载体时,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好、无需连续投加碳源、出水p H值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维电解法处理某高校食堂餐饮废水,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电流密度、p H值及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即活性炭投加量为18 g、电流密度为60 m A/cm2、p H值为6、电解时间为35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对COD、氨氮、SS的去除率分别为93.6%、83.0%、84.5%。  相似文献   

20.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考察了原水浊度、温度、p H值等因素对净水工艺中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影响沉淀出水浊度的8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沉淀出水浊度的主要因子为原水温度、p H值和PAC投加量。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影响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对这3个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温度为23.0℃、p H值为7.5、PAC投加量为12 mg/L时,沉淀出水浊度最低,为1.45 N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