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燕 《水资源保护》2004,(S1):71-73
沸石是多孔的吸附材料,它的吸附性能与被吸附物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研究改性沸石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特性,结果表明:当水中投加足量的沸石时,改性沸石同样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改性沸石主要去除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对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很差;沸石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比配水实验低;改性沸石对UV254的去除率比对DOC的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表水有机物污染较重,深度处理单元负荷过高或地表水有机物污染较轻,建设深度处理单元投资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去除有机物的沉淀工艺。其以高密度沉淀池为载体,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机物为手段,利用污泥回流对粉末活性炭的富集和回收作用,延长粉末活性炭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充分发挥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相比不投加粉末活性炭的高密度沉淀池,CODMn去除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相比于沉淀池普通活性炭投加方式,在相同去除率的情况下,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减少了68%,节约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炭砂滤池去除有机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中试,研究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池(简称炭砂滤池)作为快滤池使用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炭砂滤池代替普通砂滤池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尤其对中低分子质量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炭砂滤池依靠滤料截留、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CODMn。试验期间炭砂滤池对CODMn去除稳定,平均去除率达50%。炭砂滤池主要依靠活性炭吸附去除UV254,稳定情况下对UV254的去除率在40%~50%。炭砂滤池对于有机物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滤速、反冲洗以及水力波动对其去除CODMn和UV254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泥沙高浓度悬浊液中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架桥絮凝沉降实验与电镜实验研究表明,絮体结构的形成与生长具有分形特性。借助分形数学理论中特征参数“分维D”定量分析了高分子种类、高分子的分子量、不同投加剂量与浓度下絮体结构的分形特性及其构型特征,讨论了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絮凝机理以及高分子絮凝剂在含沙高浊水中的分形行为,为含沙高浊水中高分子絮凝剂的正确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河泥沙对水质参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年资料研究黄河水沙特点 :水少沙多、含沙量高 ,水沙导源 ,水沙量年际变化大 ,水沙年内分配不均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 ,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 (特别是重金属、有机物 )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 ,成为污染物的载体 .文章分析了多沙河流水质监测评价执行国家标准所出现的特殊问题 ,并对黄河泥沙与若干水质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6.
混凝技术用于上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过程中,对付用自然沉淀法难以去除的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及胶体微粒以降低水中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和放射性物质。在该项技术中起主要作用的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目前,我国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中仍使用无机混凝剂(絮凝剂),这类混凝剂在原水受污染程度高时,易受到一些离子的干扰,难以达到处理效果,而且絮凝沉淀出来的污泥,其后处理困难,使得成本提高。有机絮凝剂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优点是用量少,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两种活性炭吸附净化北运河河水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ACF和GAC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由实验结果得出ACF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并在ACF投加量0~20mg/mL条件下,结合EEM光谱技术探讨其对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特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水天然有机物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以芳香族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类代谢产物和类腐殖酸为主;吸附时间30min时,各类有机物去除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活性炭滤池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给水排水》2006,32(10)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研究研究生:尤世界导师:赵庆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150090)本文以黄河水和滦河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小试和中试研究。分级试验表明,滦河水和黄河水的主要污染颗粒物的粒径范围为2~5μm,这部分颗粒物质是引起浊度的主要原因。有机物物理分级试验表明,黄河水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在3000~10000;滦河水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主要<1000。在实施强化混凝时,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有机物更难去除。有机物化学分级试验表明,两种水源水中疏水碱性物质含量均不高,主要以疏水酸和亲水性物质为主要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遴选地表水环境中常见的聚乙烯(PE)微塑料为目标污染物,开展絮凝试验,研究絮凝剂种类、pH值及助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对水体中PE微塑料去除的影响,分析絮凝机制。结果表明:相同絮凝剂投加量时,硫酸铝对PE微塑料的去除率高于三氯化铁的;水体pH值为中性、硫酸铝投加量为50 mg/L,室温下PE微塑料去除率约为40%,同样的水质条件及硫酸铝投加量下,加入5 mg/L APAM强化絮凝反应,PE微塑料的去除率提升至53.19%,当APAM投加量大于10 mg/L时,PE微塑料的去除率提升至60%;在助凝剂APAM强化硫酸铝对PE微塑料的絮凝去除过程中,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是絮凝去除微塑料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太湖流域某湖泊水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特性,考察饮用水处理各工艺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原水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小于1k Dalton的有机物占36.1%;常规工艺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高,尤其对分子量在10k Dalton以上的有机物去除率达32.7%以上,但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低,其中分子量小于1k Dalton的有机物反而增加了12.6%左右。超滤深度处理工艺中PES膜工艺对小分子量有机物,特别是分子量小于10kDalton的有机物去除率达76.4%,出水UV254值及SUVA值比砂滤出水分别下降了22.0%和11.2%;PVDF膜工艺对各分子量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但对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优于小分子有机物,其出水UV254值及SUVA值比砂滤出水分别下降了28.8%和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