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质疑“大德育”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方的德育指称道德教育。我国古代无德育概念。但存在德育事实;近代从西方引进德育概念时,指称道德教育;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德育内涵不断膨胀。外延不断扩张,逐渐演化成“即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形成“大德育”格局。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大德育”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2.
现行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大德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经济生活教育、政治教育都纳入其中,虽然这些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相关性,但混为一谈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试将大德育教学内容拆分成品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经济生活教育四部分,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建立新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的四种模式,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关怀模式及品性教育,用以在于展示这种转变,由此,指出高职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生涯教育不应该忽视这种转变,而放弃传统重道德情感与美德教育,不应片面学习西方的尚知取向,而应该情知同育,以构建道德教育和生涯教育教学的情与知双向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知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耻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切入点,也是“八荣八耻”的核心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大学生耻感意识缺失,既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陷、社会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缺乏知耻感有很强的关联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抓好知耻环境建设,加强“耻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威尔逊的道德教育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英国当代著名教育哲学家约翰.威尔逊有关道德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师职责主要观点。针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德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道德叙事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在中西方历史上早已存在,且往往渗透在家庭德育中。而近现代以来,中外德育却多偏重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说教,忽略了这一传统而有效的德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新品格教育","道德叙事"重新得到重视。国内外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各有侧重,国外偏重于课程编制、道德叙事教育实验等实践研究,国内对道德叙事的研究涉及内涵、特征、类型、作用等各个方面,但国内外研究都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化理论。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和我国同为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根基。因此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价值观和道德教育观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有相似之处。新加坡十分重视吸取西方现代教学方式中的长处,注重东西方教育的结合,创造了许多可以借鉴的道德教育经验。对新加坡和我国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比较,借鉴其成功经验,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和我国同为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根基。因此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价值观和道德教育观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有相似之处。新加坡十分重视吸取西方现代教学方式中的长处,注重东西方教育的结合,创造了许多可以借鉴的道德教育经验。对新加坡和我国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比较,借鉴其成功经验,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我国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是在"大德育观"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在某些时期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多元价值导向所对应的单一模式德育教学体系已经逐渐显现出弊端,人们对本末倒置、缺乏生气的德育教学问题的认识和批判也越来越深刻。鉴于此,我们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教育模型中提炼经典,结合我国道德和法制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西方后现代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认为西方后现代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正视后现代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大学生求真知、育善德、行为美。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筑新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走进21世纪的高校德育,面临着社会变革与学生变化两方面的考验,并在这些变化面前呈现不适应症。创新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应以社会与当代大学生的2个变化为前提,从社会要求与人的需要2个方面出发,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路向,丰富德育内容,加强生活德育、主体德育和情感德育教育,创新德育方法,注重平等对话和德育实践,以此打造切合于我国实际的新型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利用《中华传统美德》课第二课堂的教学平台,尝试了一种融入学生生活的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当前高校学生由于受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剖析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积极的解决对策,即: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改革德育考核体系、创建德育学分;建立新生诚实守信承诺制;完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积极发挥其约束作用;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弘扬“诚信育人”精神、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4.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尽管它以"中庸"命篇名,而"诚"却是其核心观念."诚"不仅是天道之本体,天道之本然,同时"诚"又是一种生生之德性.<中庸>不仅有"下贯",实现"诚明",还要通过"上通"实现"明诚".<中庸>设置了理想的圣人之德,为个体成圣指明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安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儒家思想失去了纲纪人伦的约束力量,而新的统一思想暂时还没有形成,社会思潮呈显出多元化的趋势,再加上曹魏统治者提倡通脱,于是士人的独立人格形成,其标志就是魏晋风度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儒家价值观中的立言在内涵上相比以前发生了转变。即由润色宏业,有助于德教、政教的对经学的阐释变为诗人自己对自己的情感世界的关注的抒情文学,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这一转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道德和经济是分开的,道德是不图回报的.可现实中又存在着助人不乐、忘思负义等现象.道德回报问题因此引起广泛争议.在综合现有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道德回报的内涵与本质,分析了高校引介道德回报理念对于改革高校道德教育高成本、低实效现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学德育中实施道德回报活动的原则和内容,初步总结了大学德育中部分道德回报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我国古代社会道德教育的教材,伦理入门的专著。《大学》不仅阐明了道德教育的目的,而且全面论述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途径和步骤。更为突出的是,《大学》揭示了道德教育的心理发展过程,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发展阶段,它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最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目前高校道德教育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 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浙江工业大 学之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的"道德银行",是高校创新道德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本文在"道德银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创办"道德银行"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并 对高校深入开展"道德银行"的实践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依据现代系统论观点,对情感的机能培育、强化会使其功能发生改变。唤醒功能就是对情感的动机、组织与信号等机能进行培养、强化而使其具有的一种教育功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德育工作者从新的视角,运用情感教育唤醒功能探索高校道德教育新思路、新构想。  相似文献   

20.
“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从政府层面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它的颁布与实施必然对近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癸卯学制”内容的探析,可以看出它对近代教育观念所带来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开始强调教育的经济和社会功能、重视普及国民教育、逐渐转向实用技艺教学、教学方法逐渐走向规范化。这些变化的出现说明了“癸卯学制”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