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方承 《江西冶金》2003,23(6):33-36
简要介绍了锆铪资源的分布、特点,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意义;重点叙述了我国锆铪工业的发展历史、锆材料现状以及锆铪产品与锆铪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锆铪材料贸易及应用前景,同时,介绍江西锆业状况与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主办,第二届全国锆铪行业大会暨中国锆铪发展论坛于2006年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从事锆铪采选、锆砂加工应用、化学制品生产、锆铪冶炼、锆铪加工、锆铪科研及新材料研发的企业、院所、高校和新闻媒体的代表共17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秘书长赵家生,国家科技部黄世兴处长,钛锆铪分会顾问曹春晓院士,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学委会主任张国成院士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阴离子交换法分离铪(Ⅳ)中锆(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黎  夏传琴 《有色矿冶》2000,16(1):53-56
了三种强碱笥阴离子交换树脂(D296*7,D290*7,201*7)在盐酸、硫酸、硝酸体系中对锆和铪的吸附行为。讨论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或硫酸介质中,前述三种树脂对锆和铪吸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盐酸或硫酸介质中,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锆和铪络阴离子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而在硝酸中基本上无吸附。且D296*7型树脂对锆和铪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最高,实用性好。利用锆和铪中不同浓度盐酸或硫酸中吸附能力的较在磋异  相似文献   

4.
P204—H2SO4体系中萃取富集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尤曙彤 《稀有金属》1997,21(2):128-130,124
介绍了用酸性萃取剂P204在H2SO4溶液介质中对锆铪萃取分离性能的研究。以N235-H2SO4体系萃取分离锆铪制备原子能级氧化锆流程中锆萃余液为料液,研究了P204浓度,平衡时间,洗涤液酸度及草酸浓度对锆铪在有机相中分配比的影响,确定了在P204-H2SO4体系中锆铪分离以富集铪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金属锆和铪都是高熔点稀有金属,它们象一对“孪生兄弟”,在自然界中经常伴生在一起,二者的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用一般的化学方法难以将它们分离。一九四九年科学家们才成功地将锆和铪分离,这一重大突破,使锆和铪如鱼得水,大显神通。  相似文献   

6.
DIBK溶剂萃取法分离锆铪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异丁基甲酮(DIBK)作萃取剂,以TBP或P204作改质剂,从不同酸性介质中萃取分离锆铪。考察酸性介质、TBP加入量、P204加入量和盐析剂(NH4)2SO4等对萃取分离锆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IBK只有在HSCN介质中优先萃取铪,改质剂TBP或P204的加入能显著增加铪的萃取率和锆铪的分离系数。锆铪的分离系数可达到9,与MIBK萃取分离锆铪的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三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D2 96 7,D2 90 7,2 0 1 7)在盐酸、硫酸、硝酸体系中对锆和铪的吸附行为。讨论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或硫酸介质中 ,前述三种树脂对锆和铪吸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在盐酸或硫酸介质中 ,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锆和铪络阴离子有明显的吸附作用 ,而在硝酸中基本上无吸附。且D2 96 7型树脂对锆和铪吸附效果最好 ,吸附率最高 ,实用性好。利用锆和铪在不同浓度盐酸或硫酸中吸附能力的较大差异 ,可望做到锆和铪的成功分离。  相似文献   

8.
氧化锆和氧化铪合量为铈锆复合氧化物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采用10 mL硝酸、1滴氢氟酸加热溶解试样至试液清亮,加入5.0 mL硫酸(1+1),在电炉上加热至冒尽白烟,取下冷却,用10 mL盐酸和2.0 mL过氧化氢进行提取,用氨水分离法除去钙、镁和硫酸根后,加入苦杏仁酸溶液沉淀锆和铪,生成难溶性的苦杏仁酸锆铪白色絮状沉淀,陈化后于900℃灼烧,以氧化物形式称重,经过计算得出试样中氧化锆和氧化铪的合量。据此,建立了苦杏仁酸重量法测定铈锆复合氧化物中氧化锆和氧化铪合量的方法。采用实验方法测定铈锆复合氧化物样品中氧化锆和氧化铪合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46%和0.23%。用不含氧化锆和氧化铪的高纯氧化铈、高纯氧化镧、高纯氧化镨和基准试剂氧化锆配制铈锆复合氧化物模拟试样,按照实验方法对氧化锆和氧化铪合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采用实验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铈锆复合氧化物控制样中氧化锆和氧化铪合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测定值均与参考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钛工业进展》2007,24(3):9-9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钛锆铪科研、生产和应用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钛锆铪产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2007北京国际钛锆铪工业产品展览会(TiEXPO2007)定于2007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规划展览馆举行。众多国内外钛锆铪技术、产品、科研生产设备及仪器等最新技术和产品将在会上展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锆业:十年回顾 十年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锆业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我国已建成从锆砂采选生产、锆铪化合物制备、采用冶炼新技术、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锆铪加工工艺和设备完整配套的锆铪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将作为重要的发展动力大幅提升中国锆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锆的显色剂往往与铪也有颜色反应。日前高温合金锆的光度测定方法中,实际上是通过测定锆铪合量来表示锆的分量,显然对于含铪的高温合金来说,是不能适应分析要求的。锆铪分量的测定,一般都要用离子交换、吸附层析、纸上色层、溶剂萃取等方法预先分离。其中纸上色层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我国地质部门以各种混合有机溶剂作展开剂解决了锆英石中大量锆与小量铪的分离和测定问题。我们用钽试剂萃取法,使锆铪与高温合金中其他元素分离后,吸取广东冶金地质实验研究所的经验,以磷  相似文献   

12.
溶剂萃取分离锆和铪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锆和铪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所以分离锆和铪一直足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溶荆萃取法分离锆和铪是日前研究最多的方法.文章详细评述了溶剂萃取分离锆和铪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用于分离锆和铪的萃取体系及已工业化的萃取体系.  相似文献   

13.
锆铪材料的性质、应用、生产技术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新文  罗方承 《江西冶金》2009,29(4):39-41,48
综述锆铪材料的性质、应用领域,介绍国内外锆铪工业现状、锆铪分离与金属制备工艺及材料加工难点;叙述锆铪材料的市场与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锆铪行业也取得长足的进步。2007年,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锆砂进口国和使用国,最大的氧氯化锆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核电的发展,锆铪金属生产和加工行业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在目前世界经济紧缩的大背景下,我国锆铪行业也面临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滑、成本上升、节能环保形势严峻等问题。为分析我国锆铪行业所面临的形势,研讨锆砂的市场及走势,研讨锆铪产品的市场形势,研判锆铪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锆和铪的火法分离较之湿法分离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若干种火法分离锆铪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锆具有优异的核性能,是核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铪在自然界中与锆共生,二者的物理化学性质极其相近,唯独核性能截然相反。因此,锆铪分离制备核级锆长期以来一直是核工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人们已开发了多种锆铪分离工艺技术,按其特点可大致分为火法和湿法冶金两大类,本文对这些主要的锆铪分离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核级锆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锆铪分离是制备核级锆和铪的技术关键。简单综述了工业上生产核级锆铪的主要溶剂萃取分离工艺,即甲基异丁基酮(MIBK)法、磷酸三丁酯(TBP)法、三辛胺或三烷基叔胺(TOA或N235)法,并对各种工艺流程的优劣进行了技术分析,重点介绍了中性萃取体系、酸性萃取体系、螯合萃取体系、碱性萃取体系和协同萃取体系等溶剂萃取分离锆铪技术的新进展。另外,还阐述了其他锆铪湿法分离的方法如分步结晶和沉淀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微溶剂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和液膜萃取法对锆铪进行富集和分离的现状。可以发现,新开发的锆铪湿法分离技术大都是优先分离锆铪原料中含量较多的锆,且大多仅进行了分离工艺的研究,而对锆铪分离的机制、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和保护环境,开发优先萃取铪且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分离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MIBK作为萃取剂,在盐酸体系下,对含铪合金渣中的铪进行萃取分离试验,主要考察合金渣中含量较高的锆、钛、铬和铪在萃前液不同氢离子浓度、NH4SCN浓度、有机相HSCN浓度及相比下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铪和锆钛分离难度较大、和铬分离较易,铪的最优分离条件为:萃前液氢离子浓度0.96mol/L、萃前液NH4SCN浓度2.56mol/L、有机相HSCN浓度2.73 mol/L、相比1。在最优条件下,铪和锆的相对分离系数为6.63,铪的分配比为1.79,对于锆含量较低的合金渣,可以有效提升锆铪分离效率,钛最好于萃取分离前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19.
以化学法测定锆铪总量和分量的研究虽已较多,但准确、简便、稳定、无污染的方法尚少。如国外介绍的PAR萃取法测铪;氟化钠掩蔽铪以苯萃取锆;在盐酸介质中光度法测锆铪总量和分量等。经试验其结果均不理想,不是难消除干扰就是未见试样分析或应用不便。国内有矿石中氧化铪的测定法,虽经离子交换、过氧化氢掩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锆和铪的二甲酚橙络合物在高氯酸介质中、硫酸钠下存在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高氯酸介质中,Zr(Ⅳ)-XO,λmax为555~558 nm;Hf(Ⅳ)-XO,λmax为535 nm。在常温下,Hf(Ⅳ)-XO在558 nm和50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稳定。对锆铪混样可用双波长K系数法测出锆的含量,用差减法求出铪的量,此法适用范围为锆(铪)0~25μg/25 mL;在低温(0~5℃)时,有硫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铪被有效隐蔽,测出锆的含量,再结合EDTA滴定法可求出铪的含量,该法适用范围为锆0~30μg/25 mL,铪0~40μg/25 mL。两种测定分析方法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