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沉积于碳纳米管(CNTs)表面上的CuO、Fe2O3复合催化剂.用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CuO/CNTs和Fe2O3/CNTs复合催化剂对含高氯酸钾烟火药剂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O和Fe2O3颗粒均匀地附着在碳纳米管表面上,Cuo/CNTs和Fe3O3/CNTs复合催化剂能够提高含高氯酸钾烟火药剂的反应速率,复合催化剂对高氯酸钾烟火药剂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Fe2O3和CuO混合物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复合推进剂中超细高氯酸铵(AP)易吸湿、团聚以及纳米催化剂Fe2O3易团聚的问题,用陶瓷膜-反溶剂法制备纳米Fe2O3/AP复合粒子,用溶剂蒸发法在其表面包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制备出纳米Fe2O3/AP/HTPB复合粒子,用SEM、HRTEM、FT-IR、ICP和XRD等对Fe2O3/AP/HTPB复合粒子进行表征,测定了其吸湿性能.结果表明,Fe2O3/AP/HTPB复合粒子中纳米Fe2O3均匀分散,外层包覆的HTPB阻止了超细AP的吸湿.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Fe2O3/CNTs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参数,用SEM、TEM、XRD对Fe2O3/CNTs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DSC研究了Fe2O3/CNTs对RDX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Fe2O3颗粒均匀包覆在CNTs表面,当其加入量为RDX质量的5%时,Fe2O3/CNTs复合粒子使RDX的分解温度降低了14.1℃;通过Kissinger法计算发现,Fe2O3/CNTs复合粒子的加入使RDX的分解反应活化能降低了38.5%.  相似文献   

4.
纳米Ni及碳纳米管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溶液还原法和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NiNi/CNTs复合催化剂粒子,并用TEM,SEM,XRD,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运用差热分析(DTA)研究了纳米Ni及Ni/CNTs复合催化剂粒子对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Ni使AP热分解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104.47C,纳米Ni/CNTs复合催化剂粒子可使AP热分解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137.05℃,证明碳纳米管在纳米Ni对AP热分解的催化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高氯酸铵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热分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AP复合粒子,并用TEM,SEM,FT—IR和XRD对其进行表征,用DTA研究了纳米复合粒子中CNTs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并与纯AP以及相同含量的CNTs与AP简单混合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NTs对AP的热分解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且CNTs/AP复合粒子中CNTs对AP的催化性能优于CNTs与AP的简单混合物;与纯AP样品相比,复合粒子中AP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了113.9℃,低温分解峰几乎消失,表观分解热由309.92J/g提高到984.18J/g,而CNTs与AP简单混合样的表观分解热为709.50J/g,表明CNTs与AP的复合处理可改善AP的高温热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纳米稀土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种类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对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分别制备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Fe2O3,CuO和Co2O3)和稀土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CeO2,Nd2O3和Y2O3),并进行相互掺杂混合。采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分析仪、纳米粒度分析仪等表征手段,表明几种样品均为粒径纳米级、比表面积较大的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子。通过对纳米金属氧化物与AP复合样品进行热分析,发现不同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能,但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稀土氧化物在催化性能上无明显可比性;而混合掺杂的物质也具有不同的催化协同作用。纳米Co2O3和Y2O3在研究的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中表现出了对AP最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磁性纳米Fe3O4/CNTs复合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热分解法等.介绍了磁性纳米Fe3O4/CNTs复合微粒在生物医学、电化学、催化、生物传感器、吸波材料、电子设备、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纳米金属粉(Ni,Cu和Al)以及纳米Fe2O3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镍粉、铜粉和铝粉可以明显降低AP的高温分解温度,显示出对AP高温分解反应很好的催化活性;纳米铜粉对AP的低温分解也有很好的催化作用,而纳米镍粉和铝粉却表现出对AP低温分解反应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微米级金属粉对AP高温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明显小于纳米金属粉.纳米Fe2O3对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并且其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微米Fe2O3.纳米Fe2O3与AP进行复合处理,可以提高纳米Fe2O3粒子对AP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苯一步羟基化直接合成苯酚的绿色工艺路线,基于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Fe3O4/碳纳米管(CNTs)复合催化剂应用于H2O2为氧化剂的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H2O2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评估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负载于CNTs表面上的Fe3O4粒子是H2O2为氧化剂的苯羟基化制苯酚反应的主要活性组分;在Fe3O4/CNTs用量30 mg,H2O2 1.5 m L的条件下,反应90 min时苯转化率为26%,苯酚选择性为91%。  相似文献   

10.
纳米RDX的制备及其机械感度和热分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引入1,2-环氧丙烷作为Fe(Ⅲ)离子的水解促进剂,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RDX/Fe2O3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后得到纳米RDX/Fe2O3复合含能材料的气凝胶,再用稀盐酸将气凝胶中的无定形Fe2O3溶蚀后最终得到RDX纳米粒子。利用TEM、SEM、EDS、XRD和DSC对纳米RDX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组成、晶体结构和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RDX的机械感度。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RDX粒径约为60~90nm;纳米RDX的撞击感度略低于微米RDX,但其摩擦爆炸百分数却增加了54%;热分析结果表明,纳米RDX的分解放热峰较微米RDX提前了10.74℃,活化能降低了18020J/mo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结合水热处理的方法,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制备了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CNTs/Fe3O4)热种子材料,然后以壳聚糖温敏凝胶为载体,将CNTs/Fe3O4复合材料分散到凝胶中,制备出微波靶向热疗用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壳聚糖温敏凝胶。碳纳米管复合热种子材料在凝胶体系中分布均匀,与载体不发生化学反应,25 W下辐照10 min,当CNTs/Fe3O4复合材料的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体系温度在初始温度基础上升高了38.7℃,在微波场中具有良好的产热能力,可以满足微波热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工艺及其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胶体溶液,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不同条件下的纳米Fe3O4粒子,用X射线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产品进行分析表征。探讨了制备纳米Fe3O4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油酸钠改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e3+和Fe2+的摩尔比为4∶2时,反应1.0 h,50℃晶化1.0 h,制备的Fe3O4晶粒度为11.2 nm,磁饱和强度为56.337 emu/g;油酸钠用于Fe3O4改性,包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穆斯堡尔谱,X-射线衍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研究了乙苯脱氢铁钾系催化剂中氧化钛对铁钾活性相KFe_(11)O_(17)结构形成的影响。发现添加适量的氧化钛对形成KFe_(11)O_(17)物相有利,当催化剂中Fe_2O_3,K_2O,CeO_2和Mo_2O_3的质量比固定为75.0:12.0:7.0:3.0,而Fe_2O_3与TiO_2质量比为75.0:0.1时,TiO_2对铁钾尖晶石结构形成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催化剂的活性也最高。但当TiO_2添加的质量比继续提高,会抑制铁钾尖晶石的形成,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下降。当Fe_2O_3与TiO_2的质量比为75.0:1.0时,催化剂内的铁钾尖晶石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微米Fe2O3和纳米Fe2O3对KClO3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用非等温热分析方法研究了纯KClO3、微米Fe2O3催化的和纳米Fe2O3催化的KClO3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微米Fe2O3和纳米Fe2O3对KClO3热分解均有催化作用,纳米Fe2O3的催化性能比微米Fe2O3的催化性能好,纯KClO3热分解由一维扩散动力学机理控制,活化能E=177.9 kJ/mol,指前因子A=6.3×107;微米Fe2O3催化的KClO3热分解,由三维扩散动力学机理控制,活化能E=118.0 kJ/mol,指前因子A=9.7×105;纳米Fe2O3催化的KClO3热分解,由二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控制,活化能E=68.7 kJ/mol,指前因子A=6.2×104。  相似文献   

15.
朱涛  赵越 《当代化工》2005,34(6):392-396
探讨了Fe2/3xNi1-xSO4-助剂/g-Al2O3催化剂对丙烯叠合柴油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Fe/(Fe Ni) 原子分率和SO2-4/(Fe Ni)摩尔比的影响及加入助剂的效果,发现Fe/(Fe Ni) 原子分率0.72和SO2-4/(Fe Ni)摩尔比在1.2~2.2,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最高.加入助剂P2O5效果较好.通过NaOH对催化剂的中毒及其对催化活性的关联,证明该催化剂上的丙烯叠合反应是以酸催化反应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6.
华平  吴东辉 《工业催化》2004,12(7):42-47
在铁锆氧化物中引入硅的氧化物,并用S2O2-8浸渍铁锆硅复合氧化物,制得较S2O2-8/Fe2O3-ZrO2(PSFZ)和SO2-4/Fe2O3-ZrO2-SiO2(SFZS)催化活性更强的固体酸催化剂S2O2-8/Fe2O3-ZrO2-SiO2(PSFZS),研究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用马来酸酐与正己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活性。XRD和TEM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S2O2-8对铁锆硅复合氧化物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SO2-4;SiO2 和Fe2O3的引入使催化剂呈现多孔结构,分散性好,其稳定性增加,催化活性提高;用该催化剂代替硫酸和对甲苯磺酸用于催化马来酸酐和正己醇的酯化反应,可得无色透明的酯化产物,3 h内酯化率达97.9%,分别比PSFZ和PSFZS催化剂提高约10%20%。  相似文献   

17.
Modification of perlite using nano-magnetic iron oxide was implemented to produce nano-magneticFe_3O_4-coated perlite composite(Fe_3O_4/Perlite). The prepared 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Powder X-ray Fluorescence. The potentiality of both perlite and Fe_3O_4/Perlite composite to eliminate Cr(VI) from the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water was investigated.The influence of main factor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adsorption was studied including; pH of medium, shaking time and Cr(VI) ions concentration. The experimental outcome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perlite by nano-magnetic Fe_3O_4 showed a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r(VI) removal efficiency relative to that of unmodified perlite. From the kinetic studies,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tted well with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Moreover, it proposes that Langmuir isotherm is more adequate than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for both perlite and modified perlite. The results recommended that Fe_3O_4/Perlite composite had a great potential as an economic and efficient adsorbent of Cr(VI)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which has huge applic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赵燕萍  王高芳 《辽宁化工》2005,34(10):418-419
利用自制的固体超强酸SO4^2-/Fe2O3代替浓硫酸做催化剂,将甲酸和异戊醇合成了甲酸异戊酯。讨论了诸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此固体超强酸不仅能减少对生产设备的腐蚀,而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合成反应的最优化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1.6:1,催化剂用量为1.5g,反应时间2.0h,酯收率可达89.4%。  相似文献   

19.
刘化章  李小年 《化工学报》1998,49(5):534-541
以磁铁矿和还原剂为原料采用高温熔融法分别制得Fe_3O_4、FeO和二者不同比例的混合物,研究了FeO的非化学整比性、氧化性和亚稳定性以及以这些氧化物为母体的熔铁催化剂的活性。发现铁氧化物还原后催化合成氨的活性次序为Fe_(1-x)O>Fe_3O_4>Fe_2O_3>任何两种氧化物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