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娟  那成爱 《湖南包装》2023,(1):14-17+49
为优化减缓失能与慢性病的康复辅助器具,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老人的康复需求,分析社区情境下的康复辅助器具。针对现有产品注重物的功能性和忽视用户体验的问题,提出动机强化设计、包容性设计和多感官协同反馈设计等社区康复辅助器具设计优化策略,并佐以对应的设计案例,为今后社区老人康复辅具设计及其适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保障老年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属和医护人员的照护负担,基于我国现有的社区养老模式,建立本土化居家临终关怀服务设计。方法 通过对临终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三类人群的访谈,借助NVivo编码分析与需求重要性层次分析,构建了面向居家临终关怀的多维协同需求模型与服务蓝图。结论 依据服务蓝图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梳理了居家临终关怀四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共享辅具与社区范围内的共享辅具租赁服务理念。最终通过共享照护辅助机器人设计,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慢性病管理水平为研究目标,以提供社区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产品服务方案为实践目标。在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用户数据,通过构建典型人物模型总结现有问题;通过分解典型场景中的用户需求,得出对应的具体服务需求和服务内容;并以KANO模型的结果为依据,划分服务需求的类型。在服务模型构建阶段,以QFD方法及相关理论为指导,构建质量屋,输出用户需求对应的服务特性重要度排序,并依照设计原则评估。构建基于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质量屋,得出慢性病管理有关的服务特性在社区场景下的重要度排序,并提出面向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柳  刘卓  张雯  赵人正 《包装工程》2020,41(14):181-187
目的满足高龄用户的无障碍交互体验需求,提升高龄用户居家养老的过程性体验。方法基于中国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现实模式,以高龄用户居家产品的无障碍设计、交互设计、体验需求三者串联为基础,从高龄用户居家养老需求着手,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并结合认知心理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等知识,对高龄用户日常生活无障碍体验、日常行动无障碍体验、居住空间无障碍体验等需求展开研究。结论通过获取高龄用户居家健康产品、安全产品、情感体验三方面需求的有效信息,展开需求信息梳理,对接无障碍设计实践,得出无障碍交互体验需求下高龄用户居家产品设计的三项原则,即感官即视化原则、功能可视化原则、自适应改良原则,整合为无障碍体验需求下高龄用户居家产品系统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雷诺阿 《包装工程》2023,44(2):122-127
目的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探究整合性照护和在地老龄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构建服务设计策略,建立可及的、高效的、满意的在地老龄化服务系统,提高老年人社区或家庭养老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体验。方法 通过文献对比研究、案例分析和叙述研究的方法,探究在地老龄化照护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机会点,构建相应的设计策略。结论 建立跨学科的设计合作团队、参与式设计过程和服务过程、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可持续服务传递系统、关注老年人社会情感需求,为四个可行的在地老龄化服务设计策略。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提供连贯性的在地老龄化整合性照护,构想以服务设计思维驱动的由医院和疗养院向社区或家庭健康的养老转型。  相似文献   

6.
刘淼  叶璐  吴倩  傅众杰 《包装工程》2020,41(8):166-172
目的对家用环境下高龄失能老人排泄护理产品进行研究,针对现存产品不适用家用环境、智能性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运用走访观察法、文献检索法、对比分析法等调研方法,融合物联网、人机工程学等相关技术。对比分析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产品及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同时从产品受众的需求出发,分析高龄失能者与照料者的行为动作从而得出设计需求。结论聚焦于保持高龄失能者的社会性、自我效能感,并保证产品的信息可达性,提出了产品辅助实现高龄失能老人无障碍交互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设计兼具智能实用性及情感传达性的护理产品,并提出聚焦于材料研究、尺寸优化、穿戴部分研究以及产品外观风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股骨干骨折病人居家康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为辅助股骨干骨折病人在家中进行标准化康复训练,从场景角度对病人居家康复辅具的设计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一款适用于居家场景的股骨干骨折康复辅具,同时为康复辅具的家用化设计提供新路径。方法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医院和家庭两种不同场景的环境特点,通过研究目标用户及典型康复训练场景,提炼了在两种场景中的股骨干骨折病人康复需求。通过列举两种场景中的病人康复需求的差异,分析了在两种场景中康复产品的异同点,从而确定了居家场景下康复产品的设计需求。结果设计了股骨干骨折家用康复训练辅具,该产品可帮助病人在居家场景下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记录病人训练时的数据,进行康复训练方案的推荐,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展并可将病人的训练和评估数据传递给医生。此外,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易用性和舒适性等用户体验要素,能够给病人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结论家用康复辅具的设计,应从场景的角度入手,挖掘居家场景中病人的康复需求,从而定义产品的功能,使产品更加适用于居家康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胡鸿  段慧云  金玉鑫 《包装工程》2022,43(4):217-227
目的 探索基于我国现有康复体系的偏瘫老人康复服务模式,通过完善康复服务平台并设计适用于居家康复的产品,实现偏瘫老人从医院回归家庭的康复延续性。方法 对北京地区医院、社区等服务组织和典型住宅小区失能老人实地调查,采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偏瘫老人生理、心理特点及康复服务需求,总结我国康复体系及北京偏瘫老人康复服务现状。运用服务设计方法,以偏瘫老人为核心,整合康复资源,进行社区康复服务与产品设计。结果 搭建出联结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五方联动延续性偏瘫康复服务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角色分工及康复信息的双向顺畅传递;设计出一款与服务配套的智能上肢康复辅具,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实现居家康复科学性。结论 以偏瘫上肢康复为例,整合创新延续性康复服务模式、平台和辅具的联动作用,为偏瘫老人居家康复提供可能,加快其功能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目前,国内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社区设施与我国日益增多的高龄老人无障碍出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江汉区高龄老人的日常起居及居家养老状态进行深入的用户调研,将现代设计理念与高龄老人社区无障碍设施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创新与研究。希望能让高龄老人更为便捷地融入日常生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出行,提升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智能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李晓珊 《包装工程》2015,36(6):77-80
目的研究居家养老模式下适用的智能产品类型与设计。方法针对面向居家养老人群的现状与需求,结合此类产品的设计实例进行分析。结论满足高龄用户居家养老的智能化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养老服务的智能家居产品、针对老年用户的移动应用(APP)产品和面向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触摸屏式操控将智能家居与老龄用户的需求无缝对接的产品,将是智能家居类产品设计的方向;移动应用类既可以通过软件的设计弥补现有操作系统对高龄用户的设计缺憾,也可以进一步结合软硬件设计出更完善的老年人智能手机产品;集成化更高、设计更为隐形是未来老龄用户可穿戴类产品的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蕊  王双全 《包装工程》2024,45(4):152-157, 165
目的 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文化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梳理了宋代交椅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以交椅的式样、造型、风格、构件为切入点,对宋代交椅形制进行了详尽研究;另一方面,从坐姿、礼制、架势、工巧的角度分析了交椅在使用、等级、表现、技法上所呈现的变迁之“势”。结论 在文人士大夫自主意识较强的时代氛围下,统治阶级的观念、文人阶层的审美、市民群众的实用、梓人群体的技艺,四者结合构成了宋代交椅“经世致用”“托物言志”“道本器末”“尚巧达善”的审美造物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寒娟 《包装工程》2022,43(6):272-281, 341
目的 源于农耕时代的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物文化,是集宗教信仰、物质生产、神话传说、艺术历史、艺术、哲学等为一体的五溪“知识宝库”。通过对五溪流域民族民间造物智慧与人的需求的关联性分析,梳理和推介其深厚的思想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认同。方法 以生命精神哲学和“内生性”自觉为理论依据,导入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与手工艺”造物文化,构建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物智慧应用于当代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结论 融入当代文化多元知识体系,激发传统手工文化的精神活力,使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适应现代应用和审美需求,创造更高价值的文创产品,助推传统工艺复兴,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数字化和现代化、商业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胡术 《包装工程》2022,43(6):365-373
目的 世博会是5年一次的科技盛会,也是各种设计集中展示的舞台,特别是代表各国形象的标志设计。分析和研究这些设计,将极大地拓展人们的视野,为我国“国家形象”在标志设计中的表达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 通过对历届世博会标志在内涵、取材、手法3个方面的比较与研究,探讨了在世博会这一特定媒介下“国家形象”标志的设计法则,并由此提出了“中国形象”标志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结论 中国对外展现的视觉形象是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文化整体输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是“国家形象”精炼的视觉表达,是世界语境下民族精神的艺术化传播,因此其设计应当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定位、多样化的民族元素、国际化的视觉审美与创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韩海燕  阿雅拉古 《包装工程》2022,43(22):443-456
目的 构建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设计。方法 通过知识可视化所包含的知识层、结构层、视觉层和用户层要素而展开设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构建其知识层;其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鄂伦春传统服饰文化知识要素进行知识图谱绘制,构建其结构层;再次,对知识图谱中的形态、色彩、纹样、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因子提取,构建其视觉层;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可视化设计因子进行决策,构建其用户层。结论 将知识图谱的“相似匹配、回归聚类”与设计思维的“用户中心、迭代创新”优势互补,可解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用不对、看不懂、接受弱、体验差”的窘境。  相似文献   

16.
吕伟  贾圆圆 《包装工程》2021,42(19):204-211
目的 为提高光柱镭射纸上专色配方的精确度,探究光柱镭射纸上基础油墨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方法 验证加入"垫黑"基础油墨数据库前后对目标色和预测色之间色差和均方根误差的影响,并将配色软件应用于生产实际中.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经过"垫黑"处理的基础油墨数据库导致配色不准确,出现颜色偏移现象.配色软件基于"垫黑"和"垫白"的基础油墨数据库能够精确配制光柱镭射纸上的专色,初始配方、修正配方的色差平均值分别为3.1888和1.7711,色差皆降至3以下;初始配方、修正配方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380和0.0256.结论 专色配色需考虑承印物的表面特性差异,从而建立不同的基础油墨数据库.在配制光柱镭射纸上的专色时,爱色丽配色软件需要"垫白"和"垫黑"的光柱镭射纸基础油墨数据库,否则无法实现精确配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金属橡胶的本构关系,建立一种适用于工程计算和数值仿真的金属橡胶Mooney-Rivlin修正模型。方法基于金属橡胶变形过程中刚度非线性、可压缩的特点,将金属橡胶试件的变形分为“等容部分”和“体积部分”这2个部分,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加载速度、固相体积分数、丝径对金属橡胶变形“体积部分”的影响程度。结果试验因素对Mooney-Rivlin模型描述金属橡胶本构关系误差的影响顺序为固相体积分数>丝径>加载速度,其中加载速度对误差值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固相体积分数和丝径。结论修正后的Mooney-Rivlin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以更好地反映金属橡胶非线性刚度的特性,为金属橡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红梅  殷红梅  李瑞  杨洋  梁子茵 《包装工程》2022,43(12):225-233
目的 为解决民族文化挖掘和传承基础上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原真性与地方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体验视角下对其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以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产品“高山流水”为研究案例,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在心流体验的调节下,参与“高山流水”体验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地方性感知的影响关系,并将满意度作为地方性感知后的效度反应。结果 参与“高山流水”体验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对地方性感知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心流体验对参与“高山流水”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和地方性感知的调节作用更明显;一方面,原真性感知对心流体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心流体验也能正向影响地方性感知。参与“高山流水”的旅游者的地方性感知对其满意度能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结论 上述结果有助于调节苗寨文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关系,为民族旅游地文化和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不同品种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耐贮性,筛选最适贮藏的杏果实品种。方法 以新疆主栽的14个杏果实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果实相对电导率、总酚、类黄酮、叶绿素和腐烂率10个指标。结果 在贮藏末期,“小红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Vc含量、相对电导率、腐烂率均与初始值相比差异显著;“和田明星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TA均与初始值相比变化较小。“小红杏”的呼吸峰值比其余峰值高15.07%~37.17%,而“和田明星杏”的峰值比其余峰值低22.62%~40.42%,低于其他峰值。库车小白杏叶绿素下降最慢,伊利吊干杏下降最快。贮藏期间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78.936%,可代表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和田明星杏”的贮藏性优于其他品种。文中研究可...  相似文献   

20.
罗仕鉴  杨志  卢杨  张德寅 《包装工程》2022,43(20):132-145
目的 文章研究了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模式与协同体系设计。方法 从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定义和内核出发,剖析了国外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模式;总结了我国当前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窘境。结果 提出了适应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的高效发展模式与协同体系;结论 构建了政府主导的“1+N”协同体系发展模式:由政府主体领导的精英联盟、文化企事业、群智个体等合作伙伴共同组成的多方协作利益共同体;阐述了“五位一体”的设计发展战略,集数据战略、政策规划、数智技术标准与规范、法律体系、扶持政策为一体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设计的协同保障体系,为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