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中主要过敏原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引起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过敏原食物之一。该文重点介绍了大豆中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Gly m Bd 28K和Gly m Bd 60K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m/m)。与此同时,大豆蛋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食物过敏原,大豆过敏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公共安全问题。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7S)、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Gly m Bd 28K和Gly m Bd 30K(P34)被认为是大豆过敏原中引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大豆过敏尚无根治办法,唯一的预防策略是严格避免摄入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但研究指出,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或技术手段可以降低大豆过敏原的致敏性,其中以热加工法、超高压法、酶处理法和基因工程法等方法为代表的消减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因此,该文综述了大豆过敏原的类型,常用的过敏蛋白致敏性消减技术及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低敏性大豆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过敏原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如何快速、准确、低成本地检测大豆过敏原已成为科研、食品工业以及医药卫生等行业关注的焦点。大豆中的主要过敏原是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Gly m Bd 60K、Gly m Bd 30K和Gly mBd 28K。其中,大豆过敏原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电泳法、免疫学方法、PCR法、色谱法、质谱法以及生物芯片技术。本文通过对大豆中主要过敏原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不同食物中大豆过敏原的检测提供方向,以保障大豆过敏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物技术控制大豆过敏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大豆也是公认的八大主要过敏食物之一。大豆中的主要过敏原包括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以及7S球蛋白组分中两个低丰度蛋白Gly m Bd 28K和Gly m Bd 30K等。迄今为止,生物育种、酶法改性和微生物发酵等生物技术是控制大豆过敏原致敏性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方法还能改善大豆及其制品的功能特性。其中,生物育种是一种从根源上去除大豆过敏原蛋白的方法;酶法改性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具有非常广泛的研究前景;而微生物发酵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生产脱敏大豆蛋白制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加工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冠华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6,27(11):598-601
简单介绍了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β-乳球蛋白、酪蛋白、α-乳白蛋白的生化性质及其过敏原表位.详细陈述了加热、加压、酶解、糖基化、发酵等加工方法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对开发无过敏或低过敏的乳制品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主要过敏原及其脱敏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  陈红兵  程伟  高金燕  李欣 《食品科学》2011,32(21):273-277
大豆是引起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过敏原食物之一,如何降低大豆的致敏性,保证大豆食品的安全,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大豆中的过敏原蛋白很多,大致可分为种子储藏蛋白、结构蛋白和防御相关蛋白。其中7S球蛋白组分中的Gly m Bd 30 K和Gly m Bd 28 K,β-伴大豆球蛋白中的Gly m Bd 60K是3种主要的过敏原。近几年来,以热加工法、酶处理法、超高压法和基因工程法等为代表的大豆脱敏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其中,热加工法与酶处理法已经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超高压法作为一种新的大豆脱敏技术,由于它对大豆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影响较小,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关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基因工程法则是食品脱敏的新技术,它可以消除食物原料过敏原性,但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饱受争议,能否实际应用于脱敏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加热对牛乳蛋白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和酪蛋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加热过程中牛乳过敏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改性,详细论述了加热对牛乳过敏原抗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牛乳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能引发皮肤、胃肠道或者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明确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及致敏机制,并建立准确且敏感度高的检测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预防这类疾病。牛乳中常见的过敏原为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详述了这些主要过敏原蛋白的结构、致敏机制以及相关的抗体识别序列,并结合国内外关于乳过敏原检测的相关报道,阐述了基于蛋白质和DNA的牛乳过敏原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传感器、PCR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应用的优缺点,旨在为牛乳过敏的防控和乳过敏患者的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曾玲  陈红兵  陈福 《食品科学》2006,27(10):428-432
牛乳和水牛乳存在免疫交叉反应,牛乳过敏患者可能对水牛乳过敏。因此,分离纯化出水牛乳中各种过敏原将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实验中以摩拉水牛乳为原料,通过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分离纯化水牛乳的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得到了SDS-PAGE纯(纯度≥90%)的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50.26%、52.86%;凝胶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49.39%、84.19%。实验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适合于分离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  相似文献   

10.
处理方法对大豆致敏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ly m Bd 30K、Gly m Bd28K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MW68K)是大豆中的主要致敏蛋白,本文对经过不同处理的大豆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结合盐析和pH值处理可以有效去除Gly m Bd 30K和Glym Bd28K,但要同时去除三种致敏蛋白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牛乳蛋白过敏原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酪蛋白、β-乳球蛋白(β-LG)及α-乳白蛋白(α-LA)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热处理、蛋白水解、糖基化作用和乳酸发酵等技术对乳蛋白过敏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牛乳中过敏蛋白原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婴幼儿来说,牛乳营养丰富,是母乳最好的替代品,但牛乳中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过敏。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是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从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和抗原表位、热处理、发酵和酶处理等不同的加工技术对牛乳蛋白致敏性的影响和过敏原标记检测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开发低致敏牛乳制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牛乳、羊乳和人乳蛋白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胃肠消化环境,研究牛乳、羊乳和人乳中蛋白质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牛乳中的蛋白质主要由αs1-酪蛋白、β-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组成,羊乳中的蛋白质主要由αs2-酪蛋白、β-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组成,人乳中的蛋白质主要由β-酪蛋白和α-乳白蛋白组成。牛乳、羊乳和人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分别为4.45±0.03,3.65±0.07,0.51±0.03。牛乳、羊乳和人乳中的蛋白质主要在肠液中消化,其中酪蛋白在胃液中消化120 min时的消化率分别为88.6%、89.7%、98.1%,在肠液中消化30 min时的消化率分别为97.6%、98.4%、98.9%,在胃肠液中消化30 min后,酪蛋白几乎完全消化。3种乳相比较,人乳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最易消化,而羊乳中的蛋白质比牛乳更易消化。  相似文献   

14.
α-乳白蛋白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识别α-乳白蛋白作用表位及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对于揭示α-乳白蛋白致敏机理及低致敏乳制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固相合成技术合成α-乳白蛋白系列多肽,以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探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识别α-乳白蛋白的作用表位和关键氨基酸。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E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定位为aa1-15、aa6-20、aa46-60、aa71-85和aa101-115。α-乳白蛋白IgE作用表位关键氨基酸为第8位的缬氨酸、第9位的苯丙氨酸、第10位的精氨酸、第103位的酪氨酸、第105位的亮氨酸和第107位组氨酸。本研究可以为过敏原c DNA克隆以激活T细胞、降低IgE结合能力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用等电点沉淀法从牛乳中提取酪蛋白,根据αs-酪蛋白对尿素溶液溶解特性从酪蛋白中提取αs-酪蛋白,并用阴离子交换层析使αs1-酪蛋白与αs2-酪蛋白分离。用低聚半乳糖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的美拉德反应对αs1-酪蛋白进行糖基化处理,通过竞争ELISA实验检测αs1-酪蛋白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性。结果表明,该糖基化产物的抗原抗体结合常数Kd较αs1-酪蛋白上升3.7倍,即低聚半乳糖糖基化处理使αs1-酪蛋白的抗原性得到显著降低。用动物实验和非竞争ELISA实验检测αs1-酪蛋白糖基化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免疫原性降低19%,该实验证实对降低牛乳αs1-CN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具有显著效果,为开发较理想的、切实可行的新脱敏奶粉生产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丛艳君  任发政 《食品科学》2010,31(13):189-192
为找到牛奶替代资源,以牛奶过敏患者血清为探针,识别牛奶及其制品过敏原,并鉴别山羊奶、水牛奶、驴奶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交叉反应性。结果表明,β - 乳球蛋白和a- 酪蛋白为牛奶主要过敏原,山羊奶、驴奶总蛋白IgE 结合能力低于牛奶,二者可以作为牛奶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丛艳君  任发政  云战友 《食品科学》2010,31(17):232-235
以αs1- 酪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αs1- 酪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αs1- 酪蛋白IgE 抗原决定簇,分析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探讨牛乳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αs1- 酪蛋白IgE 抗原决定簇有5 条,它们在αs1- 酪蛋白的定位分别为aa21~35、aa26~40、aa91~105、aa141~155、aa186~200。影响αs1- 酪蛋白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为组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说明特异性水解抗原决定簇或定点修饰过敏原氨基酸实现脱敏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α-乳白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开展α-乳白蛋白表位定位及氨基酸特性研究可深入了解过敏原的致 敏机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在乳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为制备低过敏乳制 品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采用丙氨酸免疫表位扫描技术识别α-乳白蛋白的关键氨基酸,即用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中 IgG识别α-乳白蛋白系列合成的多肽,筛选作用表位,然后用丙氨酸依次取代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合成新的多肽,以 牛乳过敏患者血清池为抗体识别关键氨基酸。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IgG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定位为aa6~20、 aa21~35、aa36~50和aa86~100;关键氨基酸为第9位的苯丙氨酸、第15位的亮氨酸、第24位的脯氨酸、第26位的 色氨酸和第32位的组氨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水牛α_(S1)-酪蛋白多态性对马苏里拉干酪品质的影响。方法以α_(S1)-酪蛋白AB型、α_(S1)-酪蛋白BB型和混合组水牛乳样为原料分别制成全脂马苏里拉干酪,比较3组水牛乳样和干酪在组成、功能特性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α_(S1)-酪蛋白AB型水牛乳在脂肪、蛋白质和总固形物含量上显著高于BB型。制成马苏里拉干酪后,AB型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BB型和混合组干酪。BB型和AB型干酪在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上显著高于混合组。结论不同基因型α_(S1)-酪蛋白水牛乳的乳成分存在差异,α_(S1)-酪蛋白多态性与水牛乳马苏里拉干酪的组成、质构和融化特性等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0.
姜雪  于鹏  苗君莅  肖杨  任璐  蔡涛 《食品工业》2015,(3):258-261
近年来,牛乳过敏的发病率增加,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牛乳中的蛋白质是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其中酪蛋白、β-乳球蛋白、以及α-乳白蛋白是主要过敏原。研究概述了牛乳蛋白过敏的免疫病理机制以及引起牛乳蛋白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采用的改性方法的技术进展,包括热处理、糖基化、高压处理、酶法水解等,同时列举了诸多实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改性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敏性,但是关于过敏机理、适用性以及改性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的过敏原表位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