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得到B型微晶淀粉, B型微晶淀粉与茶多酚混合后,通过加热回流法制备得到A型淀粉。通过单因素对照试验,研究了淀粉/茶多酚配比、乙醇体积分数和结晶温度对淀粉样品相对结晶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淀粉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样品相对结晶度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淀粉/茶多酚比例12︰1、乙醇体积分数35.48%、结晶温度60℃。通过XRD分析,样品的结晶结构为A型结构; IR分析表明,样品中不含茶多酚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热重分析显示, A型淀粉样品的热稳定性高于B型微晶淀粉; SEM图像显示, A型淀粉样品呈无规则块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红外光谱仪、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击穿光谱仪(LIBS)、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对珊瑚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对比,确定样品的基本性质及成分、结构的特点。结果显示,珊瑚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和烃类有机物,横切面同心状结构与放射状结构交替出现,方解石呈层状排列,底部有机物及无机物粒度均比样品顶部大。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钼酸钠为钼源,通过离子交换得到钼酸溶胶,然后通过超声作用制备出纳米三氧化钼。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的晶型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貌,考察了超声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磁控溅射法在单晶Si(100)基片上生长了不同厚度的BiFeO_3多晶薄膜,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溅射时间,影响薄膜微观结构。样品薄膜具有平整的表面。室温下,样品呈现反铁磁有序。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稀土硝酸盐为原料,分别以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通过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制备出两种不同形貌的一维结构纳米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制备的Y2O3:Eu3+样品煅烧前后均为带状,并推测了纳米带的形成机理,而用DMF溶剂制备的样品煅烧前后则均为纤维状;800 °C煅烧后样品结晶良好且为立方相结构。此外,纳米纤维和纳米都显示出来良好的发光效果,而Y2O3:Eu3+纳米纤维的光致发光强度约为Y2O3:Eu3+纳米带的2倍。  相似文献   

6.
以原始样品(0 d样品)与煎炸处理5 d菜籽油样品(5 d样品)为原料,通过傅里叶变换中红外(FT-MIR)、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和拉曼(Raman)仪检测,探究煎炸处理对菜籽油结构变化的影响。主要探究2个菜籽油样品官能团极性和非极性化学键的变化情况,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煎炸处理对菜籽油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为油脂产品热稳态研究及储存期保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壳聚糖纤维和聚酯纤维为原料,通过针刺工艺制备梯度结构的壳聚糖纤维敷料样品,并对样品的形态结构、吸液率和液体扩散特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随着保湿层中壳聚糖纤维质量分数从50%增大到70%,样品的吸液率从2 035%增大到2 232%;样品被液体浸润后,壳聚糖纤维形成凝胶并黏附于聚酯纤维表面,而聚酯纤维的三维杂乱排列结构为凝胶提供骨架支撑;样品与棉织物的液滴扩散面积有差异,表明壳聚糖纤维被液体浸润后形成凝胶,可以有效缩小液体在保湿层上的扩散面积。  相似文献   

8.
以豆清发酵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样品进行细菌群落结构研究,得出乳杆菌是丰度最高的细菌,在豆清液发酵中起重要作用。通过Rarefaction曲线和Shannon-Wierner多样性曲线分析,得出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分布图,测序量能较好的覆盖样品内所有细菌类群。通过群落组分结构对比分析,得出样品中的主要微生物是桥乳杆菌(Lactobalillus pontis)和面包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nis)。为深入研究豆清液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也为后续建立豆清发酵液中微生物体系指标和控制点浆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对电铸硬金产品的有关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采集了3家公司的3件样品,采用ICP-MS、ICP-AES、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各样品的含金量均大于99.9%,其主要的微量元素为Ag,Cu。3件样品的维氏硬度分别为68.74,71.16,74.97,达不到145。在结构方面,各样品的晶粒尺寸非常细小,以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无法分辨,这是其硬度较高的结构基础。表面微形貌起伏不平,有较多孔洞,结构较疏松。内部含有尺寸0.2~3.5μm的夹杂物,样品1的夹杂物主要是CaO和Na2O,样品2和样品3的夹杂物主要是SiO2和Na2O,这与电铸时样品所处的溶液介质有关。样品1热处理前的维氏硬度为68.74,处理后减小为25.94,这与热处理后发生了晶粒的"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DGGE技术构建白酒酿造微生物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PCR-DGGE技术及Quantity One软件分析对比了大曲、酒醅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从原始样品中直接提取DNA,并对全长16s rDNA及其V3区片断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软件分析等,发现不同样品之间的微生物群落存在一定联系及差异性.通过图谱与系统发育树的结合,能给不同样品赋予特定的分子标签.显示DGGE技术能为微生物菌落结构提供直观图谱,是研究自然传统发酵食品及其它天然微生态样品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依据GB/T 15000.3—2008《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研制芝麻素标准样品。以芝麻为原料,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芝麻素单体,通过UV、IR、MS和NMR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同时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和热重分析。芝麻素样品进行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表明:该样品均匀性良好,在0~4℃条件下储存36个月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确定其标准值为99.73%,置信度95%的不确定度为0.20。成功研制出了芝麻素国家标准样品,达到了GB/T 15000.3—2008规定的技术要求,样品具有溯源性,可用于芝麻素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评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染色对海水珍珠结构和表面光泽的影响以及染料的主要渗透途径与结合部位,通过对比染色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宝石显微镜,对染色前、后的海水珍珠样品表面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显微分光光度-偏光显微镜测量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反射率变化以及运用红外光谱测定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成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染料是通过海水珍珠珠孔处珠核和珍珠层间的有机质空隙以及漂白造成海水珍珠表面有机质疏松结构而渗透到珍珠的内部,主要与海水珍珠内的有机成分作用而使其着色。染色后海水珍珠样品的砖墙型层状结构未改变;染料对海水珍珠表面的有机质疏松结构具有填充作用,增强了其表面的镜面效应,使光泽度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效解决高含水量样品电子显微结构观察的难点。方法:通过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搭配半导体制冷冷台的新仪器组合模式,对一系列高含水量样品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高含水量样品在以导电胶带为基质,电压5 kV,电子束斑值为 50/60,冷台温度为4 ℃的条件下,无需对样品进行固定和脱水处理,可以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直接成像观察其显微结构,样品微观结构没有皱缩、拉伸、扭曲等变形现象,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样品的原貌。结论: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搭配半导体制冷冷台的仪器自由组合模式是解决高含水量样品显微结构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光量子对馒头的保鲜作用,以新鲜馒头为原料,通过感官评价研究光量子对馒头的保鲜效果,并利用TA-XT.Plus质构仪、扫描电镜(SEM)、快速粘度仪(RVA)、差示热量扫描仪(DSC)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探究光量子对馒头的质构特性、粘度特性以及淀粉回生程度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4℃下贮存2 d、4 d、7 d和12 d,光量子组馒头样品感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样品在12 d出现了霉点。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光量子组馒头样品的失水率、硬度和回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光量子组馒头样品的β-折叠百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β-转角的百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光量子可能通过对淀粉回生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影响实现了对馒头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高温高压(3~5GPa,1500~1900K)下通过"一步法"合成了纳米结构B6O超硬复合材料,对合成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微观结构、相组成进行检测。复合材料平均硬度在32GPa,跟立方氮化硼复合片(PcBN)硬度相当。文章对复合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及断裂韧性进行了分析。对抛光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烧结特性。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作为奶酪中重要的微生物可改善奶酪风味及营养,其代谢产物有利于人体健康。为探究不同地区奶酪乳酸菌的多样性,以14份奶酪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乳酸菌特异性引物与PacBio SMRT三代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在14份奶酪样品中共发现14个乳酸菌属和65个乳酸菌种,其中乳酸乳球菌(27.10%)和嗜热链球菌(14.35%)为主要优势菌种,不同样品中乳酸菌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主坐标分析发现:将奶酪样品分为3组,各组奶酪样品的主要优势菌属各有特点,这可能是由于采样地、气候和原料等因素所致。奶酪中鸡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等部分低丰度乳酸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奶酪样品中乳酸菌菌群结构复杂多样,地理环境和气候是影响奶酪菌群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地区奶酪乳酸菌的多样性,以期为乳酸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涂抹再制干酪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对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了涂抹再制干酪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通过与原料干酪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比较,可知再制干酪生产过程中的加热、搅拌等作用使蛋白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性.另外不同水分质量分数的涂抹再制干酪样品其二级结构的改变不同.水分质量分数低的样品中β-转角质量分数为39.00%,无规卷曲质量分数为12.99%,产品硬度大、涂抹性差;水分质量分数高的样品中β-转角质量分数为33.73%,无规卷曲质量分数为22.67%,产品硬度小、涂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20,(9)
采用等离子体磁控溅射真空镀膜技术,在涤纶平纹机织布上分别镀覆银膜和二氧化钛薄膜,以制备织物结构色。通过改变镀膜时间得到不同厚度的二氧化钛薄膜,进而得到不同颜色的样品。采用透反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采用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色度数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反射率,证实了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结构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硫酸盐法蒸煮。采用酶-弱酸解两段法分别从原料和KP纸浆中分离出原料木素和纸浆残余木素。采用酸析法从KP蒸煮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素样品,经过弱酸水解得到纯木素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对所有试样分别进行了分子质量的检测,得出各种木素样品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析了木素溶出过程中的分子质量的变化。通过磷谱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得出木素结构谱图,对原料木素、纸浆残余木素和黑液溶出木素结构中各官能团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研究了木素结构在KP蒸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以粳米粉为主要原料,葛粉、藕粉及红薯淀粉作为辅料,利用挤压法制备军用方便米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米粒结构进行表征,探究军用方便米饭样品的回生特性,并与粳米样品及空白组样品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军用方便米样品饭呈多孔状,结构较为疏松,复水性好。与粳米样品中淀粉A型晶型结构存在差异,军用方便米饭样品和空白组样品中淀粉晶型为V型,方便米饭的衍射峰面积及强度均弱于空白组。粳米样品、军用米饭样品和空白组样品的Avrami参数n均小于1,表明晶核主要在淀粉回生早期形成,并以一次成核方式结晶。挤压降低了淀粉重结晶成核和生长速率,军用方便米饭的结晶生长速率高于空白组。研究结果说明,挤压可抑制淀粉回生,对军用方便米饭中淀粉回生的抑制效果优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