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分析了诱导和控制集成下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和信息传输过程,描述了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与交通控制系统集成中的信息处理理论模型,建议采用基于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全局最优路径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此外还提出系统集成中的网络通信采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网络,并给出了一种基于Multicast通信的数据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2.
智能交通系统中路径诱导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路径诱导问题,提出了按诱导系统的目标是系统路径或单车路径、所依据的信息性质是静态或动态以及路径生成方式是分散型的还是中心型的三种分类方式.详细讨论了路径诱导算法的实时性、动态路径诱导和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集成这三个在路径诱导系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并分析了它们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分析结果与路径诱导系统的实际应用前景,给出了基于出行者心理特征模型、多目标优化、路段交通量预测、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以及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框架模型等进一步研究未来路径诱导算法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交通流诱导与控制协同优化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路段和交叉口的加权拥挤程度最小为目标,建立诱导和控制的协同优化交通流分配模型,并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采用动态滚动式计算模型算法得出的均衡流量调整为诱导信息的发布提供定量依据,能够将诱导和控制协同起来均衡路网流量,避开拥挤.小路网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算法实时、有效,便于实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高速公路未来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的实现框架,定义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给出了实现模型. 针对目前系统中信息管理的不足,采用业务和事件的综合化信息采集和管理,保证网络业务正常运营的同时提供实时交通路况信息. 采用了基于视觉的事件管理,其在ROI(感兴趣区域)检测、运动检测、车辆质心提取、匹配跟踪、车型识别等多种视频预处理的基础上提供准确路况信息,实现事故管理;进而利用实时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分布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将实时交通流量在路网各路段进行合理分配,并向终端用户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和路径诱导,达到及时有效的交通管理.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速公路未来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的实现框架,定义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给出了实现模型. 针对目前系统中信息管理的不足,采用业务和事件的综合化信息采集和管理,保证网络业务正常运营的同时提供实时交通路况信息. 采用了基于视觉的事件管理,其在ROI(感兴趣区域)检测、运动检测、车辆质心提取、匹配跟踪、车型识别等多种视频预处理的基础上提供准确路况信息,实现事故管理;进而利用实时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分布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将实时交通流量在路网各路段进行合理分配,并向终端用户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和路径诱导,达到及时有效的交通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频谱分配中的授权用户定价博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方法,结合控制理论中参数整定的思想对该方法中的参数进行了整定.将信道分配模型等效为博弈论中的差别双寡头市场模型,给出了认知用户的效用函数;根据博弈论中的Bertrand、Cournot均衡理论,给出了基于Cournot模型的利润函数和基于Bertrand模型的授权用户信道竞争价格的动态博弈算法.分析稳定的纳什均衡解与速率调整参数的关系,提出了利用控制理论中指数函数模型研究博弈过程速率参数快速整定和分析的方案,得出纳什均衡点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较高的边际成本可以获得高的出租信道价格,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指数函数模型整定速率参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研究现状,将基于分流率的静态交通分配模型推广到动态,建立了以路段分流率为控制变量的动态系统最优交通分配模型,同时分析出该模型的必要条件;之后建立了以有向路段流入率和流出率为控制变量的动态用户最优交通分配模型,分析了模型的最优性条件,并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所给模型的最优解所对应的交通流形态与动态用户最优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交通流诱导与控制协同优化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路段和交叉口的加权拥挤程度最小为目标,建立诱导和控制的协同优化交通流分配模型,并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采用动态滚动式计算模型算法得出的均衡流量调整为诱导信息的发布提供定量依据,能够将诱导和控制协同起来均衡路网流量,避开拥挤。小路网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算法实时、有效,便于实施。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能力,降低信道的冲激响应时延和通信误码率,设计基于Web技术的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系统。构建通信数据动态交互的信道传输模型,采用扩频序列重组方法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过程中的信道均衡控制,在输出端不断调整增益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的自适应均衡控制,采用Web技术实现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过程中的自适应调节和组网控制,实现动态交互系统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控制系统、基于频分复用的控制系统相比,设计系统的信道的冲激响应时延和输出误码率更低,具有较好的通信数据动态交互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建模的依据和原则进行探讨,提出了应用动态分配模型进行拥挤机理分析的三种途径,尤其讨论了如何用随机型瞬时动态用户最优分配模型进行交通拥挤机理分析.在拥挤对策分析中,确定了以动态系统最优分配模型作为反应型拥挤对策的理论依据,以及预测用户最优可作为控制型用户最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环形线圈来测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时通过的频率,从而判定某一条支线道路上车流量的多少。通过车辆采集卡把由环形线圈采集到的脉冲数据传输到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运用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车辆通过频率的单交叉口多相位的交通自适应控制策略,通过FPGA技术进行设计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所设计的智能交通控制器能有效缩短运行周期,减少车辆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12.
交通流量信息在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交通流量信息系统以OD流量为基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交通流量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交通流量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全面性.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并对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拥挤收费政策交通影响评价为研究对象,运用非集计出行需求预测理论,建立了拥挤收费政策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居民政策响应行为预测模型系统,从出行方式、时间、空间分布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拥挤收费政策对交通系统产生的影响,并对佛山市南海区实施拥挤收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南海区平衡出行时间分布,降低拥挤区域道路饱和度,但在交通结构优化和出行时间调整方面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建立的以非集计理论为基础的"交通状况分析-管理政策制定-响应行为预测-实施效果评价"分析模式对我国城市制定、评价和实施相关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交通信号智能控制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况,研制了一个微观仿真的实用系统。微观仿真系统可实现交通路网编辑模块、交通参与者模型、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方案评价模型等,还能够实现多种方案的动态实时仿真,提高信号控制方案选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微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实际交通系统的分析,在前人的仿真软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仿真”和“应用仿真”并重的思想,并以此思想的建微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为基于执行机和决策机的交通参与者模型构建以及交通方案仿真提供一个分布式的研究平台。该软件平台采用Web三层结构,从而解决了系统的可开发性、可复用性和互操作性问题,最终为以后的大规模的交通仿真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子警察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和应用软件结构,简要说明了对违章车辆的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混合交通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配时设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有关理论,在充分考虑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混合交通流运行特性的基础上,采用V 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适合中国交通实际状况的信号交叉口配时软件系统.经过仿真分析及实际验证表明,利用本系统对信号交叉口进行配时设计,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并且明显改善了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高速公路交通异常事件检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和控制器局域网的预警系统模型和具体架构,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速公路交通异常事件预警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能及时向可控范围内的交通参与者发布预警信息,减少交通异常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HFC双向传输系统是未来信息基础设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解决上行信道的可靠传输问题是实现HFC系统的关键之一,在此介绍一种常用的HFC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传输综合业务的业务安排算法,并在综合业务条件下对该算法进行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业务安排算法对综合业务环境比较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