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道"是老子的哲学核心概念,无独有偶,杨伯峻发现":孔子言道,仅《论语》中就有六十处。",文章中通过对《论语》中所有"道"字进行穷尽的统计发现",道"在《论语》中一共出现89次,其中用作名词80次,用作动词9次。试图从语义角度对《论语》中"道"字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与《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有关"道"字的解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论语》中"道"字语义使用及后代延续使用情况,并试图揭示出其词义引申的规律性,方便今后的语义训释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理惑论》语言要素的分析,了解到广信话是由上古汉语发展而来,承传着上古汉语的语音特点,融合当地百越民族语言和外域语言的要素,成为岭南的一种汉语方言。现代粤语是由广信话演变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龙岗秦简》虚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龙岗秦简》中的虚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考察了《龙岗秦简》中虚词的使用情况,对研究上古汉语的虚词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羊传》是珍贵的上古汉语语料资源,其中的通假字使用情况是汉字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公羊传》经文中出现的102组通假字进行整理、分类研究,从通假字用例、通假方式以及其他文献用例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是近代汉语的一部重要文献,文中语言的语法现象十分纷繁丰富,其研究价值也是学术界公认的。正文以《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为语料基础,对其中七种句式中的判断句和"乞"字句两种句式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对于了解和研究近代汉语语法演变过程以及语言产生的异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先秦《论语》为语料,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对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将衔接理论中的分析方法应用于《论语》语篇中,区别出《论语》所代表的先秦语料中出现的语义同构推进、限定词前指以及基于逻辑语义的句法成分标记省略等衔接现象。  相似文献   

7.
《杂宝藏经》是汉文佛典本缘部的重要经典,口语性较强,对中古汉语的研究很有价值。“云何”萌芽于先秦,流行于中古。考察了《杂宝藏经》中“云何”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王三》、《广韵》的反切,有助于全面认识《切韵》、《广韵》音系的继承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特殊反切,有助于观察到语音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现象,有助于更为合理地整理其他典籍中的语音系统,因而对中古语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搜神记》是晋代重要的短篇志怪小说集,堪称中国小说的鼻祖。《搜神记》处在汉语演变的重要过渡阶段,上承上古汉语,下启近古汉语,语言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其材料大多数来源于民间,口语色彩较浓,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以汪绍楹校注的《搜神记》为研究底本,以其方言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方言》、《说文解字》、《方言注》、《尔雅注》等典籍,整理《搜神记》中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10.
《周易》反映了上古时期的语言面貌,为研究上古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语料.通过对《周易》中并列式复合词词义的构合来源、词义与语素义之间关系的考察,对其词汇特点、内部规律进行客观实际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中国绘画史上色彩与水墨的演变轨迹说明艺术形式语言的变迁构成了或者说改变了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文章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色彩和水墨的演变轨迹大致分为4个时期:a)六朝以前,这是古画重丹青(即色彩)的时期;b)唐宋时期,这是色彩和水墨互相辉映的时期;c)元明时期和清代前期,重水墨,色彩仅仅沦为水墨辅助的时期;d)清代中期以后,色彩卷土重来,色墨各自走向独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史,结合人机工程学知识,提出以人机工程学痕迹为视角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家具的方法,并从人体静态尺寸和家具实际尺寸出发,将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分为矮型时期、过渡时期、高型时期.综合各类因素,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释了中国古代家具在人机痕迹上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中国古代家具表现出的共同人机学思想,即返朴求素、致用利人、重己役物及和谐观,并进行具体分析;将3个时期的家具从尺寸、需求、舒适度和审美观4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寻找其演变发展规律.从人机学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变化,对弘扬古代安全文化和人机工程学发展以及今后家具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具体画作考察了林纾花鸟画创作3个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林纾的花鸟画兼收并蓄元明清画法,超越地域界限,冶“京津”“海上”诸派画法于一炉。而且,无论是早年习画期,抑或是风格形成期,还是成熟期的花鸟画作品,无不折射出特定历史时空的他的个人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14.
从汉代画像砖的分布与分期、题材内容、艺术风格、思想观念等方面,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汉代画像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谈中国古代诗歌对中国古代纺织文化的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歌中大量的纺织诗歌,全方位地反映出中国纺织文化的发展。通过集录从《诗经》到清末有关纺织诗歌,从物质层面,技术层面,风俗层面展示了中国纺织文化的全貌,色勒出一部以诗歌串组而成的中国古代纺织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秦饮食文化是中国周、秦、汉、唐饮食文明的概括,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源滥觞,其广博深厚的内涵描述了中国人饮食生活的基本纲纪.文化体系的发展、兴盛、衰微受政治、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要素的制约.近年来秦饮食文化的“刘郎又来”,一方面是饮食文化本身的生命特征所致,另一方面秦菜以客户的体验满足为诉求,秦饮食文化主题契合了体验经济的需求,因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韩国泡菜在其古代用汉语写作“沈菜”,对于“沈”字,一般都解释为“浸泡”的意思,但是,在中国却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用法。从考察“沈”字在汉语中的本义出发,认为“沈”字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醯”,与宋鲁地区的方言有关,并由此推论,中国的“菹”是在商朝末年至三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在保持“菹”的基本做法的情况下,发展成为今天的韩国泡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狐,探讨了九尾狐在中国文代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嬗变。狐有九尾,生物发展史上并未出现过,乃是前人的想象。九尾狐由最初的臆想之物到瑞兽,再由天狐到狐妖,其文学形象的改变反映了人们观念的转换,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从清代段玉裁以来,《说文》声训逐渐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对象。至今,众多的研究者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分析了《说文》声训的含量、类别,揭示了某些特殊声训的文化涵义,从语源学角度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利用声训材料验证古音问题,探讨了《说文》声训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存在明显的不足,还有五大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