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水足迹是评价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模式以及消费模式的新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了1997-2013年济南市农作物用水量、进出口虚拟水量、水足迹值,分析了济南市农业水资源状况与农业水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济南市水足迹组成中绿水、蓝水、灰水足迹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农产品水足迹中小麦、玉米、蔬菜3类作物对济南市农业具有支撑作用;农业水安全方面,济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匮乏度为536%,水资源压力指数高达789%,农业人均水足迹为717.9 m~3。总而言之,济南市农业水资源压力巨大,水资源匮乏严重,需要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可调蓄性,优化种植结构与虚拟水进口种类,强化节水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拟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水资源基本响应,借鉴虚拟水思想,对比分析了马家沟流域1999年和2007年的农产品生产性和消费性虚拟水量及其结构.结果表明:2007年该流域主要农作物和畜产品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较1999年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牧生产性虚拟水量2007年较1999年上升了5.42%,消费性虚拟水量下降了1.29%,虚拟水净输出增加了10.56%.尽管单位质量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有所下降,但虚拟水的净输出仍然可能加剧流域水资源短缺,不利于生态恢复.因此,应在流域内生产水资源消耗较低的作物和畜产品,并要充分利用流域内的地表径流量.  相似文献   

3.
虚拟水是蕴含在商品和服务中的水资源,研究虚拟水流动情况对地区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新疆南部地区虚拟水流动情况,为后续进一步解决当地水资源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基于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结合产业间虚拟水转移量、地区虚拟水消费量及区域间虚拟水贸易量等相关评价指标,从虚拟水的转移、消费和贸易三个角度分析了2012年新疆南部地区(简称南疆)虚拟水流动的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南疆虚拟水总量283.39亿m~3,其中农业部门占69.4%,虚拟水转移量为78.20亿m~3,主要转移到与农业部门关联度较高的食品制造业和纺织业等部门。南疆虚拟水消费总量131.78亿m~3,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政府部门虚拟水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27.3%、65.7%和7.0%。南疆虚拟水贸易处于净调出状态,净调出量171.63亿m~3,主要调出到水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广东、山东、山西、黑龙江和上海等地,其中农业部门虚拟水净调出量最高(167.33亿m~3),其余大多数部门为虚拟水净调入部门。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农业部门虚拟水的大量消耗和流出加大了南疆地区水资源压力,建议通过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水力度以及合理控制虚拟水调出等方法和手段来缓解南疆地区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滇中地区因缺水,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河湖的生态环境。为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采用建立虚拟水帐户的方式,定量评价云南省滇中地区虚拟水贸易流量格局。通过计算农作物、动物产品虚拟水含量和该地区虚拟水贸易量,发现消耗水资源最多的是粮食作物,因此,建议调整该地区种植结构,减少水稻大宗农产品生产规模,从水资源富余地区进口粮食,缓解自身水资源紧缺压力,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系统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研究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流动情况,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基于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结合产业关联度、虚拟水转移量、虚拟水消费量及虚拟水贸易量等相关评价指标,从虚拟水的转移、消费和贸易三个角度分析了2012年新疆北部地区虚拟水流动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新疆北部地区虚拟水总量268.11亿m~3,其中农业部门占56.1%;农业部门的虚拟水转移量最多(101.73亿m~3),主要转移到与农业部门关联度较高的食品制造业和纺织业等部门;在虚拟水最终消费部门中,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政府部门虚拟水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23.2%、64.7%、12.1%;新疆北部地区虚拟水贸易处于净调出状态,净调出量为197.26亿m~3,主要调出到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广东、山东、山西、黑龙江和上海等地,其中农业部门虚拟水净调出量最高(200.50亿m~3),其余大多数部门为虚拟水净调入部门。通过对新疆北部地区虚拟水的流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大量调出虚拟水加重了当地的水资源压力,本研究可为后续进一步解决当地的水资源压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城市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虚拟水概念及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在收集双城市2005年社会经济概况及水资源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主要农作物单位质量的虚拟水含量。计算出水稻、玉米、大豆、谷子等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分别为0.64m3/kg、0.18m3/kg、0.53m3/kg、0.62m3/kg,可以看出几种农作物中水稻、谷子的虚拟水含量远大于玉米的虚拟水含量。  相似文献   

7.
从虚拟水角度评价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冬  周建中  夏军 《人民黄河》2008,30(1):37-39
利用水资源模型输出的蒸散发量,从虚拟水角度对黑河中游农作物初级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虚拟水贸易、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发展代价分担等内容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地区农作物初级产品虚拟水含量多年平均为1.18 m3/kg;虚拟水输出量在2000年相当于黑河莺落峡出山径流量的22.4%;1988~2000年农作物水资源利用率从20%提高到了30%;农业发展代价的约70%由下游地区承担.认为现阶段需要以节水灌溉和流域综合管理为主,来解决经济欠发达干旱区的水资源、流域整体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虚拟水域虚拟水战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当前的水资源研究中,虚拟水研究是水资源管理领域较前沿的一个课题,为水资源的可利用方式选择、区域性缺水、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指明了道路。虚拟水是一种概念水,是生产产品所消耗的水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文章概述了虚拟水研究进展及虚拟水的计算方法,从国内外研究虚拟水的进展与涵盖内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以后国内虚拟水研究的方向,最后从政策涵义上分析了虚拟水及虚拟水交易。  相似文献   

9.
合理计算农产品虚拟水含量是有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虚拟水贸易的重要基础。利用基于对不同产品类型进行区分的农产品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以山西省为例计算其农产品虚拟水含量。结果表明:山西省农产品虚拟水总量的多年平均值为162.98亿m3,其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为158.25亿和4.73亿m3;2000—2011年除谷子、豆类、麻类与烟叶的虚拟水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外,其余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及生产结构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对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虚拟水理论在河西走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赵军  付金霞 《人民黄河》2006,28(2):38-40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或高耗水工业产品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虚拟水战略为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和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在总结了虚拟水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获得性,计算了河西走廊2000年主要农作物产品虚拟水的含量,提出了虚拟水战略对河西走廊解决水资源危机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认为虚拟水战略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河西走廊的生态建设和恢复。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quantifies and maps the water footprint of Kenya from both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erspectives and estimates the country’s virtual water export and import. Kenya’s virtual water export related to 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4.1 km3/y; its virtual water import was 4.0 km3/y. The average export earning per unit of water consumed or polluted in producing agricultural export products was USD 0.25/m3, while the average expenditure on imported commodities per unit of virtual water imported was USD 0.10/m3. In addition to increasing water productivity in crop production, Kenya can mitigate its water scarcity by increasing imports of water-intensive products such as cereals and exports of high-value products such as cut flowers, vegetables, spices and tea.  相似文献   

12.
依据虚拟水的计量分析方法,对2005年河北省单一农产品虚拟水量和动物产品的虚拟水量进行了计算,得出河北省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为484.72亿m3,为实体水利用量的2.3倍;5种动物产品虚拟水总含量为121.17亿m3,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平均值为2 597.60 m3/t,9种农产品虚拟水总含量为363.55亿m3,单位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平均值为648.44 m3/t,具有较大的虚拟水应用潜力。依据2005年河北省的虚拟水、用水量及用水结构,分析了虚拟水战略对河北省的影响及其发展潜力。认为对于河北省这样的缺水地区,运用虚拟水手段可有效解决实体水调用的工程费用问题。建议密切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药业,适当从邻省调入粮食。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安全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基于生产-消费状况揭示区域虚拟水流动,对了解水资源利用状况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虚拟水视角,以灌溉用水和绿水核算区域农业虚拟水生产,以居民膳食消费核算居民虚拟水消费,以两者的差值核算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生产-消费模式下农业虚拟水流动特征及对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4-2015年间,河北、天津、北京年均作物生产虚拟水分别为353.1亿m3、22.9亿m3和16.0亿m3,年均畜牧产品生产虚拟水分别为445.3亿m3、47.6亿m3、36.7亿m3;河北、天津作物虚拟水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北京作物生产虚拟水呈现出持续性的下降趋势;河北、天津畜牧产品虚拟水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缓慢上升态势,北京畜牧产品虚拟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2004-2015年河北、天津和北京年均虚拟水消费分别为243.7亿m3、61.6亿m3和98.3亿m3,虚拟水消费均呈现出上升趋势。(3)河北省为虚拟水输出型,输出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北京市和天津市为虚拟水输入型,输入量呈增加趋势。(4)2004-2015年年均水资源压力指数呈现河北天津北京,水资源匮乏度呈现为天津北京河北,水资源自给率呈现河北天津北京,北京和天津对外部虚拟水输入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京津冀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水资源超载严重。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合理的膳食结构调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同时入手是解决京津冀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经济社会规模及用水量变化,研究了虚拟水引入量。通过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虚拟水战略对外调水、再生水及自产水资源进行配置,采用定额趋势法分析了虚拟水引入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水资源管理对策措施。研究成果对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虚拟水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目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虚拟水贸易可能对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阃分布不均的格局发挥作用,而要发挥这种作用.还要靠农产品的虚拟水流动来实现.该文借助水足迹和虚拟水的概念,计算了2000年和2002年我国及各区域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通过分析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关系,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虚拟水在全国五个区域上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的虚拟水数量在增长,各个大区的农产品虚拟水总量及变化有差异.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高度自给的国家.但区域问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本文简要介绍了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唐山市的实际情况和统计资料,计算了唐山市2007年主要农产品单位质量的虚拟水含量、生产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和城乡居民消费的虚拟水含量,结果表明:唐山市2007年生产产品的虚拟水含量为134.22亿m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全年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分别为24.76亿m3和19.96亿m3,全社会全年消费的虚拟水数量为44.72亿m3,实际生产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远远大于各项消费的总虚拟水含量。  相似文献   

17.
虚拟水理论在河北省农业用水管理中的战略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水资源匮乏的实际以及虚拟水理论入手,调查分析了河北省主要粮食产品的区域贸易量和出口贸易量以及由此引发的虚拟水的流出量,得出河北省2000-2005年输出的虚拟水总量平均为20.78亿m3,这期间粮食作物灌溉用水量平均为202.48亿m3,占粮食作物用水量的10.26%。据此,在深入探究虚拟水理论应用于农业用水管理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虚拟水理论在河北省农业用水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足迹在河北省水资源管理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水和水足迹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新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是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真实占有量的有效手段。首先介绍了虚拟水、水足迹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与计算方法,然后在可获取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2007年河北省居民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水足迹总量。结果表明:全省8年间的虚拟水消费量在水足迹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时全省人均水足迹占有量逐年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卓拉  栗萌  吴普特  黄红荣  刘艺琳 《水利学报》2020,51(9):1059-1069
愈加有限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矛盾和瓶颈。在部门用水竞争持续加剧的同时,内嵌在农产品中的虚拟水流动现象日趋频繁。本文以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虚拟水流动为表征参数,量化2000—2014年间黄河流域主要作物实体水-虚拟水耦合流动关键过程及其时空演变;从人口、社会经济、农业发展和居民消费4方面,运用扩展STIRPAT模型辨识其关键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作物单产水平增加有效降低了作物单产水足迹,有效控制了作物生产总水足迹规模;随小麦、玉米和苹果等作物输出,流域作物虚拟水流动规模显著增加,2014年流域虚拟水总输出量占流域作物生产耗水的41%;人口和人均GDP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虚拟水进出口量均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虚拟水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水作为21世纪的一种新水资源观,为缓解我国水资源压力和粮食安全问题开辟了研究的新领域.在分析虚拟水概念的基础上,对虚拟水贸易、虚拟水战略、水足迹、虚拟水量化结合研究现状进行实例分析,证实了我国实行虚拟水战略的可行性.结合虚拟水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