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卡波糖Actinoplanes utahensis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Ⅱ型糖尿病。阿卡波糖是由游动放线菌经发酵产生,发酵液经板框压滤得到滤液。但滤液中往往含有菌丝残渣、蛋白等,不但影响收率,严重时会使树脂失效,影响生产进度。本试验主要利用中空纤维膜物理拦截法去除滤液中的残留菌丝以及蛋白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证明截留分子量在5-10万的中空纤维膜适用于阿卡波糖复滤工艺。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了利用绿藻作为生物质原料进行乙醇发酵的可行性及其发酵效果,考察了不同种类绿藻、硫酸浓度以及钠离子浓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石莼葡萄糖含量丰富,作为发酵乙醇的原料是十分有潜力的。预处理过程中最适硫酸浓度为2%,并利用氢氧化钙调节p H值为5.5时,其最大乙醇浓度可高达30 g/L,且产乙醇速率可达0.63 g/(L·h),乙醇产量为37 g/kg。在酶解存在的条件下,加大硫酸浓度水解对绿藻中葡萄糖的溶出并没有很大帮助,主要影响其它五碳糖的溶出。钠离子对发酵产乙醇过程的影响较大,钠离子浓度过高会抑制乙醇产量以及产乙醇速率;而在氯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低钠离子浓度便可对乙醇发酵产生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3.
以木屑、花生壳粉作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吸附酸性荧光黄染料的性质,讨论了pH值,染料初始浓度,温度,时间以及盐离子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应用等温模型分析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5左右,木屑最佳吸附量为5.18mg/g;在pH为6左右,花生壳粉最佳吸附量为4.46mg/g;吸附最佳的条件是染料初始浓度为150mg/L,吸附剂用量为1.0g,盐浓度为0.17mol/L,25℃下反应90min、木屑、花生壳粉对酸性荧光黄染料的吸附量分别为5.84mg/g、8.66mg/g。吸附平衡时间是90min;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下降,在25℃时吸附量最佳。盐离子的加入对木屑和花生壳粉对酸性荧光黄染料的吸附有促进作用。木屑、花生壳粉对酸性荧光黄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80mg/g和11.00mg/g。经等温方程拟合后,木屑吸附符合多分子层吸附,花生壳粉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2种材料对酸性荧光黄染料的吸附都是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本实验室筛选的米曲霉产淀粉酶固体发酵(SSF)条件进行而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添加的6种碳源均抑制JLSP-14淀粉酶的合成;所补充的6种氮源中,酵母膏和硝酸铵可提高淀粉酶产量,以酵母膏为最佳,其最佳添加量为3.0%,其余4种氮源则抑制酶的生成:含水量以50%为最佳,发酵72h淀粉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氮源和初始NaHCO3浓度对转基因聚球藻7942生长与胸腺素α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氮源为NaNO3,NaNO3浓度低于1g/L时,增加NaNO3浓度能提高藻细胞的生长和表达,但1~2.5g/LiNaNO3对转基因聚球藻7942生长与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最适的初始NaHCO3浓度为8.0g/L。生长在8.0g/L初始NaHCO3浓度培养基中藻细胞密度和胸腺素α1最大表达能力分别为BG-11培养基中的1.94倍和2.01倍。  相似文献   

6.
微量碳纤维/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研究了平行和正交排布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并对碳纤维的吸波机理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因素(纤维间距、支数)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碳纤维平行排布吸波材料只在入射电场方向与纤维排布方向平行时具有吸波性能;随纤维间距的减小,其反射衰减曲线的最大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纤维支数增大,吸波性能增强。正交排布碳纤维的吸波性能与纤维的间距密切相关。本实验条件下当纤维间距为8mm时,可获得有效带宽4.7GHz、最大吸收峰值-21.6dB的反射衰减。  相似文献   

7.
杨洋  刘顺华 《功能材料》2007,38(A08):3001-3004
利用溶胶直接自蔓延反应制备了镍锌铁氧体纳米粉末,采用XRD分析了其结构。以聚乙烯醇为基体(PVA)制备了炭黑,镍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吸波平板;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其在2~18GHz频带上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具有双层结构的炭黑,镍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效果,试样厚度为3mm;当面层镍锌铁氧体的质量分数为40%,底层炭粉的质量分数为20%时,在8~18GHz的测试频段范围内,复合材料最大吸收峰值为-15.7GHz,优于-6dB的有效带宽为6.4GHz;当底层炭粉的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最大吸收峰值为-13.6GHz,优于-6dB的有效带宽为8.2GHz。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无膜电解槽,对同时电解氧化还原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和山梨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所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浓度0.4mol/L,pH值11,电流密度3A/dm ̄2。在此条件下电解12h,葡萄糖转化率可达96.4%,葡萄糖酸产率88%,山梨醇产率10%。同时,考察了和Zn ̄(2+)加入以及pH值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基降解塑料PBS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和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粉碎、闪蒸等化学和物理处理和加工,并进行初步糖化,使其可作为微生物可发酵的糖源。以新的琥珀酸产生菌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及重组微生物作为发酵的微生物菌株对生物质基糖源进行厌氧发酵,在液体深层厌氧培养条件下制备琥珀酸。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发酵液中葡萄糖、酵母膏、磷酸盐、尿素、K+、Mg2+、Mn2+等因素对琥珀色产量的影响。通过离子色谱柱脱色,分离得到纯度为95%以上琥珀酸,秸秆转化率达到75%。利用生物法制备的琥珀酸在Sn-Ti系纳米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一步法合成了重均分子量超过20万降解塑料聚(琥珀酸丁二醇酯)。  相似文献   

10.
优化米曲霉固体发酵产果胶酶及产物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麸皮为基质,橘皮粉添加量、氮源、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和发酵时间为因子,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JL14)固体发酵产果胶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橘皮粉、硫酸铵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3.2%和2.3%,初始含水量为63.5%,发酵时间为77.0 h,米曲霉果胶酶产量最大预测值达316.4 U/g发酵产物,实验验证值为310.7 U/g发酵产物,是基础培养基酶产量的3.3倍.该米曲霉果胶酶(PG)的最适温度为50℃,Tm为55.9℃,其热稳定性较差;最适pH为4.0,属于嗜酸性果胶酶,在pH 5.0~8.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处理1 h后残余酶活均在80%以上.PG的Km和Vmax分别为7.06 mg/mL和62.5μmol-1.min.mL-1.PG能快速降低果胶溶液的黏度.该研究为提高橘皮利用率和酶法生产高品质果胶低聚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沈志强  康青刘力 《功能材料》2007,38(A08):3081-3083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以普通磨料类碳化硅为骨料的混凝土也有一定的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加入石墨组分形成碳化硅。石墨吸收相,能进一步增强复合体的吸波性能。得出结论如下:碳化硅.石墨组合比例变化时,碳化硅,石墨=1:1的比例时综合性能较好,混凝土电磁屏蔽效能在0.3~1500MHz频带内达到22dB以上。  相似文献   

12.
《流程工业》2003,(3):56-57
生物发酵的商业目的和传统化学过程相似:高产量、低杂质、优化的时间周期和有效率的操作。这些目的的实现可借助于红外光谱在线监测关键组分的浓度(这些关键组分浓度可用于控制关键过程变量)。本文所述工作将使用配有调整过的钻石ATR探头的React IRTM 1000红外分析仪,对E.大肠杆菌中的葡萄糖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3.
纳米ZrO2对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反应法”制备纳米ZrO2/UPR.是将纳米ZrO2粉在合成不饱和聚酯时加入。用正交优选试验得到合成树脂最佳配方为:二元酸与二元醇的摩尔比是1:1,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的摩尔比是1:1,纳米ZrO2含量是7%,邻苯二甲酸酐与己二酸的摩尔比是1:1,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1%。经测试.纳米ZrO2/UPR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21.3MPa,10.1kJ/m^2.较UPR分别提高28.4%和16.1%,得到了同时增韧增强的树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确立了碱性条件下测定微量聚乙二醇浓度的方法——氯化钡法。通过考察波长、碘液用量、BaCl2用量、显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测定条件:波长520hm,碘液用量3.0ml,BaCl2用量1.0ml,显色时间2min;线性回归方程为A=0.2492+0.0836C。  相似文献   

15.
蔡喜 《中国科技博览》2012,(36):222-222
目的:确定荭叶心通软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的方法,对辅料及其用量、囊材、制片温度等进行了成型工艺筛选。结果:最佳工艺是以适量的大豆油作为混悬剂,并加入助悬剂蜂蜡(2%),先熔融在大豆油中,冷至室温后,加入挥发油混匀,再将干膏粉加入混合油充分研磨混匀(比例为1:0.5~1:0.75),采用明胶:甘油:水(质量比1:0.4:1)为囊材,融胶温度在70-80℃、保温温度在55~65℃时制成软胶囊。结论:此成型工艺合理、稳定,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掺加粉煤灰改善磷酸盐水泥的耐水性能,同时研究了粉煤灰对磷酸盐水泥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和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达到30%时,耐水性增强,水养条件下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提高近40%;粉煤灰掺量为10%时,流动度提高近20%;粉煤灰掺量为20%时,粘结强度达到最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膨胀率降低,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引发聚合法,以AM和DMC为原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引发聚合物合成CPAM。通过单因素的合成试验探讨了单体浓度、光引发剂种类与用量等工艺参数对聚合物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当引发剂184的用量为0.5‰时,pH值为7左右,m(AM):m(DMC)=1:1,单体浓度为25%,加入尿素,在通入氮气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25min-30min时,所得到的聚合物阳离子度和特性粘数最高,其特性粘度为454.6mL/g,阳离子度为20%,单体残余量为0.25%,聚合物分子量达1.70×10s。  相似文献   

18.
绝缘剂用量对FeSiAl磁粉芯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绝缘剂用量对磁粉芯综合性能的影响,实验选用粒径为100gm以下机械破碎制备的合金粉末,绝缘剂用量为1%~5%(质量分数)。绝缘剂用量控制在2%以内,粉芯样品有较高的磁导率,可达到130左右;当用量加到3%时,样品频率特性较好,在f=50kHz、Bm=100mT的测试条件下损耗为550mW/cm^3,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功率铁氧体的制备成本,采用传统氧化物陶瓷工艺,用精铁矿粉代替Fe2O3、用Mn3O4代替MnCO3制备出高性能功率软磁MnZn铁氧体.研究了精铁矿粉和Mn,04制备MnZn铁氧体的固相反应及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和掺杂对样品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精矿粉经氧化生成的α—Fe2O3立即与Mn3O4反应生成MnZn铁氧体,使固相反应更完全;预烧温度为1100℃,烧结温度为1240~1280℃时样品性能最佳;适当的掺杂可降低样品的功耗.样品最佳性能如下:μi=2268;Bs=508mT;Te=227℃;P0:34.5W/kg,综合性能达到日本TDKPC30材料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β-Sialon-Nd-黄长石固溶体材料的生成和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β10-Sialon(Si5.23Al0.77O0.77N7,23)中加入7.26Wt%Nd-黄长石固溶体(Nd2Si2AlO4N3)组份的反应过程和致密化行为.烧结过程中,稀土元素先进入α-Sialon;随温度的升高,稀土元素存在于晶界玻璃相中,并在退火过程中以黄长石相析出.对热压及经退火处理的样品,研究了其在1000~1400℃的氧化行为.1000℃氧化时,作为晶界相的黄长石固溶体并不会导致样品开裂.但在更高温度氧化时,氧化后的表面存在择优取向的A-Nd2Si2O7晶粒,且由于Nd离子的表面偏析使表面氧化层软化而形成气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