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总结辽宁省柴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柴河铅锌矿床的形成方式,认为柴河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卤水运移层控再造铅锌矿床,并指明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对错那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物质来源、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研究,进一步指明了找矿方向。认为错那铅锌矿床为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综合研究江西篁村铅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总结其成矿规律,对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篁村铅锌矿控矿因素以构造为主,也受地层、岩性、岩浆岩活动等条件控制,矿床成因应属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热液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等因素,初步提成篁村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对在矿区外围寻找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溪沟金矿位于甘肃省西成矿田铅锌金成矿有利地段。笔者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矿区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区内金矿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矿石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产于一定的有利层位,与区内构造破碎带、层间挤压片理化带及岩脉发育程度关系密切,金矿贫富与黄铁矿多寡、蚀变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纳多弄铅锌矿床位于达拉克冈底斯弧盆系之那曲-洛隆弧前盆地,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孟阿雄群(T3m),岩性主要为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该矿床受地层、岩性以及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其中盂阿雄群(T3m)是该矿床的含矿地层,矿体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本文通过介绍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初步分析了纳多弄铅锌矿床的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认为该矿床属于层控碳酸盐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江西上饶蔡家坪矿床是一个近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通过对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区内铅锌矿床的成因,认为该矿床属火山沉积一次火山热液型及斑岩型矿床,归属次火山热液矿床范畴.在上述基础上,给出...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江华县盘山冲铅锌多金属矿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多金属矿,在其形成过程中,各种地质因素影响并制约着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品位及矿物组合。通过论述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铅锌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矿点、矿化点密集成带分布,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带之一。此成矿带属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成矿带和热液充填型铅锌矿。总体上与MVT铅锌矿床具相似性,但与典型的MVT铅锌矿床存在差异,属于有深部流体参与控制的层控内生类型。该区矿床成因类型有3种:一种是海底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另一种属热液型铅锌矿床(可进一步分为非断裂带热液和断裂带热液亚型);还有一种属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性、多阶段性、多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后公地铅锌矿床赋存于二叠系上统林西组硅质粉砂岩与泥质钙质粉砂岩之近东西向层间破碎带中,主要围岩为泥质钙质粉砂岩,赋矿岩石为含铅锌矿石英脉。基于对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铅锌石英脉及硅化蚀变岩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式脉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山矿床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开展研究,确定北山矿床类型:大类属于低温热液型(与盆地卤水作用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亚类属于碳酸盐型(MVT型),是少数产于大陆伸展环境中的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1.
得耳布尔铅锌矿床属于典型的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通过对得耳布尔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提出正长斑岩体是矿床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次级断裂和地堑内部之间的弧形断裂或弧形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部位为矿体提供了赋存的空间位置;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与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地层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受构造控制明显,并指出寻找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的重要部位为经历了火山喷发、浅成岩浆就位产生的一系列环状、放射状断裂系统、破碎带、裂隙带等。  相似文献   

12.
本区位于辽东古元古代裂谷北部与太子河—浑江拗陷带的过渡带上,吴家堡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多阶段的复杂地质作用过程.该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岩浆热液成矿活动在中生代断裂系统的基础上,矿质发生活化转移并沿着围岩的层间断裂、构造裂隙充填成矿.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本区硅化、黄铁矿化、...  相似文献   

13.
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红军 《黄金》1999,20(12):4-7
通过对赋存于麻山群老山地层且与岩浆热液有关的老柞山金矿床的矿床地质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得出老柞山金矿床与岩浆岩、构造和麻山群密切相关,岩浆热液提供主要的物源和热源和热区内成矿物质具有深源性且来源单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柴胡栏子金矿目前保有储量已不能满足金矿持续生产的需要,应开展进一步深边部找矿工作。基于成因矿物学理论,采用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矿区内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铁矿中Co/Ni元素比值和As-Co-Ni元素三角图解显示,柴胡栏子金矿黄铁矿成因较复杂,受建平群、区域变质和岩浆热液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2)黄铁矿中Au/Ag和S/Se等特征值显示出岩浆热液特征,表明成矿流体的形成主要与矿区岩浆活动有关;(3)黄铁矿晶体中的金以纳米微粒金存在,因纳米金具有较强的迁移性以及被碳质吸附的特性,因此矿区含碳质较高的绢云母化含石墨斜长片麻岩是最有利的赋矿围岩。依据矿区黄铁矿成分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蚀变带特征,得出柴胡栏子金矿形成受诸多因素的联合控制,矿区基性岩脉侵入活动是重要的因素,基性岩脉不仅带来部分矿源,而且其携带的岩浆热液使建平群中的金(这部分金已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得到活化)进一步活化而进入成矿流体中,在NNE向挤压构造带和NWW向张性裂隙构造带的交会部位,成矿流体与围岩广泛交代形成以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矿区东南部深部建平群老变质岩地层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绢云母化含石墨斜长片麻岩中的构造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15.
枣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勘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该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的制约,矿床属中低温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及岩浆热液叠加的多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6.
新金厂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为矿液的上升运移和富集沉淀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存空间,富含Au的围岩为携Au热液进一步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富含Au的岩浆热液不仅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而且也携带高背景值的Au元素参与成矿;构造、围岩(地层)和岩浆热液共同构成了新金厂金矿必不可少的成矿因素。并由此指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青城子矿田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恒刚  陈贺  周传勤  郑廷  李太阳 《黄金》2009,30(4):17-21
阐述了青城子矿田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对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火山喷流沉积变质地层是成矿基础,韧-脆性剪切构造是控矿条件,岩浆热液提供了成矿物质及热动力,是成矿关键。因此,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属火山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魏永满 《甘肃冶金》2009,31(5):86-90
龙洞湾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处于昆仑秦岭褶皱区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海西地槽褶皱带中部。属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武都弧形构造东翼的复合部位,即西成矿田东部,吴家山背斜的北翼,厂坝、李家沟两大型铅锌矿床的北西延长部位。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及成矿条件。文章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的阐述及矿床成因的浅要分析,认为变质热液充填交代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断裂构造是控矿、容矿的主要因素。矿床严格受接触带、岩石组合、角岩化带、北西向、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的控制,具有多成矿物质来源,多期次成矿等特点,指出矿床类型属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变质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床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卡金矿床是20世纪90年代在云南东川地区古—中元古界地层中首次发现的金矿床,但到目前为止,其矿床成因仍存在争议。为查明矿床成因,通过光学显微镜、粉末及原位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播卡金矿床中不同世代黄铁矿进行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世代:第一世代黄铁矿未发育环带结构、晶胞参数最小,富S亏Fe,低Co、Ni、As,为岩浆热液成因;第二世代黄铁矿广泛发育修复生长和环带结构,晶胞参数最大,富S亏Fe,富S程度有所降低,高Co、Ni、As,为岩浆热液和地下热卤水混合成因;第三世代黄铁矿多呈碎裂、碎粒状或经动力变质重结晶形成的自形晶,富S亏Fe,富S程度降低更为明显,晶胞参数和Co、Ni、As含量介于第一、二世代黄铁矿之间,为第一、二世代黄铁矿的变形变质产物。这些成因标型特征表明,播卡金矿床经历了印支—燕山早期的岩浆热液、岩浆热液和地下热卤水混合以及喜马拉雅期的变形变质阶段,其中,含矿热液流体由岩浆热液阶段的单一岩浆热液流体演化为岩浆热液和地下热卤水混合阶段的岩浆热液和地下热卤水双源流体。由此可见,播卡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但后期遭受动力剪切变形变质的叠加和改造,矿体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