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数百年来众多心理学家围绕着"自我"进行的探索总是离不开对人-我关系的探讨。国外Markus的自我建构理论认为在人-我关系中,西方人更看重自己的能力和独立,而东方人更看重人际关系和谐。Brewer的三重自我建构理论是对Markus的自我建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杨国枢的"自我四元论"从自我的角度阐明了中国人的人-我关系,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内容上,"自我四元论"与三重自我建构理论有对应关系,但人们对三重自我建构理论的质疑也同样在"自我四元论"中存在,今后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多种方法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消费者的角度建立了升级消费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顾客认知价值、品牌个性与自我概念一致性和转换障碍是升级消费意愿的3个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还得到了自我概念一致性作为调节变量影响顾客认知价值与升级消费意愿之间的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不同,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消费行为已经不仅仅是物品的消费,而是在一套文化建构的意义系统下的符号的表达与显现的过程。自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的概念以来,消费背后的阶层性、差异性和群体认同与区分就是理论家们关注的对象。实践中,凭借跨国公司的扩张和品牌的铺天盖地,消费的狂热更是空前的膨胀。在本文中,作者回顾了消费社会的一些理论和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消费的功能,并对作为消费社会的标志性存在的品牌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责任感培养是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核心所在。随着现代性境域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式微与市场经济下市民社会的形成,个人主义乃至道德虚无主义盛行,他人成为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他者哲学的代表人物勒维纳斯在汲取现象学中他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他者与自我非同一的绝对他性,从而将他者作为主体自由的基础与目的,建构起"责任先于自由"、"我为他者负责"的责任主体观。从"他者"视域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调节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建构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构理论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昆明冶专工科专业开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企业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建构学习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进行了模块化的学习情境设计。从学生学习感知状况的角度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情境教学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讨“现代企业管理”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学示范性与专业支撑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面对广阔而竞争激烈的运动装市场,N品牌以其个性化营销策略取得了不俗战绩.论文基于消费者调研,对N品牌的个性化产品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证,总结出N品牌产品具有特色,能够体现品牌个性;产品品种丰富,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产品包装独特,强化了品牌个性和识别;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本文旨在对发展和提升我国运动装品牌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电视品牌建构的兴起有利于解决电视遇到的文化与商业困境、应对受众监控的失效和对付政权公共政策变更的风险。电视品牌延伸使电视机构从三个方面受益:减少导入费用、新电视品牌定位更为便捷、强化品牌的市场地位;同时也存在四大风险:损害原品牌形象、电视品牌淡化、心理冲突与跷跷板效应。电视品牌建构与延伸重点是建立品牌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上海餐饮业的发展看品牌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上海的餐饮业发展较快,出现了投资多元化、市场细分化、网点商圈化、业态多样化、菜肴特色化、发展集约化等特点。随着个性化消费浪潮的出现,上海餐饮业竞争已从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品牌对餐饮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扩散效应、持续效应、放大效应和刺激效应。品牌的内涵在于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经营管理等方面,因此,要研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规律、餐饮业态和营养策略的变化;同时,要注重特色、注重创新、注重绿色、注重文化,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的上海地方文化特征和现代都市气息的餐饮品牌。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和比较了自我概念的一致性的跨文化研究。西方文化下的被试在自我概念上表现出跨关系和情境背景的高一致性。而东方文化下的被试则表现出跨关系和情境背景的低一致性。和跨时间的高一致性。这种跨文化差异可能与东西方不同的自我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在东方文化下,自我概念的跨背景一致性对幸福感的预测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以还原底层社会生态、再现底层社群情境为目的的体验式报道日渐成为时下调查性新闻的新宠,而底层体验式报道在解构底层场域的过程中深刻导引着受众的心理取向,影响底层体验式报道在社会心理意义上的建构。因此,如何规避底层体验式报道所带来的受众心理问题亦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大学生消费支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不同特征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应用列联表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群体消费差异,结果表明:女生消费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专业月平均消费支出存在显著性差异:艺术类消费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家庭月收入等各因素对其消费总支出的影响显著,不同生活来...  相似文献   

12.
张莉  鲁琴 《丹东纺专学报》2011,(3):255-257,26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不同特征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应用列联表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群体消费差异,结果表明:女生消费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专业月平均消费支出存在显著性差异:艺术类消费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家庭月收入等各因素对其消费总支出的影响显著,不同生活来源的消费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得出结论:大学生消费行为总体看比较理性,但学校要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端正消费观念,避免他们在恋爱、人际交往和娱乐方面超前、过高的消费,促进大学生消费逐渐向理性、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网络人际关系已成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都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网络人际关系虽然扩大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度和广度,但是过分沉溺网络会造成现实的人际情感疏远,影响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人际交往的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人际和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考察,明晰了人际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断优化的过程,内蕴着人际冲突的化解。人际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间息息相关,人际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为切入点,选取4所高校510名女大学生作为样本,通过若干问卷测量的方式来调查自尊感与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在翔实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尊感在改善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通过引导女大学生积极悦纳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等途径来提升其自尊感,改善人际交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演讲语篇的人际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以美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讲稿作为语料,从小句、语气和情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人际意义分析,探讨这一体裁的语言特点,人际意义实现的手段厦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56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负面评价恐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过程及人际关系困扰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负面评价恐惧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两个因子男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并在交际交友和异性交往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和年级差异不显著;负面评价恐惧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负面评价恐惧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人际关系困扰在负面评价恐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学期间,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宿舍环境,而良好的宿舍环境的建立依赖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从内因的决定作用、语言艺术、宽容、换位思考、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竞争和合作6个方面阐述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房价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影响消费的经济理论机制,通过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等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了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商品房销售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品房销售价格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长期影响表现为促进作用;短期影响则因"挤出效应"而表现为对消费水平的抑制作用。政府应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制定抑制房价快速增长的政策等有效方式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辽宁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有负效应。本文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对收入不确定性与我省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来自收入分配差距的不确定性感受对消费有显著负效应,并且来自收入分配差距的不确定性感受比来自收入增长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感受对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因此,缩小收分配差距是刺激消费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