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Cu(Ⅱ)、Cr(Ⅵ)、Hg(Ⅱ)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Cu(Ⅱ)、Cr(Ⅵ)、Hg(Ⅱ)诱导的微核效应以及Cu(Ⅱ)对Cr(Ⅵ)、Hg(Ⅱ)微核效应的影响,并用F检验和q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检验.3种金属离子单独存在时,0~120mg/L Cu(Ⅱ)、0~80mg/L Cr(Ⅵ)、0~30mg/L Hg (Ⅱ)诱导的蚕豆根尖微核率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Cr(Ⅵ)、Hg(Ⅱ)浓度继续增大时,由于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其微核率下降.统计检验表明,各处理组与李白组以及各处理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种金属离子的细胞遗传学毒性大小为Hg(Ⅱ)〉Cr(Ⅵ)〉Cu(Ⅱ).Cu(Ⅱ)与Cr(Ⅵ)共存时,Cu(Ⅱ)对Cr(Ⅵ)的蚕豆根尖微核效鹰影响较复杂,既有捕抗效应又有协同效应.当Cu(Ⅱ)与Hg(Ⅱ)共存时,Cu(Ⅱ)对Hg(Ⅱ)的蚕豆根尖微核效应影响总体表现为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硫化亚铁(FeS)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产生的沉淀物质与水分离的特性.方法采用硫化亚铁(FeS)与废水经化学还原反应后,沉淀、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方法.结果在单纯FeS还原反应-沉淀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的增加,对Cr(Ⅵ)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实验中,絮凝时间对Cr(Ⅵ)的去除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投加絮凝剂后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在絮凝时间为20min,沉淀时间为90min的时候,投加絮凝剂PAC对Cr(Ⅵ)的去除率为63.47%.过滤后,去除率可达99.77%和99.89%,Cr(Ⅵ)质量浓度降至0.16mg/L和0.08mg/L,达到排放标准.结论FeS的化学还原-沉淀-过滤法和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法均能有效去除Cr(Ⅵ)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Al2O3,研究其对Cr(Ⅵ)和Cr(Ⅲ)的吸附,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体积和纳米Al2O3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洗脱条件.结果表明:纳米Al2O3在pH:3.6对Cr(Ⅵ)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在pH=9.1时对Cr(Ⅲ)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分别以2mol/LNaOH溶液为Cr(Ⅵ)的洗脱剂,2mol/L HAc溶液为Cr(Ⅲ)的洗脱剂,在沸水浴中加热可完全洗脱纳米Al2O3所吸附的Cr(Ⅵ)和Cr(Ⅲ),试用于样品分析,结果满意.此研究对痕量铬的形态分离、富集及分析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铁柱撑膨润土对Cr(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旨在研发一种无害经济的修复Cr(Ⅵ)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可渗透反应墙(PRB)的反应介质.方法将铁柱撑膨润土作为Cr(Ⅵ)的吸附质,在原土进行钠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柱撑改性并对改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确定,将制备出的改性土用于对Cr(Ⅵ)的吸附处理并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为:柱化剂的制备为n(OH^-)/n(Fe^3+)=1:1.5,柱撑土制备时反应和老化温度为80℃,老化时间24h.利用单因素试验考查各种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4g/L、吸附时间45min、pH为6的水体中Cr(Ⅵ)(30mg/L)去除率达到92.3%,处理后Cr(Ⅵ)质量浓度达到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结论将铁柱撑膨润土作为PRB的反应介质应用于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Cr(Ⅵ)对固定于聚氯乙烯(PVC)膜中的新试剂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有可逆荧光猝灭作用,研制成测定Cr(Ⅵ)浓度的光化学敏感膜.敏感膜最佳组成为50 mg PVC粉、100 mg癸二酸二异辛脂(DOS)和3.0 mgα,α-二苯基-4-哌啶甲醇(DAC).在pH=9.6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测定Cr(Ⅵ),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7-9.0×10^-4)mol/L,检出限为(1.0×10^-8)mol/L,响应时间小于1 min.敏感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逆性和选择性,除Fe(Ⅲ)严重干扰外,其它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不干扰测定.用敏感膜制成的光化学传感器来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Ⅵ)的含量,回收率为97.6%-108.0%,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Cr(Ⅵ)离子氧化丽春红S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Cr(Ⅵ)离子的新方法,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510 nm,Cr(Ⅵ)离子在5~45μg/1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510-0.203 2ρ(mg/L)+0.024 23,相关系数为0.996 0,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4×104L/(mol·cm).该法用于水样中的微量Cr(Ⅵ)测定,RSD小于1.50%.  相似文献   

7.
在HCl介质中,吐温80(Tween80)存在下.钼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复杂配合物使荧光熄灭,由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钼的荧光熄灭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τ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18nm。Mo(Ⅵ)含量在0—2.5μg/25mL范围荧光熄灭程度(△F)与Mo(Ⅵ)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4.4c·(μg/25mL)-0.246。相关系数R^2=0.9995,检出限为1.32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钼。回收率在98.2%-100.3%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基于铬(VI)对荧光试剂头孢拉定(CEFC)的荧光熄灭,建立了测定铬(VI)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3.0的盐酸介质中,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350nm和431nm及CEPC加入量为0.400g/L等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F护与铬(VI)的浓度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VI)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10^-6-4.0×10^-4mol/L,检出限为8.3×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此分析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铬(VI)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碳电极对甲氧氯普胺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甲氧氯普胺的流动注射计时电流法与印刷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碳电极显著降低了甲氧氯普胺的氧化峰电位,提高了氧化峰电流.测定甲氧氯普胺的线性范围为8.04×10^-5-1.0×10^-3mol/L,检出限为5.0×10^-5mol/L(S/N=3);1.0×10^-4mol/L的甲氧氯普胺测定的RSD为3.0%(n=9).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药片中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用吸光光度法研究5’-溴水杨基荧光酮-钼(Ⅵ)配合物作为光谱探针与人血清(HSA)和牛血清(BSA)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利用金属配合物作为探针测定痕量蛋白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3.6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5%OP介质可以显著增强体系的灵敏度.在528nm处有一个增强的吸收峰,且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HSA,BSA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2-50.0ug/mL;线性方程△A:0.0021p+0.4161,△A=0.0024p+0.4065,相关系数r=0.995,0.99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e=3.02×10^6,2.93×10^4L/(mol·cm);回收率为98.4%~96.6%,相对标准偏差为1.8%~1.1%.该方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灵敏度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该方法可直接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质量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Al(Ⅲ)对荧光试剂土霉素的荧光增强,建立了测定微量Al(Ⅲ)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4.4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426.0nm和496.0nm,土霉素荧光强度与Al(Ⅲ)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Al(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0×10^-6-3.00×^10^-4)mol/L,检出限为1.21×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用于样品中微量Al(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实验发现采用无石膏复合水泥固化处理溶解态Ph(Ⅱ)、Cr(Ⅵ)的效果很理想,虽然搅拌水中Pb(Ⅱ)或Cr(Ⅵ)的浓度高达4000mg/L,但其28d龄期固化体粉碎样浸提液中的Ph(Ⅱ)或Cr(Ⅵ)的浓度均能降低至0.2mg/L,达到了废水的排放标准。此外,在掺加Na2CrO4后复合水泥的水化反应加快,凝结时间缩短,各龄期固化体的抗压强度也明显提高。与此相反,掺Ph^2+后复合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明显延长,胶砂的流动度明显增大,早期强度也明显降低,分析认为这主要是水化过程中形成了含Ph沉淀物,它们包裹着水泥颗粒,形成致密的不透水层而使水泥水化受阻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铬(Ⅵ)对荧光试剂罗红霉素的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微量铬(Ⅵ)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为6.1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64.0 nm和393.0 nm,罗红霉素质量浓度为0.13g/L的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与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Ⅵ)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10×10^6-1.12×10^-3)mol/L,检出限为1.87×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6%(n=11),加标回收率为95.8%-98.9%.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铬(Ⅵ)含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过程Cr(Ⅵ)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初始pH值和细菌接种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按细菌接种量划分的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控制区域图。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8~10时,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基本相同,当pH〈8和pH〉10时,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为零级反应,但细菌接种量减少,反应速率减小,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大。细菌接种量分别为50%,30%,20%,10%和5%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7.5211,51.6306,45.9764,24、0025和7.3265,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89,14.75,19.24,33.54和72.52kJ/mol;Cr(Ⅵ)的细菌还原反应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逐渐由内扩散控制区转入混合控制区,当细菌接种量减少至近9%时,转入化学反应控制区,并由此确定了Ch-1菌还原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pH值10,细菌接种量为2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聚甲基红膜修饰电极(PMRE/GCE),研究对硝基酚在PMRE/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扫描速度为0.24V/s时,对硝基酚的还原峰电流值(ipc)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k=1.391×10^2c+1.942×10^-2(i:mA,c:mol/L);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2.0×10^-5mol/L(RSN=3)。将其应用样品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1%。  相似文献   

16.
在硫酸介质中,Ce(Ⅳ)对靛蓝胭脂红有褪色作用,并且与存在的Ce(Ⅳ)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铈的新方法。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2×10^3 L/mol/cm,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7.8μg/mL,检出限为7.2×10^-3μg/m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用于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铈,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对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累托石在不同条件下吸附含铬(Ⅵ)废水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Cr^6+的初始浓度、有机改性累托石的用量、吸附反应时间等对烷基铵改性累托石的吸附作用有一定影响。吸附反应60min即可达到平衡。而且Cr^6+在改性累托石表面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即:Г=2.068C^0.44。酸性环境有利于有机累托石对Cr^6+的吸附,当pH值为4-5时,有机累托石用量为5g/L,用有机累托石可将含铬(Ⅵ)为10mg/L,的废水处理到含铬(Ⅵ)浓度仅为0.463mg/L,达到国家规定的≤0.5mg/L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分别采用直接交联的方法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交联壳聚糖和Cr(Ⅵ)印迹壳聚糖,并对这两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环境有利于壳聚糖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p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交联壳聚糖和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速率在前20 min较快,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30 mg/L的Cr(Ⅵ)溶液,交联壳聚糖与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在投加量为3.5 g/L时,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4%和97.8%.相同实验条件下,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较交联壳聚糖有明显提高,其幅度最高可达7.3%.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用微型Al_2O_3柱在线预浓集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灵敏测定Cr(Ⅲ)和Cr(Ⅵ)的方法,从过柱的Cr(Ⅲ)和Q(Ⅵ)混合液中分离(Ⅵ)浓集(Ⅲ),在357.8nm波长处先后获得Cr(Ⅵ)和Cr(Ⅲ)的漏过和洗脱响应,在0~1000μg/L浓度范围内得到Cr(Ⅲ)和Cr(Ⅵ)的线性校正曲线,该法用于电镀厂,开关厂实际废水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结果,回收率分别为100%~105%(Cr(Ⅲ))和82%~113%(Cr(Ⅵ)),RSD分别为2.8%(Cr(Ⅲ))和1.8%(Cr(Ⅵ))。  相似文献   

20.
Co/Mg/Al类水滑石对废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CoMgAl-LDHs,并用XRD与IR表征其结构.测试了CoMgAl—LDHs的焙烧产物(CoMgAl-LDO)在模拟与实际含Cr(VI)废水中的吸附性能,并对影响其吸附性能的各因素(pH值、温度、吸附时间、初始浓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实验条件为pH=6,温度为40℃,初始浓度为100mg/L,吸附时间为60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oMgAl—LDO对实际制革废水中Cr(VI)的饱和吸附量达15.7mg/g,废水中残留Cr(VI)浓度为0.2mg/L,低于工业废水排放的国家标准(0.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