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红外光谱动态跟踪了端羟基不饱和聚酯/TDI共混树脂固化反应过程,研究表明固化过程中发生了端羟基不饱和聚酯树脂与异氰酸酯(TDI)的扩链交联反应.并借助红外光谱动态测试对固化体系作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氯丁胶、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和氯化聚乙烯为原料进行多元接枝共聚,制备MACCR-1型改性氯丁胶粘剂的方法;讨论了原料组成、溶剂种类及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聚乙烯是影响接枝共聚反应的关键因素,适量的氯化聚乙烯能明显加快聚合反应达度、提高转化率、接枝效率和接枝度;配合使用第二接枝单体丙烯酸所制备的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丙烯酸离聚物对PET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聚乙烯-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及钠盐的形成,并应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用聚乙烯-丙烯酸钠与PET共混,研究离聚物对PET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测定共混物的等温结晶速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丙烯酸树脂(ACR)/氯化聚乙烯(cPE)(100/0-30/0-20)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形态、熔化行为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 ACR 加入量增加,共混物的相容性增大。PVC/ACR/CPE(100/3-25/10/15)共混体系相容性颇好。就抗冲强度而言,选用部分相容的共混物为宜。  相似文献   

5.
运用红外光谱动态跟踪了端羟基不饱和聚酯TDI共混树脂固化反应过程,研究表明固化过程中发生了端羟基不饱和聚酯树脂与异氰酸酯(TDI)的扩链交联反应。并借助红外光谱动态测试对固化体系作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聚乙烯薄膜表面丙烯酸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苯基甲酮(BP)为光敏剂,在聚乙烯薄膜表面进行丙烯酸的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观察到:反应速率与光敏剂二苯基甲酮的浓度成正比;反应活化能为4.18kJ/mol,温度对光接枝反应影响不大;光接枝率随着聚乙烯上氢的活性和聚乙烯结构无序度的增加而增加:关键词:光敏剂;二苯基甲酮;气相光接枝聚合反应;丙烯酸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氯丁胶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生要原料,辅以丙烯酸和氯化聚乙烯在含有氯仿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多元接枝型改性氯丁胶粘剂的方法;讨论了原料组成、溶种类及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接共聚反应和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三元尼龙(Nylon)与氯化聚乙烯(CPE)的共混改性技术,制造了Nylon/C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具体的研究了Nylon/CPE共混体的共混比、功态硫化体系配合剂种类和变量以及填料种类和变量对共混体物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油性、耐化学物质腐蚀性及热老化性能与共混比、动态硫化剂品种变量等有密切关系。本文还对Nylon/CPE共混体亚微观相畴形态进行了相差显微镜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DSC、毛细管流交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尼龙—6/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体系的结晶行为、熔体流变性能以及界面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是热力学不相容体系,由于接枝聚乙烯与尼龙的化学反应改善了二者的相容性、分散及界面状况明显改善,同时也影响了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熔体的流变性能.尼龙—6/接枝聚乙烯共混体系中,尼龙相的ΔHf(blend)、ΔHe(blend)和Te均低于理论值,共混物的Avrami指数较纯尼龙大。聚乙烯或接枝聚乙烯的加入对尼龙相的结晶具有成核作用.共混体系的熔体粘度大于纯尼龙,与尼龙—6/聚乙烯体系相比,接枝共混体系的熔体粘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DMDPB)为高温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上通过一步法反应性共混制备了聚酰胺66(PA66)/聚乙烯合金。使用扫描电镜、Molau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形态,并且比较了由一步法反应性共混得到的合金材料与PA66/聚乙烯简单共混物、以及二步法共混合金在干、湿态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将PA66、高密度聚乙烯(HDPE)、马来酸酐、以及高温引发剂DMDPB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一步法反应共混的方法可以得到与二步法共混合金形态和性能相似的塑料合金,PA66的韧性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程序升温下生物质混合物热解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Pyris—ITGA热重分析仪对稻壳和糠醛渣的混合物在惰性气氛(N2)条什下进行热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生物质混合物热解过程分为水分析出阶段、主要热解反应阶段和继续脱除挥发分阶段;热解过程巾挥发分析出量与混合比比例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说明混合物热解具有稳定性,同时混合比对其热解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升温速率对混合物的初始热解温度、失重高峰时的温度及热解终止温度均有影响。最后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在反应活跃期计算得到糠醛渣和稻壳混合物热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结合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状况 ,以两套催化裂化汽油作为调合的基础油 ,催化重整生成油和混合芳烃以及 C5作为调合组分 ,进行了 93#无铅汽油的调合试验 ,同时调整了调合工艺流程 .结果表明 ,采用该调合方法 ,可生产出满足质量指标的 93#无铅汽油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混合优化的配煤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配煤炼焦中 ,配煤比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稳定焦炭质量就要求配煤比实时性、自适应性好 ,因此采用混合优化算法分两步进行配煤比计算 .首先 ,根据焦化反应机理 ,采用神经网络建立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并通过遗传算法 ( GA)训练权值 ,从而提高模型自适应性 .其次 ,采用 GA实现配煤比定量计算 ,克服了以往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方法中对经验的依赖 .通过系统仿真 ,证明该方法较已有方法预测精度高、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4.
天然巴西棕榈蜡替代品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酸性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由石蜡和微晶蜡的混合物催化氧化反应, 再经物理调和, 合成天然巴西棕榈蜡替代品。并利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分析, 得出最佳生产工艺:石蜡和微晶蜡的质量比为4 ∶1 , 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 %, 助剂的质量分数为1. 6 %, 反应时间为8 h , 空气流量为1. 25 m3 /h , 反应温度为170 ℃。经物理调和后产品的酸值为12. 93 mg(KOH)/g , 皂化值为82. 71 mg(KOH)/g , 折光率(75 ℃)为1. 445 2 , 熔点为82. 1℃, 与天然产品的性质接近。  相似文献   

15.
改性PC/ABS塑料合金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路线,选用合适的PC,ABS和相客剂,制备了PC/ABS合金材料,通过DSC和力学性能测试对所得到的舍金材料进行了结构及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C与ABS为部分相客体系,加入相容剂ABS—g—MAH和PE—g—MAH,可以改善合金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合金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ABS—g—MAH的改性效果要好于PE—g—MAH,ABS—g—MAH中的ABS部分与PC/ABS舍金中的ABS相具有相似结构,并且酸酐基团可以与PC发生酯交换反应,因而可以更好的融入PC相中,提高了两相的界面黏结力而导致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磷矿堆场多目标优化配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矿浮选场堆场配矿过程为研究对象,选取人选原矿品质指标及低品质矿石利用量为主要目标,增加资源量约束及决策变量非负约束,构建了堆场多目标优化配矿模型.同时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多目标规划解算函数,对算例及实际配矿模型求解验证,并与现场混配结果进行比较,配矿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多目标优化配矿模型实现了磷矿堆场配矿工艺及过程的简单、直观、较完整描述,Matlab优化工具箱多目标规划相关函数,对求解磷矿堆场多目标优化配矿模型是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As a new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 bio-activated cementitious material is attracting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bio-activated cementitious material could mineralize and cement fugitive dust into the calcite- consolidation-layer based on CO2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treatment processes (non-pressure spraying, pressure spraying, non-pressure blending and pressure blending) had a strong effec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alcite-consolidation-laye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calcite was prepared by bio-activated cementitious material during the cementation process. Meanwhil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G-DSC) were adopted to measure th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 of porous characteristics and calcite content caus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calcite-consolidation-layer from the spraying process had lower porosity and higher content of calcite than from blending processes. In additi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lcite-consolidation-layer were also tested. The hardness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which reached 19.5 GPa and 0.6 MPa, respectively, of calcite-consolidation-layer from the pressure spraying proces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other three treatment processes. Compared with the non-treatment process, the four treatment processes had superior wind erosion resistance. Under the wind speed of 12 m/s, the mass loss of calcite-consolidation-layer from the pressure spraying process decreased from 2150.2 to 23.8 g/(m2 h).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环氧丙烷聚醚与四氢呋喃聚醚共混,研制出共混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反应温度、不同结构聚醚对反应程度的影响和熟化时间对聚氨酯溶液粘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共混比对聚氨酯物理一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乙烷封端的环氧丙烷聚醚的反应活性与四氢呋喃聚醚相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硫酸钙与煤/秸秆的反应特性及载氧体再生反应的特性,本文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对煤、秸秆按不同比例掺混的3种试样与硫酸钙充分混合后在相同升温速率下进行多个循环的燃烧和载氧体还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煤中掺人秸秆改善了煤的化学链燃烧特性,载氧体的再生反应速率也明显增加;固体燃料带入的灰分对化学链影响不大,化学链燃烧释放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但完全反应所需周期长。该项研究对煤掺入秸秆进行化学链燃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蜡催化氧化反应的实现及催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石蜡、微晶蜡为基础原料的改性技术与调和技术是石蜡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依据烃类氧化反应机理,采用一种有机金属锰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得到了可以代替天然蜂蜡的氧化蜡样品,然后再通过物理调和的方法提高氧化蜡样品的熔点,使其达到产品标准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24%,助剂的质量分数为 1.60%,空气流量为3L/min,反应温度为165 ℃,反应时间为8 h;或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08 %,助剂的质量分数为1.60%,空气流量为2L/min,反应温度为170 ℃,反应时间为10h。同时结合氧化反应机理对催化剂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肯定了催化剂在促使反应发生,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产物选择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