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以国内某垃圾焚烧发电厂450 m3/d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为例,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的特点,采用UASB+A/O+MBR+两级RO组合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后出水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RO浓缩液采用高压管网式反渗透(STRO)减量化处理后回喷焚烧炉。近两年的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出水稳定达标、占地省等优点,对COD、BOD5、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8%、99.9%、99.0%、98.7%,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为47.05元/m3。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差、C/N比失调,以某老龄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协同处理工程为例,详述两种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系统。填埋场渗滤液设计规模1 500 m3/d,焚烧厂渗滤液设计规模500 m3/d,采用“厌氧系统+两级A/O+外置式超滤+纳滤+反渗透”处理工艺,纳滤浓缩液采用“物料膜减量化+臭氧氧化”处理工艺,反渗透浓缩液采用“DTRO减量化+浸没燃烧蒸发”处理工艺。工程投资一类费3.6亿元,运行成本101.20元/m3。项目建成运行至今,出水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标准。通过两种渗滤液的协同处理,可减少碳源投加量,节省运行成本,同时实现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浓缩液不外排。  相似文献   

3.
光伏废水具有NO3--N、氟含量高的特点。江苏某光伏废水处理工程为改建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6 000 m3/d,出水水质要求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的间接排放标准。原有处理工艺无法满足排放要求,此次采用二级除氟+反硝化颗粒污泥+A/O工艺进行改建,总投资为2 150万元,运行费用(25.2元/m3)比改造前降低20%。该工程自调试运行以来,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浙江某污水厂进水中含有70%的工业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冲击负荷大、乳化油浓度较高的水质特点,且出水水质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已建一期工程(2×104m3/d)采用AAO+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工艺处理污水,出水有机物超标严重。为此,二期扩建工程(2×104m3/d)采用调节池+混凝气浮组合池+A/O生化池+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增设调节池调节进水水质水量;采用混凝气浮组合池去除进水中的乳化油,以避免对后续工艺运行造成干扰;延长生化池停留时间,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避免在深度处理阶段设置高级氧化工艺,节省建设、运行费用;气浮污泥采用离心脱水,生物污泥采用带式脱水机处理。工程试运行期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直接运行成本为0.56元/m3。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化预处理+两级厌氧/好氧+改进型高密度曝气生物流化床(MABFT)组合工艺处理废润滑油再生废水,处理规模为150 m3/d。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COD、氨氮和总氮分别为44、1和2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7%、99.9%和94.7%,出水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和江苏省盱眙县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该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且维护方便等特点,直接运行费用为21.68元/m3。  相似文献   

6.
黎晓航  王宗丽 《江西建材》2023,(12):378-380
为解决某养殖场200 t/d废水处理问题,文中采用“絮凝沉淀预处理+接触氧化法+MBR”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工程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CODcr约为134.4 mg/L、NH3-N约为36 mg/L,远低于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限值,并介绍了工艺流程及构筑物的相关设计参数。效能分析表明,该工程运行费用为1.9元/m3废水,日运行费用378元,低于同类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高效气浮池作为新增深度处理工艺,对长沙市坪塘污水处理厂(一期)进行提标改造,将厂区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提高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准Ⅳ类标准,工程设计规模为4×104 m3/d(Kz=1.3),深度处理占地仅约1 800 m2。调试及运行期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出水水质均稳定优于准Ⅳ类标准,具有占地面积小、电耗和药耗可控等优点,可为环境敏感地区和需要高品质出水的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特别是用地比较紧张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芜湖市某污水处理厂现状(一期)规模10×104 m3/d,出水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本次二期工程将污水厂总规模扩容至20×104 m3/d,出水水质提标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二期扩建采用改良Bardenpho生物反应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对一期厂区现状多模式AAO反应池进行内部挖潜,投加悬浮填料,以强化硝化反硝化效果。实际运行表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标。本工程总投资39 737.47万元,新增单位经营成本1.47元/m3。  相似文献   

9.
河南某皮革加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 m3/d,采用初沉+物化反应沉淀+ABR+A/O氧化沟组合处理工艺。由于废水水质和执行排放标准的变化(由间接排放变为直接排放),需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高磷废水增加Fenton氧化预处理工艺;含硫、脱脂废水增加A/O工艺,强化脱氮;末端采用两级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连续1年的运行结果表明,即使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改造后的深度处理工艺对COD、TP、NH3-N及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0%、94.4%、28.4%、23.3%,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改造投资为5 700万元,综合运行费用为9.4元/m3。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后期及封场后渗滤液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碳氮比失衡、生化处理困难等问题,采用三维电解-A/O-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后期渗滤液,通过连续流运行调试及相关工艺参数调节,实现了工艺稳定运行及出水达标。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连续流进水流量为3 L/h,pH为8~9;电解单元电解时间为16 h,电流强度为25 A;A/O工艺硝化及反硝化段停留时间均为16 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进水中投加碳源(葡萄糖)维持碳氮比(COD/TN)为9∶1;臭氧发生器出口臭氧浓度为56 mg/L(气态),臭氧催化氧化段进气量为3 L/min。组合工艺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6.41%、99.91%、98.68%和98.18%,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的要求;该系统的运行费用约为6.51元/m3。  相似文献   

11.
山东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104 m3/d,处理工艺为“预处理+水解池+A2/O生化池+絮凝斜板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接触消毒池”,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新的环保要求出水COD≤30 mg/L、NH3-N≤1.5 mg/L、TN≤10mg/L、TP≤0.3 mg/L,因此采用Bardenpho+MBBR+磁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污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该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池体,并在不停水的前提下完成了提标改造,不仅节省了投资,而且提高了处理效率,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系统整体更耐冲击且运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
成都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4×104m3/d,需将污水排放标准由原一级A标准提高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地表水准Ⅳ类水质标准)。通过分析原工艺系统存在的脱氮能力不足、碳源投加量大、氧化沟流速不均、污泥易沉积等问题,提标改造工程将原A2/C氧化沟工艺原位改造为五段Bardenpho工艺,并新增高效沉淀池+脱碳生物滤池组合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准Ⅳ类标准,提标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0 012.24万元,运行成本为0.404元/m3。  相似文献   

13.
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MSBR工艺,处理规模为20×104 m3/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因上位规划调整、建设边界条件限制及流域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的需要,该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需原位扩容至25×104 m3/d,出水水质要求提升至项目所在地一级标准(地表水准Ⅳ类)。针对现状MSBR池容小、泥水分离效果差、跑泥、功能分区未能实现氮磷强化去除等问题,改造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池体结构及设备,通过重新调整功能分区、投加填料、增设斜板澄清等措施,形成“悬浮填料耦合斜板沉淀”的新型组合工艺,实现了原位扩容提标的双重目标。该项目实施后,运行情况良好,出水水质可持续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张磊 《中国给水排水》2023,(10):139-143
某原料药废水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1 500 m3/d,废水特点是高TDS、高COD、高TN、低pH,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根据方案研究并经小试验证,确定处理流程为pH调节+缓冲调节+UASB+两级AO+MBR。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77%、96.89%和91.00%,系统处理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并优于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标准,直接处理费用约7.42元/m3。  相似文献   

15.
MBR+NF/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BR+NF/RO工艺处理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规模为12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一般地区对渗滤液出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6.
某液晶面板厂的高含氟高硬度废水处理厂的进水分为含氟废水及有机废水两股,含氟废水经过混凝沉淀+MBBR硝化预处理,降低硬度、F-及NH3-N浓度后与有机废水混合,再采用生化处理+臭氧高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该项目规模为6×104m3/d,吨水投资约5 935元/m3,单位占地面积为0.619 m2/(m3·d-1)。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渗滤液处理扩容工程于2013年建成投入运行,工程规模为1 000 m~3/d,目前已稳定运行2年,出水水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渗滤液处理采用"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工艺,纳滤浓缩液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工艺,浓缩液处理后出水与纳滤出水混合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贵阳金百再生水厂设计规模为3.0×104m3/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就近作为麦架河河道生态补水。生化处理采用节地型生物膜技术,通过悬浮填料和高填充率的固定床结构,实现生物膜处理和生物过滤的双重作用,高效去除污染物,省去二沉池,节省占地面积。介绍了该厂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配置情况,并对运行效果进行总结。自运行以来,出水水质稳定达标,COD、SS、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9.4%、92.8%、96.3%、48.4%、90.9%;节地效果明显,吨水占地仅为0.36 m2/(m3·d-1);运行成本为0.56元/m3,与同等规模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运行成本相近。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村污水产生分散及水量水质波动大的特点,设计出多反应区生物-生态组合处理工艺,并在北京市某村庄进行了工程应用。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3.0 m3/d,工艺主体为多级生物接触+反硝化滤池+生态滤池。其中,多级生物接触单元采用厌氧接触、兼氧接触及好氧接触工艺,反硝化滤池单元采用后置反硝化接触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程出水指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19)中景观湿地环境用水水质要求。该工程的直接运行费用为0.99元/m3,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广西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中温厌氧+MBR+NF+RO组合工艺,该工程自2013年正式运行以来,出水水质全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排放要求,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渗滤液效果良好。详细介绍了该处理工艺的流程、工艺特点及各处理单元设计参数,以及运行管理经验,可为广西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