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原以为IT人是不容易被电脑问题难倒的。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词汇的“录入”却难倒了编辑部里无数IT人。“觊觎”一词,拼成jìyú,作“非分的希望或企图”讲。但不认识这个词的人,用拼音输入法是无法将其录入电脑的,用五笔输入法能录入却不知念法,更谈不上语义。这让我想起了IT高人的教诲,电脑再先进,也是无法取代人去思考的。学电脑难道就是为了简单地掌握一种工具?绝不是。那么,我们学电脑本质上是为了什么?掌握一种能将键盘上的英文字符转化为汉字的方法又是为了什么?身为IT刊物编辑的我,一时间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心情。潜意…  相似文献   

2.
涂曙光 《程序员》2007,(5):125-125
“你是做什么行业的?”“IT。”“哦?我也是IT。你具体是干?”“软件开发。”“好职业啊。哪个方面的开发?”“Office开发。”“Office?就是我们平时用的那个Office?”“就是我们平时用的那个Office。”“Office,嗯,它能有什么开发的?……”  相似文献   

3.
谁的战略?     
听企业老总讲述接受IT“熏陶”的感受,一定很有意思。叶知秋在一次关于企业IT战略的小型研讨会上,遇到了曾任某石油公司老总的张永泽博士。 研讨会的题目是“企业IT战略规划”,既然是战略,张永泽觉得自己来听还是蛮对味的,而且主讲人的水平也很高——名校MBA、著名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主持过若干大型战略项目。演讲分三个方面,一是讲IT战略的意义;二是讲如何规划IT战略;三是通过一些案例,介绍IT战略“看上去是什么样的”。 中间休息的时候,主讲人刚讲完前两个部分。不过,张博士大概已经听得云山雾罩了,“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那个无所不在的Solution,到底要解决什么?IT战略和企业战略究竟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IT 厂商们经常面临的挑战是本地化,可用户们被 IT 厂商、市场和媒体提醒的发展方向却是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如果真的是这样,IT 厂商本地化了.而用户都国际化了.这不又是“满拧”.有什么意义呢?但愿本栏今天就此问题能自圆其说一番。外商“硬件”要本地化什么叫“硬件本地化”?对 IT 厂商来说人,财、物、产、供、销等凡是看得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语言的发展似乎也加快了脚步。什么“因特网”、“信息化”、“QQ网友”、“美媚”等,层出不穷、应有尽有,“IT一族”就是其中的一员。据一些网站的有关调查显示,此词还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在我上大学那会,“IT”一词还不是那么时兴,只是听说“IT行业”的从业人员挣钱比较多,钱多,当然就意味着好了。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软件公司还是企业中的IT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架构”这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架构呢?《牛津词典》对架构的解释是:事物的组织、结构和格局:《新华词典》对架构的定义是建造、构筑:框架、支架.我国古代儒学大家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其中的“格物”实际上就是建立起事物的“架构”.由此可见,“架构”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一个框架或者格局,让人们能够更为清楚地知道“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用户对IT服务有哪些新的需求?IT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又将给IT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作为2005中国IT服务年会系列活动,“IT服务创新研讨会”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IT项目中,最终用户究竟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是经理?是客户?是合作伙伴?是旁观者?还是这些角色的结合?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即“视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最终用户在一个IT项目中的角色取决于项目的类型、组织结构以及最终用户群体与IT项目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经营中使用IT系统已经司空见惯,但管理这些PC网络设备及应用系统则是令企业IT部门头痛的事。企业应用管理工具管理自身的IT资源的究竟是什么、管理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网管员?CA公司推出了一套桌面系统与服务器管理解决方案。我们听听CA公司大中国区市场部总监陈慰祖先生如何“弹奏”IT管理这根“弦”。  相似文献   

10.
技术在“数字土人”的眼中是没有价值的。他们使用IT,就好像打开冰箱门或是电视开关一样。未来10年,IT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Gartner观点认为“消费者化”是将来的最重要趋势。什么叫“消费者化”呢?大概意思就是说,对于技术的配置和使用拥有绝对影响力,并且是一个庞大群体。这个群体能够运行类似企业类型IT架构的个人IT架构,他们会拥有更快速的处理器、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高的带宽。这种概念条件下的潜台词就是IT全面化,似乎看起来人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完全数字化的时代中。这种环境造就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类人—“数字土人”。“土人”们…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窗     
第22期中《IT治理—从IT中获得最大价值》一文从“什么是IT治理?为什么要进行IT治理?IT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充分阐述了IT治理概念和理由,以及要做好IT治理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使我们弄清了如何从哪方面开始IT治理工作。IT治理是一个共性的、永远的主题,也是通过管  相似文献   

12.
一言难尽DIY     
DIY一词是近来中国IT界的时髦词汇,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原意为自己的动手做,自力更生,很难与“攒机”(组装电脑)沾上什么边。不过如今DIY可成了“攒机”的代名词,即自己动手装PC,简直是中国IT业一道亮丽的风采,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而且似乎还颇受IT媒介的鼓励,很有股不玩DIY就不懂PC之风,笔者不才,斗胆进言几句,不敢苛同浊流。 名牌还是迷信 中国IT产业盛产所谓“腕”级人物(可就是出不了盖茨或是葛罗夫什么的),DIY领域更是如此,甚至你的左邻右舍就有几位自称“攒机大王”的什么高手住着,张口闭口向你大谈什么板、什么卡,即而跳线、超频之类的名词满天飞,成了他们嘴  相似文献   

13.
提到爵士鼓你想到什么呢?节奏?欢快?轻灵?也许,还有生动?“闻弦歌而知雅意”,这句古话说得很好,你能想到它是什么感觉,但你肯定没想到它是音箱一这个IT时代淹没在无数新概念中的电脑“配件”!对,它就是飞利浦的“爵士鼓”系列多媒体音箱。  相似文献   

14.
4月6日,APC公司推出了“整体机房”解决方案。什么是“整体机房”?“整体机房”给用户带来了什么好处?“整体机房”对APC而言有什么意义?带着诸多的问题,记者采访了APC大中国区总经理程小丹。 计算机机房一直被看做是IT系统的辅助设施,虽然绝不可少,却往往不被重视。目前国内机房工程陈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刘天北 《程序员》2003,(5):47-49
1 框架是什么?不是什么? 人们总是偏爱“大词”。一个表达方式,如果听起来足够响亮,写在纸上能够吸引眼球,那就会变成很多人的新宠。但同样是这些大词,经过太多人的传递、消费之后,原本的含义反而像硬币上的图案一样被磨损殆尽: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些说法到底是指什么了。在IT业界,“平台(platform)”、“框架(framework)”、“构架(architecture)”等等就是这种人见人爱的大词。几乎每个厂商都愿意请来其中的一位、甚至多位为自己推销。久而久之,这些说法似乎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所有的软件系统都是“平台”,所有的开发者都在自矜于独有的“框架”。原本有确切意义的“好词”,经过这一番争夺和滥用,也只能衰减为所谓的“buzzwords”,  相似文献   

16.
——“小王,你选了什么IT认证?”——“还没决定呢,你呢?”——“挑来挑去,最后选了NIT。”  相似文献   

17.
英特尔公司将从2006年第三季开始推出vPro产品。尽管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现在能对vPro”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的人,目前还不多。尤其是那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第一线的IT人员,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vPro是什么?它又是英特尔的什么秘密武器?”……先说“vPro”,为了更加贴近中国用户,英特尔公司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叫:“博锐”。再说“博锐是什么?”其实,博锐是什么?说来话长,还得先从英特尔公司的“平台化策略”说起。所以,我们从本期起,特辟“博锐讲坛”,慢慢道来,讲一讲关于“博锐的故事”:“博锐是什么?”“博锐要干什么?”“博锐能干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用户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集成商的认识存在不少的误区,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集成商是二道贩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集成商是水电施工队”,“找产品生产厂商比集成商更好”……本期“系统集成”特邀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陈德水、艾提科信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家与读者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谁切走了电子政务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块?是谁正在不明朗的格局中迅速崛起?是谁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可?又是谁被电子政务拒之门外?电子政务IT100强的成功之道,中国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将过去的2002年的商业传奇,10月28日公布的“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期待您的关注:在此之前,有关电子政务的所有数据都是笼而统之的揣测,所谓这个领域的IT产业秩序也多是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谈;而在此之后,有关电子政务市场的讨论将变得更有针对性,更为“可预期”、“可分析”、“可具体化”,我们将知道这个市场“是什么”,“有谁在做”、“做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20.
IT营销,渠道为先。如何使自己的渠道高效率、高质量、高忠诚地运作是目前IT厂商普遍关心的问题。对经销商进行全面培训被大家认为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惠普率先在国内成立了“惠普经销商大学”,联想在去年提出了“大联想学院”的计划,而《Sm@rt Reseller》也在去年10月推出了“渠道大学”(SRCU)。在对经销商的培训上,厂商真真是有一点“一个也不能少”的“顽强”精神! 经销商大学到底是什么?它的具体效果如何?它和一般的产品和技术培训有什么区别呢?请关注本期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