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述了体育文化及体育文化内涵。探讨了体育建筑以物质栽体的形象综合反映出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分析了体育建筑内涵的重构:文化内涵的有机重构、生态内涵的有机重构、科技内涵的有机重构,展望了在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我国体育建筑的高艺术化、高生态化、高智能化和高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非  梁斌 《城市建筑》2012,(7):113-114
本文从表皮设计的生态内涵到手法分类,系统阐述生态对体育建筑表皮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大连体育中心网球场设计方案,探讨生态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从环境、形象、功能三方面阐述表皮的生态作用,以期对今后体育建筑的表皮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个性与内涵,体育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因而在体育建筑造型的创作上,应该表现出深刻的内涵、鲜明的个性和优美的形式。该文分析了体育建筑造型个性与内涵的出发点,对其个性与内涵的表达原则进行了论述,对体育建筑造型设计手法从形体美学、结构美学、材料美学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艳君 《山西建筑》2006,32(23):62-63
探讨了体育建筑多层面的文化内涵,阐释了中国传统体育建筑独特的文化基因,提出了文化的力量与支持是体育建筑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因,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建筑文化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红雨  张力 《新建筑》2002,(2):62-64
探讨了体育建筑多层面的文化内涵,阐释了中国传统体育建筑独特的文化基因,提出了文化的力量与支持是体育建筑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各种活动方式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复合体,体育建筑也必然是这个丰富广义的复合体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反映着社会体育活动模式和体育建筑的价值观念,以及它与体育文化的互动关系,并以一定的艺术属性和技术手段表达了体育建筑独特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7.
内涵·个性·形式——体育建筑形象塑造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体育建筑创作为切入点 ,通过对体育建筑内涵和个性的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体育建筑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利用空间形态特征和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欣 《云南建材》2014,(11):165-167
大型的竞技体育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为体育建筑的交通、环境和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全民体育的背景下,竞技体育建筑怎么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竞技体育建筑策划特点、竞技体育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竞技体育建筑采取的策划方法等方面,对全民体育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建筑策划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竞技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筑学报》2001,(6):24-27
本文以体育建筑创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体育建筑内涵和个性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体育建筑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利用空间形态特征和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欧晓斌 《建筑与环境》2007,1(2):157-158
常州奥林匹克花园体育大厦及销售中心的建筑设计立意是创建一座外形简洁,内涵丰富的体育建筑。理念的创新构成富于想象力的空间。设计在空间与功能,形态与场所之间寻求和谐统一,使之符合人们的各层次的审美要求。和谐美应在建筑与周围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前提之下,再追求建筑自身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1.
体育建筑是体育文化的载体,演绎文化则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理性依据。溯源体育文化,剖析我国体育文化误区及当代新的体育精神,以内蒙古示范大学体育馆为例,从平等地组织内部空间、人性化的交通及交流空间、谦和地融入环境等方面尝试阐发体育之朴素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甘南文化体育中心设计实践为切入点,以地域性表达为主题,探讨基于城市、自然与人文关联性思考的当代体育建筑创作实践,关注体育建筑中的地域性及场所精神的塑造,揭示当代地域性体育建筑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宗轩 《时代建筑》2009,(3):122-125
文章从设计理想、建筑姿态、空间感受、结构与建筑形态、建筑技术的运用五个方面对同济大学游泳馆进行剖析,试图寻找超越空间的建筑内涵,寻找校园体育建筑设计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冯晔  解越 《城市建筑》2009,(11):26-28
本文以体育建筑包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演变过程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武联 《华中建筑》2014,(1):47-51
随着体育赛事的持续举行以及大众运动的不断普及,种类丰富的体育建筑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而体育建筑的外观特别重视于对其结构体系的真实反映,这就要求设计者在体育建筑中运用适宜的结构及围护材料,从而充分发挥出材料的受力性能和表现特质、因此,丰富而又适宜的材料运用为体育建筑的结构表现趋向提供了良好的构筑基础,相应地,结构表现成为理性逻辑和感性创意的结合点,为当代体育建筑塑造出力与美相交融的结构体系和外部形态,也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材料运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侯叶  杜庆 《华中建筑》2014,(9):7-12
体育建筑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几次世界级体育赛事的带动下,全国兴起了体育建筑建设的浪潮。现如今,单纯从建设量的指标来说,一线城市的体育建筑建设基本已经达到满足,建设行为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该文分析了在建设中的一些不适应城市良性发展的现状,并提出针对城市发展的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期构建体育建筑与城市的更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环境·建筑     
张继平 《山西建筑》2004,30(22):21-22
应用广义建筑学的学术建士勾观点,从环境视角的角度探讨了建筑现象、拓展建筑的内涵及中国建筑的发展,阐明了21世纪中国的建筑与环境的互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吕强 《华中建筑》2008,26(5):53-56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全国各地均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育场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体育建筑设计也逐渐进入更深入的专业化设计领域。该文基于体育场馆的空间特点,简要介绍了一些体育场馆内部常用声学材料的特点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樊可 《建筑创作》2008,(1):158-163
本文从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体育建筑所具有的城市形象意义出发,指出体育建筑通过参与塑造城市形象,成为城市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借助自身所具备的媒介特征,体育建筑可以被用作为一种手段,转化为城市形象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城市形象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体育建筑起到了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拓展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城市区域开发,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在此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两者应成为统一完整的系统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建筑数字化论题之二:循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化是对信息的研究.信息的传播改变着各种传统行业的职业内涵,如何是设计,如何设计,设计什么,设计出什么.设计是对建筑的虚拟建造,设计有研究性,建筑有客观性,建造需要精致性,从而必须使建筑的数字化超越狭义的工具层面,使"设计"表现为一种全周期的建造信息管理的行为,重视设计的证据,发挥终端建筑师能动性,考虑业主的价值要求,直面设计与建造过程的信息复杂因素,建筑循证设计的概念正是BIM在全周期信息水平上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