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性纤维素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纤维素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研究表明,采用物理的方法对纤维素进行特殊的处理,或者采用化学的手段,将纤维素分子链中的结合键打开,引入新的官能团,就可以改变纤维素固有的特性,形成另具其它功能性质的衍生物,能够在食品生产中赋予产品优良的品质。本文综述了改性纤维素的种类和物化性质,以及这些衍生物的显著特点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由纤维素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的方法,同时对扩大CNF应用范围及为赋予其新功能而进行改性的方法(如吸附改性、分子接枝改性、聚合物接枝改性等)进行了总结,并对所制备的功能化CNF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未来功能化CNF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麻纤维内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间交联结构、纤维素结晶结构、分子间及分子内氢键作用直接影响其反应活性。对黄麻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反应可及性是拓宽其应用范围的主要手段。介绍了黄麻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法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利用生物酶、超临界CO_2流体和离子液体进行黄麻清洁化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高效、绿色的改性方法是黄麻改性加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纤维素能在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中溶解,并具有好的热可塑性,常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改变纤维素的结构特性,使其有利于加工成型。本文介绍了纤维素化学改性的基本原理,探讨了纤维素的溶解、活化与碱性润胀。通过纤维素羟基的氧化、酯化、醚化、接枝共聚和氮偶联反应对纤维素化学改性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纤维素化学改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2,3,4-丁烷四羧酸(BTCA)改性对纤维素绝缘纸介电性能的改善效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改性前后纤维素的官能团变化和分子链运动进行表征和计算,并对制备的改性纤维素绝缘纸的介电性能、交流击穿强度、机械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BTCA改性后纤维素链间通过酯基交联,极性羟基减少,分子链运动(柔性)减弱,分子极性强度明显降低;当BTCA浸渍浓度为0.2 mol/L时,改性纤维素绝缘纸在工频下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比未改性时分别降低了12.0%和21.7%,交流击穿强度和抗张强度分别提高了9.7%和12.0%,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明显,BTCA改性纤维素绝缘纸既保持了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交流击穿强度,介电性能也得到了最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纳米纤维素作为新兴的纳米纤维材料,不仅保留了纤维素本身的特性,同时兼具纳米材料的性能,以其优异的力学、机械性能及实用性备受关注。纳米纤维素不仅可以改善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其进行改性后还可以赋予纺织材料功能性,如抗菌、拒水拒油、抗紫外线等性能。对纳米纤维素的基本分类、制备方法、结构、性能以及其在纺织材料上的应用进行阐述,有益于纳米纤维素的推广应用及纺织新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纳米纤维素分散性及再分散性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永建  高敏兰  候柯帆  徐洋 《中国造纸》2021,40(11):126-133
纳米纤维素是具有诸多优异特性的绿色生物质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光学、传感、储能等材料领域。纳米纤维素胶体即使在较低浓度时也容易发生絮聚,干燥后更是难以再分散。纳米纤维素的分散性与再分散性是决定其规模化生产、储存、运输、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的直接因素。本文归纳了纳米纤维素分散性及再分散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改善纳米纤维素分散性及再分散性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提出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改性纳米纤维素,解决高浓度/干态纳米纤维素工业化应用面临的亟需解决的分散性及再分散性问题,以期对纳米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改性及应用研究发挥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然高分子改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丙烯酰胺能与一些天然高分子进行接枝共聚和交联 ,从而赋予它新的结构和使用性能 ,在石油工业、造纸工业、矿业、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用淀粉、纤维素、壳聚糖这三种天然高分子改性丙烯酰胺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纤维素在氢氧化钠(NaOH)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能,通过醚化改性制备了低取代羟乙基纤维素(HEC),并借助光学显微镜、核磁共振仪、差热扫描量热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HEC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水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及溶解机制。结果表明:低温下NaOH溶剂和水分子可结合形成尺寸合适、结构稳定的NaOH水合分子,与HEC大分子上的羟基键合形成HEC-NaOH-H2O缔合结构,切断了HEC大分子间氢键,HEC直接溶解;醚化改性后亲水性侧链的引入减弱了分子间作用力,增强了HEC与NaOH水合分子之间的作用强度,增强了缔合结构稳定性,促进了HEC在NaOH溶剂中的良好溶解;沿纤维长度方向HEC最外层膜溶胀成球形并逐渐破裂溶解,最终以长度为微米级、宽度为10~80 nm的微纤维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纤维素进行处理,可以改变纤维素固有的性质,形成具有特殊功能性质的改性纤维素。目前,改性纤维素已应用于食品和调味品加工中,对增加食品营养、保持食品品质和延长食品货架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近10年来改性纤维素在食品和调味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为推动改性纤维素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膳食纤维由于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其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关注。纤维素化学组分单一、结构明确,在膳食纤维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归纳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种类、理化性质和食品加工性能,阐述了纤维素与肉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各类纤维素在肉制品中的具体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其在降低肉制品脂肪含量、保持水分、提高口感、改善品质、增加健康性等方面的可行性,为丰富与拓展纤维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肉制品凭借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风味及加工工艺,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出现氧化酸败、腐败变质、亚硝胺超标等安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传统肉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如何在保持传统风味与特色的同时,能有效降低传统肉制品的安全隐患,达到迎合市场营养健康饮食理念的目的,已然成为传统肉制品加工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天然提取物因具有安全、防腐、抗氧化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传统肉制品中。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传统肉制品分类、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天然提取物在传统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概述,旨在为传统肉制品加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肉及肉制品辐照是一种利用高能电离射线提高安全性和延长货架期的非热杀菌技术,能够有效杀灭腐败微生物,延长肉及肉制品的保质期。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辐照处理对肉制品的杀菌保鲜效应及效果,以及辐照对肉类蛋白和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近几年研究发现,辐照在达到保鲜目的的同时,通过协同其他技术能保持和改善肉类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凸显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中式菜和糜类等预制菜领域。本文综述了食品辐照技术在肉制品保鲜的应用和对品质质构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抗氧化技术,可食用涂层和气调包装等辅助工艺来保持或提高肉制品原有品质和风味的建议,同时也是往后研究食品辐照科学的一个热点趋势,以期为辐照技术在肉品产业化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物蛋白经挤压结构重组可形成具有类似动物肉品质特征的植物基肉制品,作为动物肉的有益补充,对实现蛋白质高值化利用和保障高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植物基肉制品还存在产品弹性不足、结构松散、多汁性较差等突出问题,多以碎肉形式用于肉丸、肉饼、饺子等肉制品添加物,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酶法改性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等特点,可对蛋白质结构进行修饰改性,改善产品质构和风味等品质,已广泛应用于肉制品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在植物基肉制品中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动植物蛋白之间化学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差异,分析酶法改性对蛋白质结构修饰改性的机理并列举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综述酶法改性结合挤压技术工艺在植物基肉制品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新型植物基肉制品的研发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变性淀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述了变性淀粉的种类和特性,并对变性淀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作了简单介绍,以期促进变性淀粉在肉制品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肉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发酵肉制品工业除了几种传统产品之外,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微生物作为一种常用的发酵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酸奶、主食、酒类、豆酱等产品的生产中。本文从微生物发酵剂及酶制剂等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在肉类加工中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enzyme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MTGase) (EC 2.3.2.13) catalyzes acyl transfer reactions, deamidation, and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crosslinks between amino acid residues of glutamine and lysine. Its application in foods alters the 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of food proteins, such as their emulsifying capacity, gelation, viscosit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foam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the enzyme in Brazil is limited almost entirely to the restructured meat industry and dairy beverages, but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its potential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 in vegetable products such as soy, which is little exploited in the marke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enzyme to vegetable derivatives allow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or improvement of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raditional fo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the enzyme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with emphasis on its application in foods.  相似文献   

18.
拉曼光谱技术作为新型的光谱检测技术,在分析肉及肉制品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具有方便简单、快速无损、高效等优点,已迅速成为肉品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本文简述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肉品加工品质、食用品质以及安全品质等分析方面;进而阐述拉曼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方式在肉品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优势,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今后肉品领域中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肉制品包装是保障肉制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肉制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食品包装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肉制品包装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是肉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活性包装以及智能包装在肉制品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肉制品保鲜包装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未来肉制品包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casings (ovine, porcine, bovine, collagen, and cellulose casings), serve as carrier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cteriocin sakacin G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curvatus ACU‐1. Mode of action of the cell‐free supernatant (CFS) containing the bacteriocin was also studied to determine whether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hibition could be tantamount to Listeria innocua one. Cylindrical vessels were filled with sterile meat emulsion and were wrapped with the different casings. Half the systems were treated with the CFS containing sakacin G, while the other half was taken as control systems. All systems were inoculated with L. innocua ATCC 33090. L. innocua was able to grow on all the studied casings. Collagen casing treated with CFS inhibited Listeria growth. A bacteriostatic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he systems with porcine, ovine, bovine and cellulosic casings treated with CFS. The bacteriocin maintained its activity until the end of the trial. All casings were widely promising as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supports, being effective carriers to b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meat produc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Based on its advantageous characteristics, bacteriocin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as natural food preservatives to extend shelf life and safety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The application of sakacin G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curvatus ACU‐1 on different natural and artificial casings would allow the preserv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meat products that are stuffed into them, such as several types of sausages, wiener, salami, and mortadella, among others. The major advantage relies on its application, sinc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modify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r add extra wrappings to support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