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以气体在喷咀中的流动理论为指导,提出气流粉碎机喷咀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点,按照这一方法设计的喷咀已成功地应用在气流粉碎机的设计实践中,从而避免设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绝热过程中,气流温度与速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使用超音速喷咀提高气速直接完成等墒膨胀。并用于制冷的可能性。讨论了激波。摩标等因素对气流的影响,提出了制冷管模型,并导出了制冷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深加工技术,具有无污染、耐热敏性、精度高等工艺特点,这使得其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为此综述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概述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重点阐述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在物料细化、食品加工、中药加工尤其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及其优势,最后对今后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使碳酸钠与氯化钙/氯化钡混合粉体在反应腔中快速连续撞击反应,制备了超细碳酸钙/碳酸钡,讨论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制备碳酸钙/碳酸钡可能的反应机理,发现反应经历了摩擦扩散-撞击断键反应-成核生长三个过程,并且推测超音速气流粉碎法的总反应特性应该表现为摩擦扩散这一决速步骤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能用于进行化学反应,方法原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喷射混凝土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回弹量高、粉尘大。这也是影响喷射混凝土支护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生过多的回弹和粉尘的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控制的喷咀角度、距岩面的远近不当,喷射压力(喷射速度)调节不当;混凝土成分的配比及水灰比不当;喷射机具和喷咀结构设计不当以及辅助设备跟不上等。 为研究喷射作业中回弹和粉尘产生的过程,在美国科罗雷达州的高尔得曾做过试验。该项试验是采用透明管做输料管、水环和喷咀,用罗达明颜色法(Rodamine dye)  相似文献   

6.
超音速分离技术是天然气处理工艺技术的一大突破,超音速分离系统具有流程简单、无需化学试剂、结构紧凑轻巧、无移动部件等特点。本文分析了超音速分离技术和J—T阀节流膨胀制冷技术脱烃效果的影响因素,同时运用HYSYS软件对某处超音速分离器的应用实例采用J—T阀节流膨胀制冷技术对天然气脱烃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超音速分离技术具有比J—T阀节流膨胀制冷技术更好的脱烃性能,对气流中的CO_2、H_2S也有一定的脱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套管重油汽化喷咀是属于机械气流雾化型喷咀,我厂设计的喷咀能力为1250公斤/时,经过三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此喷头寿命长,雾化性能良好,能在750~1600公斤/时范围内正常运行,有效气体 CO+H_2成份大于90%,完全能满足合成氨生产的需量。1.工艺硫程预热至140℃左右的重油,进入油中心管,在接近内喷咀的油喷口处,借助于4条右旋槽  相似文献   

8.
喷射再生已在合成氨厂、煤气厂及天然气加工厂广泛应用,但设计计算很不统一,各参数的相互影响了解不够,因此个别单位使用仍不够想理,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一、喷射器特征方程的讨论喷射器设计中抽吸能ΔP_G/ΔP_L是个重要指标,喷射器的抽吸能力一般为容积喷射系数(抽吸系数)U_o、喷射器截面比A、喷咀孔速W_n、  相似文献   

9.
超音速气液分离技术是天然气脱水工业的一大突破,分离翼是超音速气液分离管的核心部件,是形成高速旋流高效分离的主体。在传统三角分离翼存在诸多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表面光滑的螺旋拧装式导流叶片的设计,建立旋流管三维物理模型。运用Fluent14.5对气流绕导流叶片的旋流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导流叶片尾端气流平均切向速度达到最大值163.28 m/s,气流在导流叶片后可形成较为稳定的强旋流场,x=0.30 m处特征截面的平均切线速度达131.50 m/s,可实现较理想的气液旋流分离。  相似文献   

10.
喷砂(又叫吹砂)是借助压缩空气喷射砂粒使之形成高速运动的砂流冲击零件表面,从而达到清理的目的。在电镀与精饰过程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清理铸件、锻件、经过热处理或焊接的以及许多需要随后涂漆、喷镀、磷化与要求产生缎面效果的零件等。对于带有较大内腔的各种瓶形零件(如图1所示),按常规喷砂方法即将钢管或其它材料制成的喷咀由瓶体管咀插入瓶内对内腔喷砂以便磷化、涂漆或其它处理,喷砂效果往往受到喷咀直径、空气压力、喷射方向、喷咀与被喷砂表面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喷咀直径为8~12mm,太小不利于砂流喷出,太大又受到瓶体管咀内径的限制,因为在喷咀与瓶体  相似文献   

11.
低高径比喷射环流反应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70 L 低高径比釜式喷射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单导流筒单喷咀、单导流筒多喷咀以及多导流筒多喷咀三种结构反应器的气液传质性能,得到了相应平均气含率和体积溶氧传质系数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多导流筒多喷咀是一种具有传质效率高、能耗低和便于放大的高效生化反应器。此外,还研究了 800 L多导流筒多喷咀结构反应器,得到体积溶氧传质系数关联式,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超细阿奇霉素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进行了阿奇霉素微粉化实验,考察了进样速度、压缩空气压力、粉碎次数及分散剂等因素对阿奇霉素微粉颗粒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对微粉化后的粉体进行扫描电镜、粒度、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音速气流技术进行超细粉碎,可使阿奇霉素微粉平均粒径达到1.13μm,粒径分布为0.71~1.99μm,且粉碎后并未改变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对外混合二流式喷咀现有的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评述,对其适用范围加以明确。介绍一种新的计算公式。前言在喷雾干燥装置中,气流式喷嘴是我国应用最广的一种。它是把喷雾液体用高速气流或蒸汽流进行微粒化的喷雾形式。在操作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一般转盘喷  相似文献   

14.
我厂硫酸车间采用的是五段空气炉气混合冷激中间换热式转化器,二段用炉气冷激,四、五段用空气冷激。过去,在φ2800×10000毫米的转化器中,用外置式环形管冷激装置,见图1。环形管内侧有6个呈切线方向喷射的喷咀,喷孔φ50毫米,喷孔气流速度56米/秒。这种装置,在使用中发现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1)环形管没有保温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无溶剂制备及缩短反应时间,研究了在超音速气流下低热固相反应制备Schiff碱。采用超音速气流使对硝基苯甲醛和对氨基苯甲酸在反应腔中摩擦活化,再通过撞击固定靶产生迅速的能量转换而发生化学反应,成功实现了超音速气流低热固相反应制备对硝基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Schiff碱。应用FT-IR,1H NMR,MS等现代测试手段表征了产物结构。进一步讨论了循环次数以及反应压力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反应压力0.2 MPa下,原料循环反应3次转化率即达100%。试验表明超音速气流低热固相反应能用于Schiff碱的制备,方法原理可行,并且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  相似文献   

16.
在气-液两相喷射式装置中气体或/和液体是经由单个(或多个)喷咀射入塔内的。本研究用频闪摄影技术对气、液向上共同喷射时液体中的气-液射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建立了气泡直径分布函教及射流特征尺寸的关联式。同时,对射流两相区内两相的流动用一两相模型进行模拟,考察了喷咀直径、初始条件、液体压头和气泡直径对器内两相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超音速气流粉碎法制备超细碳酸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无溶剂制备及缩短反应时间,研究了在超音速气流下低热固相反应制备碳酸钡。利用超音速气流粉碎原理使氯化钡和碳酸钠在反应器中摩擦活化,再通过撞击固定靶产生迅速的能量交换而发生化学反应,成功实现了超音速气流粉碎法制备碳酸钡。应用XRD和SEM对其产物进行了表征和颗粒尺寸分析,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和结晶水对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45 min原料即可完全转化,制备的碳酸钡颗粒平均尺寸约1μm,并且发现利用结晶水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产物结晶程度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 1301灭火剂具有毒性小、灭火快等优越性,但这些优越性只有在系统设计得合适时才能实现。1301灭火剂在管道中流动时呈现为两相流态,在蓄压膨胀的挤压系统中,要求短时间内准确地按照所分配的流量迅速完成向着火防护区喷射灭火剂,这使得该系统的设计计算变得非常地复杂,成为1301系统的工程设计中一个极困难的部分。计算内容主要是求解各个喷咀处的管道压力,以此压力作为选择喷咀的依据。计算中需要反复迭  相似文献   

19.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超细粉体的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继明 《广东化工》2004,31(3):26-27
本文采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多喷管流化床式超音速气流粉碎分级系统,使对乙酰氨基酚粒径达10微米以下.人体的生物利用率可达到99%以上,为国内医药领域首创。  相似文献   

20.
《高耐磨喷射胶管》新产品技术鉴定会于10月10—11日在蚌埠召开。鉴定会由省石油化工厅和省司法厅组织并主持。省和蚌埠市有关领导及业务领导部门、省新闻单位、全国有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与厂、矿等25个单位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共51名代表参加了鉴定会。《高耐磨喷射胶管》是根据化工部橡胶工业1981—199O年技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