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沔阳三维工区老资料在时间域的处理结果信噪比低,构造细节不清楚,成像不理想,井震吻合度偏低,不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需要,为了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品质,针对该区资料的特点,复杂构造、横向速度变化快,引起的各向异性问题,结合实际的钻井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精细建立时间域构造解释模型,对初始速度-深度模型通过修正速度模型反复迭代优化,通过井资料和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开展VTI各向异性研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并建立各向异性速度-深度模型,优化迭代取得合理可靠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利用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精度,为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提供可靠的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2.
冷湖地区地表和地下结构都很复杂,速度变化剧烈,需要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提高成像精度。本次处理采用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复杂地表的影响,采用逐道逐点多参数速度分析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速度各向异性问题,采用F-K偏移和几何偏移极大地提高了成像精度,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能够正确地反映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潜北高精度三维工区高陡构造、横向速度变化快,各向异性问题较为突出,导致老资料信噪比低,构造细节不清楚,成像不理想,井震吻合度偏低,不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需要,严重制约了该区的石油勘探的发展。为了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品质,针对该区资料的特点,结合实际的钻井资料,解释处理一体化,精细建立时间域构造解释模型,对初始速度-深度模型通过修正速度模型反复迭代优化,通过井资料和各向同性叠前时间偏移,开展TTI各向异性研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并建立TTI各向异性速度-深度模型,优化迭代取得合理可靠的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利用TTI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精度,为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提供可靠的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4.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深层火山岩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不清楚的问题,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某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于解决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有明显效果,成像精度得到提高,火山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清楚,内部反射结构清晰,为深层天然气目标识别提供了高质量的地震剖面。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因此,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皮山北主要目的层奥陶系的信噪比较低,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目标地质体的成像精度较低。在断裂带内存在反射波组特征不清、接触关系模糊、反射波信噪比低、连续性差等问题,难以达到精细落实圈闭的要求。通过实验采用合适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偏移参数,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提高了断裂带内和局部构造主体部位的反射波组特征、使得断裂断点更加清晰,叠前时间偏移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提高断裂成像精度方面优于叠后时间偏移。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是我国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田,目的层埋藏深,断裂复杂,多断块,这使得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信噪比和成像精度比较低,常常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勘探的精度。为实现老油田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原油田目前已整体进入“三高”开发阶段,为满足勘探开发的实际需要,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迫在眉睫,叠前时间偏移是在此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项成像技术。实践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是目前解决中原油田复杂地质结构成像最有效的方案,文中针对马厂、白庙地区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地质构造空间归位的一项处理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叠前时间偏移只能解决共反射点叠加问题,不能解决成像点与地下绕射点位置不重合的问题,因此叠前时间偏移主要应用于地下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复杂的地区[1]。当速度存在剧烈的横向变化、速度分界面不是水平层状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使复杂构造或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震资料正确成像,可以修正陡倾地层和速度变化产生的地下图像畸变。已知精确速度模型的情况下,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精确地获得复杂构造内部映像最有效的手段,是一种真正的全三维叠前成像技术[2]。  相似文献   

8.
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解决精细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之一,叠前时间偏移是近年来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发展趋势,可获得偏移归位后的速度场,适应于陡倾角构造和深部的正确成像,在本工区的应用中,采用Kirchhoff积分求和的方法,使得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剖面比叠后偏移处理的剖面有较大的改善,使其质量得到提高,断层及地层不整合关系清晰,由此得到了较好的地质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9.
川南地区某工区前期时间域地震资料成果存在局部虚假微幅构造问题,导致页岩气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实钻轨迹与地震预测钻井轨迹不符。针对该问题,采用深度域成像方法。充分收集利用解释、测井、钻井等多种信息,约束建立工区初始深度域速度模型。采用构造倾角约束的网格层析反演方法逐步提高各向同性速度模型精度。通过井震差估算工区各向异性参数体模型。采用精细刻画填充局部速度异常体,进一步提高局部速度模型精度。通过高精度各向异性高斯束体偏移进行深度域成像。处理成果主要目的层与钻井解释层位深度误差较小,微幅构造成像精度得到提高,支撑了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钻井跟踪调整。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震资料具有窄方位角和低信噪比的特点。以ZY15井区为例,利用已钻井所揭示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标定,对方位各向异性和远近偏移距差异两种叠前裂缝预测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远近偏移距差异裂缝预测的效果要优于方位各向异性的效果,为窄方位角、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叠前裂缝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火山岩发育,构造复杂,成像困难。常规偏移的成果存在着火山岩反射特征不清,基底形态不清等问题,需要对叠前深度偏移进行研究,改善深层成像效果,进一步提高火山岩的预测精度。本文根据德惠断陷的实际情况对深度偏移的关键环节如叠前道集准备、速度建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叠前深度偏移法是当前应用与解决构造复杂且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区域地震偏移正确成像的有效措施,其中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建立以及深度偏移方法的选择是叠前深度偏移的两大基本流程。本文从叠前深度偏移的简单介绍以及初始速度模型建立着手,对大庆长垣PX地区深层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实现及其效果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以MC地区为试验田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针对MC地区地质特点,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形成了以基于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高密度逐点速度分析、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等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系列技术,通过在勘探开发中的实际应用,见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经过实例验证的、精度最高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而速度模型是制约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典型潜山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及成像分析,综合分析成像误差的影响因素,摸清成像误差产生的规律,重点研究成像误差与速度模型的关系,为实际资料的误差校正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盐岩的速度不随埋深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盐丘的存在必然导致速度横向变化,也门的盐丘厚度可达1500米,平均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常规时间偏移不能准确成像速度横向变化的地质体,剖面上构造形态严重畸变。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来成像速度横向变化的地质体已经被广泛认同,而且此项技术在许多地方解决盐下成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准确成像也门盐下构造,在该地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南方一些山地地区地表结构以及低下构造都比较复杂,使得针对该地区进行相同性叠加深度偏移出现了成像困难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在TTI各向异性基础上研究了全速度建模技术,针对起伏地表条件建立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实现流程。该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减少在地震成像建立的时候复杂构造以及全速度各向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针对地下构造的成像更加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各向异性时间偏移的基本原理,然后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通过对模型正演道集进行偏移处理发现,各向异性时间偏移明显优于各向同性时间偏移,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碳酸盐岩工区,验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探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野外施工难度大,地震数据常常存在偏移距分布不均匀、道间能量不一致等问题,叠前偏移处理时偏移噪音问题比较严重,影响了叠前道集和偏移剖面的质量。通过系统分析偏移噪音产生的原因,首次提出了基于叠前道头重置的叠前道内插技术和三维时空域振幅补偿技术,通过叠前道头重置,叠前道内插后的数据可以带有完整的叠前道头和方位角信息,提高了叠前道内插的准确性。在车排子实际地震资料中进行了应用,有效改善了叠前数据的规则性,更好地满足了叠前偏移处理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构造成像最为精确的偏移技术之一,其在地面地震资料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三维VSP成像中应用较少。本文推导了高阶有限差分双程波波场延拓方程,基于抗频散波动方程和对成像精度的要求,构建了高精度抗频散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子,在成像条件中加入了保真倾斜校正因子和能量照明补偿项,消除了逆散射效应及反射倾角对偏移振幅等动力学信息的影响,实现了高效高精度VSP逆时偏移成像。通过对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地下构造复杂,地层埋深较深,地震资料采集中,炮检距较大,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此时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速度分析精度将变低,进而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重点对VTI介质速度分析原理、各向异性参数求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一套各向异性参数求取的方法。通过模型试算和胜利西部资料的实际应用,表明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是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改善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