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样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信号带宽及信息传输速率的快速增长致使采用传统采样机理的信号处理方法面临巨大挑战,小波变换与压缩感知等新型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理论上重新审视经典的Shannon-Nyquist采样定理,研究具有普适性的信号表达与采样重构理论。本文从信号空间投影与函数表达的角度分析了信号表达的本质,介绍了Shannon传统采样与重构理论,以及由Papoulis提出的经Unser等所推广的广义采样与重构理论。从数学上重点探讨了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和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等现代信号处理及变换方法与广义采样的一致性。同时,通过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信号的实例仿真,说明采样与重构的关系以及在各个方法之间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2.
压缩感知理论能够以远低于经典Nyquist速率进行采样, 采用非自适应线性投影获得了保留信号有用信息的少量观测点, 并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精确重构原始信号.压缩感知理论大大缓解了信号采样、存储和传输的巨大压力, 在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和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信号的稀疏表示是对信号进行压缩采样和重构的前提, 即假设信号在某个变换基(傅里叶基、小波基等)下是稀疏的, 这些基可以看作是用于描述信号参数空间的有限离散字典.然而在如雷达、阵列信号处理、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中, 信号的参数空间是连续的, 在假定的离散变换基下并不稀疏, 这种基不匹配问题会严重影响信号重构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不匹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重构精度的影响, 接着从原子范数出发, 综述了无网格压缩感知的理论框架和关键技术问题, 着重介绍了一维和多维无网格压缩感知的最新研究进展, 最后对其在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压缩感知在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缩感知理论是针对采样率和计算复杂度的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模式,它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并能准确重构出原始信号.随着宽带高分辨雷达技术发展,目标相对于背景的高度稀疏,与复杂的雷达系统、海量数据呈现极度的不平衡,压缩感知是有效地减弱这种不平衡的可能技术之一.以雷达稀疏信号的压缩测量及重构为主线,本文综述了压缩感知理论在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压缩感知理论在PD雷达、穿墙雷达、MIMO雷达、雷达目标参数估计、雷达成像以及目标识别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描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对研究中现存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压缩感知理论改变了香农采样定理的信号处理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应用价值。压缩感知框架下信号重构是获取数字终端产品的关键性环节,典型的重构方法是以基追踪(BP)算法为代表,核心是解决L1范数最小化问题,但是BP算法在高维的信号重构中表现不佳。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度的压缩感知高维信号重构方法,采用分形中的Minkowski维度代替L1范数作为重构问题的目标函数。实验的可视化结果和信噪比均表明,分形压缩感知信号重构方法既保持了BP算法的优点又改善了其维度的广延性。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网络存在网络带宽限制和传感器节点的能耗问题,实际应用中通常希望可以通过重构算法从采集的少量数据中还原出原始信息,压缩感知理论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温度传感器的监测信号进行了压缩感知的应用研究。针对传统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SaMP)算法中测量次数多、重构精度低等问题,利用信号的小波系数所形成的连通树的结构特性,提出了基于小波树模型的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将该算法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信号的压缩感知仿真实验中,与传统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的重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传统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在一定范围内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温度信号具有更好的压缩感知性能。  相似文献   

6.
陈秀梅  王敬时  王伟  赵扬  汤敏 《计算机科学》2015,42(11):299-304
压缩感知是一种全新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的理论框架,借助信号内在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可从小规模的线性、非自适应的测量值中通过非线性优化的方法精确重构信号。压缩感知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采样频率,在压缩成像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算法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稀疏表达原始图像,通过傅立叶矩阵进行测量,最后采用迭代软阈值算法实现医学MRI图像的压缩感知重构。以峰值信噪比、互信息、伪影功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小波变换、频率局部化轮廓波变换以及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三者的压缩感知重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无论采样率设置如何变化,提出算法在峰值信噪比、原始信息保留比例以及重构精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快速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曹开田  陈晓思  朱文俊 《计算机应用》2015,35(11):3261-3264
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宽带频谱感知受到高速模数转换器(ADC)器件的技术限制,利用压缩感知理论(CS),采用压缩信号处理技术,直接对压缩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出宽带频谱检测的高阶判决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压缩宽带频谱盲检测算法(HOS-CWSBD).该算法无需任何有关主用户(PU)信号的先验知识、也无需事先重构出原信号就能实现宽带频谱检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与传统的基于压缩感知理论且需要信号重构的压缩频谱感知算法以及基于Nyquist采样数据的非压缩宽带频谱感知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感知性能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压缩感知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论,打破了传统的Shannon-Nyquist采样定理,能够以少量数据完成信号采样。稀疏重构是压缩感知由理论到实际的关键环节,为了将压缩感知有效地应用于遥感成像领域,研究了稀疏重构对遥感成像过程的影响。针对稀疏重构理论模型,分析了重构误差的成因;同时,针对典型的凸优化类算法和贪婪类算法,利用峰值信噪比指标对遥感图像重构误差进行评价。在仿真实验中,定量考察遥感图像在不同压缩采样率、不同重构算法下的稀疏重构性能。结果表明,稀疏重构算法能够成功重构遥感图像,各算法在不同压缩采样率下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重构质量,整体上能够满足遥感成像应用,验证了压缩感知稀疏重构方法在遥感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压缩感知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信号采样必须遵循香农采样定理,产生的大量数据造成了存储空间的浪费.压缩感知(CS)提出一种新的采样理论,它能够以远低于奈垒斯特采样速率采样信号.压缩感知的基本论点是如果信号具有稀疏性,可投影到一个与变换基不相关的随机矩阵并获得远少于信号长度的测量值,再通过求解优化问题,精确重构信号.本文详述了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压缩感知适用的基本条件:稀疏性和非相干性,测量矩阵设计要求,及重构算法的RIP准则,并介绍了压缩感知的应用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采样个数大于K×log(N/K),就能将N维信号稳定地重建出来.  相似文献   

10.
压缩感知是一个新兴领域,该理论可对信号以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速率进行成比例压缩采样,用来降低数据存储。本文基于压缩感知和小波变换,设计并实现了神经动作电位信号的压缩与重构。首先在小波域构造了64位神经动作电位信号的稀疏矩阵,然后设计了64位神经动作电位信号的2:1压缩矩阵与OMP(OrthogonalMatchingPursuit)重构算法,并通过编程仿真实现,可以完成信噪比较高的压缩信号的高精度恢复。仿真结果表明,重构信号与原信号的关键值相对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重构问题,在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CoSaMP)算法的基础上,为解决原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压缩采样匹配追踪(Modified 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MCSMP)算法,并将其应用在电能质量信号的重构上。该算法在候选集的选择阶段采用模糊阈值的方式代替原算法固定个数的选择方式,并以相邻迭代感知矩阵与残差之间的相关度变化量作为算法的停止条件,为回溯过程的剪裁减轻了负担,避免了不必要的迭代,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重构性能指标或是重构速度,MCSMP算法的重构结果都优于CoSaMP算法。  相似文献   

12.
压缩感知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经典的香农采样定理认为,为了不失真地恢复模拟信号,采样频率应该不小于奈奎斯特频率(即模拟信号频谱中的最高频率)的两倍.但是其中除了利用到信号是有限带宽的假设外,没利用任何的其它先验信息.采集到的数据存在很大程度的冗余.Donoho等人提出的压缩感知方法(Compressed sensing或Compressive Sa...  相似文献   

13.
压缩链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奎  魏巍  郭禾 《计算机学报》2007,30(2):281-287
对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中的链码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针对具有二位码长的顶点链码只有3个码值的情况,在不增加码长的情况下对其增加了一个码值,大大提高了其表达能力.其次,同样根据顶点链码的上述冗余情况对其进行了不等长编码压缩.然后,在上述两种改进链码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Huffman编码的新的压缩链码.文中还提出了一种对链码的评价方法.最后,用该评价方法和对实际图像的实验测试对所提出的链码和4种已有链码进行了理论上和实用方面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压缩链码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动态压缩感知综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动态压缩感(Dynamic compressed sensing, DCS)知由视频信号处理问题引出, 是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理论研究领域中新兴起的一个研究分支, 旨在处理信号支撑集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时变稀疏信号, 较为成功的应用范例是动态核磁共振成像. 本文首先介绍动态系统模型, 给出时变稀疏信号支撑集缓慢变化的定义、 时变稀疏信号的稀疏表示和感知测量的方法; 其次, 建立一个统一的时变稀疏信号重构模型, 基于该模型对现有算法进行分类, 简要综述时变稀疏信号的重构算法, 并且对比分析算法的性能; 最后, 讨论动态压缩感知的应用, 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压缩传感理论的数据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给信号采样、传输和存储的实现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压缩传感理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压缩传感理论首先将信号投影到一个低维的信号空间,然后通过解-个基于凸优化的非线性恢复算法将信号恢复,而仅仅需要很少的数据.介绍了CS理论框架并对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有稀疏近似理论、观测矩阵、信号重建算法.最后将压缩传感理论应用到一维和二维图像数据重建中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压缩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并且能够得到更小的压缩误差.  相似文献   

16.
存储系统压缩能充分利用片上晶体管,扩大cache容量,减少功耗,隐藏较长的存储延时,进而给系统性能带来较大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现阶段几种主流的压缩算法和压缩存储系统结构,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以及目前的状况,而后对压缩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鑫诚  何斌 《计算机科学》2013,40(Z6):169-172
压缩感知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是近来国际上热门的研究方向,在信号处理等其他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合压缩感知理论和传统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视频编解码方案。用测试视频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Shadow mapping has been subject to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but previous shadow map algorithms cannot usually generate high-quality shadows with a small memory footprin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compressed shadow maps a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A compressed shadow map reduces memory consumption by representing lit surfaces with endpoints of intermediate line segments as opposed to the conventional array-based pixel structures. Compressed shadow maps are only discretiz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le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represented by floating-point accuracy. The compression also helps with the shadow map self-shadowing problems. We compare our algorithm against all of the most popular shadow map algorithms and show, on average, order of magnitude improvements in storage requirements in our test scenes. The algorithm is simple to implement, can be added easily to existing software renderers, and lets us use graphics hardware for shadow visu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