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秋天(自立秋起到立冬前夕止)桂花飘香,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季节,气候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逐渐减少,食欲逐渐增加(一般人在秋天饮食的总量比夏天增加20~30%).所以秋天是进行食疗的好季节,如  相似文献   

2.
咬秋     
JULY  来来 《食品与药品》2006,8(8B):64-65
秋天是冷热交替的季节,从立秋这天起,天气开始渐渐变凉。而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天气变冷,邪气容易入侵人体,引发疾病。因此,秋季保健格外重要。强调食补的中国文化也将这点表现在饮食中,大多地区都有在立秋这天吃特色小吃的习俗,意在通过食用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加强身体抵抗能力,健康度过冬季。不过由于北方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一些,因此这种习俗在北方更广泛。从立秋的饮食习俗,可以领略到我国“食补”文化的精髓。[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美食》2014,(8)
<正>八月,在小编的印象里一直都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然而日历中突如其来的"立秋"两字,着实让人感慨韶华易逝,要珍惜眼前盛夏最后的美好光景。立秋节气一到,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到来。但盛夏余热未消,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因此,民间有"秋老虎"之说。此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小心暑气伤人。饮食上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  相似文献   

4.
吴易玲 《美食》2014,(8):60-63
八月,在小编的印象里一直都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然而日历中突如其来的“立秋”两字,着实让人感慨韶华易逝,要珍惜眼前盛夏最后的美好光景。立秋节气一到,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到来。但盛夏余热未消,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因此,民间有“秋老虎”之说。此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小心暑气伤人。饮食上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并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相似文献   

5.
在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疗首选鸭。在有些地方,秋天吃鸭肉已经成为了一种饮食传统。鸭是人们秋天进补的优良食品。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但在中医看来,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  相似文献   

6.
秋月三糖     
安米儿 《食品与生活》2008,(9):56-56,F0003
老话说得好,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的立秋是早晨6点多,看来会有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季。但秋天的气候通常比较干燥,人很容易上火,食欲也会不振,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这时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不过,立秋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会变得凉爽。由于其时间节点意义和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作用,在漫长的时光中,立秋一直很受重视,民间逐渐形成了"啃秋"等颇具仪式感的习俗。  相似文献   

8.
<正>秋季往往是人体最适宜平补的时候,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既可补充夏季的消耗,也可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按照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进入秋季,以此标准看,立秋并未进入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式入秋的时间要晚于立秋一两个月,而每年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所以,真正意义的秋天其实是从白露到霜降,即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成水珠再到凝结成霜。为此,本文总结了秋季的节气饮食方法,并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适合秋季的食谱。  相似文献   

9.
《中外食品工业》2012,(8):68-71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日: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相似文献   

10.
正8月8日迎来了今年第13个节气——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从这一天起就进入秋天了,终于告别了炎热的夏日,迎来秋高气爽。在立秋这天,民间还讲究贴秋膘,食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本期特别刊出大董先生研发的立秋时令菜品,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11.
秋天本是个万物丰硕的收获季节,金秋对人们而言也如这秋日气爽神清的天气一样,应该是个收获健康的季节。秋季气候由暖转凉,并有秋风袭人、寒意浓浓之说,从养生角度划分,秋季是指从立秋至立冬的前一日这段时间,古人常以“秋三月”来概称。 秋天相对于其他季节而言,是个比较好的季节。夏季天气闷热,人们多有食欲不振、营养素摄入不充足等症状。秋季天凉气爽有助于人们食欲恢复,应是调节营养状况的关键时期。所以在秋季饮食上应该注重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首先应从保证膳食平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入手。秋季食物来源丰富,人们的食…  相似文献   

12.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炎炎夏日终于在立秋之后慢慢淡出.秋天终于来了。各大商场这边厢沸沸扬扬的做着夏装清仓打折的活动.那边厢各品牌的秋装已经渐入眼帘。时尚就是走在最前面的.最及时的,最新的!所以,还等什么,小编这就带你去解读今年秋装的时尚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立秋过后,天气依然以闷热为主,所谓"秋老虎"说的就是这段时间。这时起,饮食应该开始慢慢过渡,为迎接秋冬的寒冷打好基础。夏季主"长",秋季主"收",从现在开始,饮食上应该多多注意。立秋后饮食应注意两方面01吃蜜不吃姜吃蜂蜜的原因是蜂蜜有润肺养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除蜂蜜外,也可多进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还可缓解  相似文献   

14.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中国古老的养生之道最注重季节气候变化,四时不同,饮食起居随时变化。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这时候就要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  相似文献   

15.
刘元山 《烹调知识》2010,(11):14-14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中国古老的养生之道最注重季节气候变化,四时不同,饮食起居随时变化。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这时候就要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耀婕 《食品指南》2013,(10):42-47
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主要是秋燥,这也就意味着夏天的雨季已经过去,瑟瑟秋风已经到来。立秋至处暑可称为早秋时期,气温较高,加之不时阴雨绵绵,湿气还较为厚重,天气以湿热为主,有秋燥之说。而白露过后,雨水渐渐减少,天气日渐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因此,秋季要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同时还要注意多摄入有润燥益气、健脾补肝、清肺功效的食材。  相似文献   

17.
高键 《美食》2008,(5):29-29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为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立秋之后,天气仍很闷热,人易倦怠、乏力,饮食虽然仍以防暑降温为主,但相对炎夏要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8.
立秋知多少     
<正>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  相似文献   

19.
润收秋虎     
《中外食品工业》2014,(8):72-73
24节气美食经:立秋、处暑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随着第一片梧桐叶悄悄飘下,天气开始慢慢变凉,而紧随其后的“处暑”的到来,则正式宣告了炎热夏天的终止。可是实际上,在立秋和处暑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夏日余威仍在,所以民间才有“秋老虎”和“争秋夺暑”的说法,说明虽然秋季在节气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依然未减,尤其是到了中午,秋阳高照,温差加大,身体会愈发觉得干燥、烦闷。  相似文献   

20.
金声琅 《中国食品》2007,(21):48-49
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因证、因人、因地、因时施膳是保证科学进膳的根本.秋季"秋三月"是指立秋后的七月,白露后的八月和寒露后的九月.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自然界的阳气渐渐收敛,阴气渐渐生发.再过十五天便是处暑,处暑是夏天的炎热气候的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