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45钢法兰零件调质处理后内孔边缘发生开裂。通过宏观检验、硬度测试、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的方法,对该45钢法兰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法兰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法兰内孔边缘未倒角,淬火过程产生极大的表面拉应力,造成拉向应力开裂;另外基体存在枝晶状组织,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热处理过程中法兰表面产生较严重的脱碳层,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表面强度,最终导致内孔边缘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2.
某拖拉机限位杆连接叉在进行空载提升试验时发生断裂,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方法对限位杆连接叉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限位杆连接叉原材料中的铝元素含量较高,在铸造凝固后的冷却过程中,铝元素与氮元素形成片状氮化铝夹杂物在原始奥氏体晶界位置析出,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大幅度降低,当受力过大时零件便会发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某特种产品接套体在黑色磷化后磁粉探伤时陆续发现裂纹,采用宏微观断口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金相检验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零件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特种产品接套体材料为高硬度钢,氢脆敏感性较大;由于该零件在装配时违反了正常工艺流程,先采用油压机装配,装配后才对表尺座燕尾槽部位与孔轴心线的对称度进行校正,该种不正常的操作程序导致校正后零件内孔壁薄板R过渡拐点部位残余应力加大,加上该零件本身内应力较大,从而在随后的酸洗磷化过程中发生氢渗入开裂,形成氢脆裂纹。  相似文献   

4.
H13钢外套在热装配完成后发生多处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分析、金相检验以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外套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在锻造过程中产生的过热现象和热处理回火不充分使得H13钢外套硬度超标,韧性大大降低,并且在组织中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同时,在装配过程中对外套施加的向外扩张力大于材料的开裂抗力,因此出现了早期开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材料为STKM12B的机械结构用碳素钢汽车防震器外筒在组装时发生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筒开裂为塑性开裂,装配应力过大是造成开裂的外部原因;另材料局部显微组织粗大、晶粒不均匀以及硬度偏低是导致防震器外筒组装时发生开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曲臂是车体中的重要零件。制造中采用模锻件调质热处理,然后对加工的销钉孔局部进行高频淬火加中低温回火,要求销钉与销钉孔静配合,整体进行磷化处理。该批零件组装前进行检验时发现28%的零件在位于销钉孔周边薄壁处发生开裂或断裂。经过三件裂纹曲臂进行材质、硬度、显微组织结构、裂纹特征分析以及断裂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二次电子像和X射线能谱仪(EDS)元素定性分析认为,由于销钉孔高频热处理后硬度偏高并产生变形,销钉装配过盈量较大,造成销钉孔周边存在较大的内应力;高频淬火工艺控制不当,使销钉孔表面发生脱碳现象,降低了材料低御裂纹形成和扩展的能力;在磷化处理过程中因氢腐蚀导致零件开裂。  相似文献   

7.
某10.9级螺栓经淬火、回火处理后装配到汽车座椅上,经历颠簸疲劳试验2万次后发生断裂。从化学成分、断口形貌、硬度、显微组织方面,对螺栓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纹牙底过渡部位粗糙不平且有缺口,易造成应力集中产生裂纹;螺纹表层产生脱碳,增加了开裂倾向;在疲劳试验中,由于交变应力的作用形成微裂纹,造成螺栓早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8.
40Cr钢螺栓断裂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变速箱制动鼓定位螺栓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零件在热加工后未按要求进行热处理,导致出现非正常组织,降低了零件的硬度和强韧性,加上零件肩胛根部没有过渡圆弧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在装车使用后不久便发生了螺栓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9.
某地铁车辆51CrV4弹簧钢抗侧滚扭杆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扭杆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扭杆的断裂模式为正断型扭转疲劳断裂。扭杆基体材料强度偏高,韧性偏低;扭杆在矫直时局部加热,矫直工装接触部位发生了局部变形,加上冷却速度过快,使得扭杆中段形成了表面硬度异常区域。在扭转疲劳载荷的持续作用下,表面硬度异常区域形成了沿晶开裂为主、准解理断裂为辅的疲劳裂纹源,并不断扩展,最终造成扭杆断裂。  相似文献   

10.
某油田终端处理厂轻烃区脱乙烷塔塔体钢板存在开裂现象,为了查找钢板的开裂原因,采用理化检验、有限元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体钢板材料化学成分中的铬元素含量低于标准值,其耐蚀性降低;冷弯处理使钢板组织重新发生马氏体转变,材料的硬度增加,材料表层受到弯曲拉应力,内部的低温介质增加了材料开裂的风险;塔体外表面存在多种加载应力,以及由硫化物、氯离子造成的腐蚀缺陷,其使塔体钢板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1.
某厂汽车前轮在螺栓装配时发生断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定和宏、微观检验等试验方法对断裂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断裂原因是因材料发生回火脆性,提出了改进方法,从而杜绝了类似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某电厂一台给水泵发生轴断裂事故。通过断口宏观及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检验等,对水泵轴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泵轴存在魏氏组织、网状铁素体以及沿晶界分布的屈氏体等组织缺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不足,使其在密封槽应力集中区产生裂纹;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泵轴发生疲劳开裂;给水泵在运行时出现气蚀,也加速了泵轴的断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断口观察、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验等方法对Cr12MoV钢模具在线切割过程中产生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不当引起模具内的残余应力较大,加上线切割时导致模具内的残余应力重新分布,使模具在线切割时局部边缘产生超过材料抗拉强度的拉应力是导致模具开裂的主要原因;另材料显微组织中的共晶碳化物最大尺寸严重超标,是导致该模具线切割时开裂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4.
螺钉在装配时发生断裂失效。对断裂螺钉进行了宏、微观检验,并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螺钉联接的螺纹套管内螺纹变形使两者在装配时卡死,卸下时扭断。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宏观分析、金相检验以及断口分析等方法对用于微波炉高压零件的紧固螺钉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钉渗碳时心部碳含量增加,淬火、回火后得到回火低碳马氏体组织,使心部硬度偏高,脆性增大;加之螺钉表面除氢效果不好,从而导致部分螺钉在服役过程中的应力作用下发生氢脆延滞断裂。  相似文献   

16.
某公司一根导热油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导热油管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热油管经历了高碳铁液修补,使材料的脆性增大;在外力作用下导热油管于薄壁处发生开裂,引起导热油泄漏;在导热油压的作用下,导热油管沿横截面发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7.
对喷油嘴开裂原因进行了断口分析、金相检验和硬度测定。结果表明,喷油嘴的断裂主要是沿晶断裂,引起沿晶断裂的原因主要是渗碳层厚度控制不当和晶界析出了韧性较差的呈网状分布的非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8.
S136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早期开裂失效,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该模具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件模具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内孔电加工脉冲电流过大,内孔边缘产生严重的淬火变质层,造成表面拉向应力开裂;同时基体组织中存在网状碳化物,降低材料强度和韧性,加大模具内孔开裂倾向及裂纹扩展进程。小件模具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模具凹槽部位倒角半径过小,应力集中显著增大,在工作载荷的作用下,形成应力集中而开裂。  相似文献   

19.
某转向节在装配时开裂.对开裂的转向节进行了断口宏观形貌、硬度、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再现试验分析,发现由于型腔内有孕育剂碎块,碎块在铁水中上浮后没有完全溶解,造成零件的局部硅聚集,从而导致零件开裂.  相似文献   

20.
某YG8硬质合金冲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早期开裂失效。通过宏观观察、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冲裁模具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冲裁模具原材料保存不良,钨粉接触空气发生氧化,材料中产生大量脆性η相及网状裂纹,使材料的强、韧性指标急剧下降,导致冲裁模具在服役过程中无法承受工作应力,从而产生早期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