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用线切割加工方式制备的拉伸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得到的强度低于铣削加工的拉伸试样的强度,通过对比试验说明了线切割加工方式对强度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B/T 228.1-2010中对线切割加工方式制备拉伸试样没有明确的加工余量规定,建议在GB/T 228.1-2010中给出线切割加工方式制备拉伸试样的加工余量。  相似文献   

2.
从试验前要求、拉伸试验机数据采样频率、试样表面粗糙度、试样原始横截面积测定、比例试样原始标距的计算修约、试验速率和控制方式、上下屈服强度的判定以及数值修约等方面对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新、旧国家标准(GB/T 228.1-2010和GB/T 228-2002)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对新标准中的部分修订内容进行探讨分析,旨在加深质检部门、企业及相关部门对新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不同强度、不同厚度的冷轧薄板,采用不同的横截面积计算方法,研究了试样不同横截面积计算方法对抗拉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工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对于不同厚度、不同强度的冷轧薄板试样,采用面积平均值、面积最小值、宽厚度平均值的乘积及在试样标距中间测量横截面积所得到的抗拉强度无显著差异。而通过宽厚度实测尺寸平均值的乘积、面积的平均值、面积的最小值所得到的抗拉强度测试结果与GB/T 228.1中建议采用的通过名义尺寸得到的抗拉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建议GB/T 228.1标准在修订时增加采用宽度平均值和厚度平均值的乘积来计算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1个实验室采用均匀性良好无时效薄板拉伸标样按约定的5种方法进行拉伸验证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明确的结论,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分析了GB/T 228.1-2010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规定,最后给出了关于GB/T 228.1-2010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GB/T 228.1-2010中断后伸长率的测量方法,选取塑性富余量较小的BW300TP耐磨钢板进行拉伸试验,分析了采用机器测量方法和手工测量方法测得的断后伸长率结果有差异的原因,并对标准提出修订建议。结果表明:因断裂位置偏离标距中心,机器测量的断后伸长率小于手工测量的断后伸长率,可用关系式y=0.850 5x+5.183 8对机器测量的断后伸长率结果进行补偿和修正。建议GB/T 228.1-2010中P7带头试样的平行长度最小值修改为60mm;取消附录D中矩形截面非比例试样平行长度L_c≥L_0+1.5(S_0)(1/2)的规定;增加不同试验材料的机器测量断后伸长率的修正方法及修正建议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GB/T 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深入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标准的编制提出了三点合理化建议。指出了GB/T228.1-2010中方法 A与方法B关于拉伸速率的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建议对拉伸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修订,以增强其可操作性。最后建议对有色金属拉伸试验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标准再次修订时增加针对有色金属拉伸试验速率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GB/T 228.1标准,对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ISO 6892-1:2019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GB/T 228.1-2010的修订建议。结果表明:ISO 6892-1:2019仍然存在2009版和2016版标准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分别为给方法B贴上"应力速率控制的试验速率"标签和依据不真实的试验条件得到的数据推荐应变控制方法和方法A。建议恢复GB/T 228.1-2010草案中的方法C,既可以避免方法B试验结果再现性差的缺点,又可以克服方法A测量结果偏低、效率低及可行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业内同行在金属材料拉伸试验过程中,对于如何正确理解、执行GB/T 228.1-2010至今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状,《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组织业内专家和技术人员就不同的观点分多期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并组织开展了一次拉伸验证试验。笔者试图通过对讨论和验证试验过程中各种观点、反馈意见的整理和分析,阐述对GB/T 228.1-2010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执行GB/T 228.1-2010,同时为下次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室温拉伸试验标准GB/T 228.1-2010相比上版标准GB/T 228-2002在拉伸试样、试验机及性能控制要求等方面的变化,详细解析了新版标准中对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规定及要求的一些变化以及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伸长和延伸进行了区分,对新旧标准中的一些概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的拉伸试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对GB/T228.1-2010不确定度评定实例中的试样数量、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不确定度、原始横截面积的不确定度、拉伸试验速率引入的不确定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不确定度、断后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的不确定度等提出了个人的观点,最后给出了单个拉伸试样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该方法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不确定度评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GB/T 32498-2016《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将其与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标准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在标准的适用范围、试样类型、试验方法、试验速率及试验结果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最后,采用该标准中的应变速率进行了验证试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推广GB/T 32498-2016。  相似文献   

12.
GB/T 228.1-2010规定了使用直接法和移位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断后伸长率。但铍材拉伸试样的横截面积和断后伸长率较小,若使用直接法测定,其断后伸长率随断口所在位置及试样断裂部分拼接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不具备唯一性;若使用移位法测定,虽弥补了直接法的不足,但操作较为麻烦。笔者介绍了利用横梁位移计算铍材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的方法,可弥补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通过试验及数据统计分析,证明此种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铍材试样的断后伸长率。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与GB/T 5210-1985的技术差异;通过试验证实了两个版本对于拉伸速度规定的不同会导致试验结果的差异;对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应尽快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GB/T 228.1-2010与ISO 6892-1:2016的技术条款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了几个因标准规定不明确或不详细而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包括:方法 A与方法 B拉伸速率范围不一致、速率敏感材料拉伸速率范围过宽、各向异性材料断面收缩率计算方法不合理等。在此基础上,对GB/T 228.1-2010的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述分析了关于GB/T 228.1-2010测试屈服强度的控制方式和速率的宣贯、指南、解读和试验研究文献,并根据21个实验室共同参加的拉伸验证试验结果,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明确的6项结论,还分析讨论了该标准制定过程中一些引起争议的数据、图表和演示试验,提出了今后标准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在拉伸试验中,试验速率对材料屈服性能表现出规律性的影响。我国历次拉伸试验标准(GB/T 228)有关试验速率的理论规定都是以应变速率为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又都是以等效的应力速率为标准;而在新标准GB/T 228.1-2010中,则从理论规定到实际操作均实现了以应变速率为标准的方法。另外还讨论了拉伸试验速率的控制方法,以及试验速率控制与试验设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业内同行在金属材料拉伸试验过程中,对如何正确理解、执行GB/T 228.1-2010试验方法存在不同看法的现状,《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组织业内专家和技术人员就不同的观点分多期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并联合宝钢等21家实验室于2014年4-6月进行了一次不同控制方式的拉伸比对验证试验。笔者结合该次比对验证试验结果和相关讨论情况,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下次本版标准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高铍铸造铍铝合金的显微组织以及拉伸试验断裂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GB/T228.1-2010以及ASTM E8-2004的要求与定义探讨了用于准确评价高铍铸造铍铝合金延伸率的指标。结果表明:由于高铍铸造铍铝合金实际上是一种以铝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后试样不一定完全断开,所以对其延伸率指标进行评价时,不宜采用试样断后对接的方法;最好用引伸计采集精准应变,选取合适的断裂点判据,以便测得有效的延伸率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拉伸试验中,关于如何执行GB/T 228.1-2010中的"方法 A",如何计算考虑试验机系统的柔度后估算的横梁位移速率,在理解和贯彻GB/T 228.1-2010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看法,为此围绕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及探讨,以保证测试技术的统一性与一致性,更好地贯彻执行GB/T 228.1-2010中的"方法 A"。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修订的GB/T 229—2007规定的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并与ASTM E23—2007进行了比较,分别从适用范围、试样要求、设备要求、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评定等主要技术要求方面进行了对比说明。结果表明:GB/T 229—2007较修订前的旧版本与ASTME23—2007的差异有所缩小,但两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