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防治与当地习惯防治相比,有翅蚜减少72.0%,地老虎断苗株率减少80.1%,烟青虫为害株率减少86.3%,上等烟比例提高近一倍,每亩增加收入80~110元。通过对害虫的测报,指导烟农合理施药,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减少用药2~3次。  相似文献   

2.
胞质不育杂交油菜中的不育株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个甘蓝胞质不育油菜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不育株率有显著差异,而不育系相同恢复系不同的杂交种,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不育株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少,单株角果数少,角果结实性差。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株减产16.2%-42.6%,不育株的产量对照势率为-8.3%-33.8%,不育株造成杂交种群体产量下降0.75%-3.61%。7个杂交种的临界不育株率为3.62%-71.05%。  相似文献   

3.
在前文基础上,利用V=11m^3传统发酵罐改造为并流型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木薯干原料固定化增殖酵母酒精发酵工业性试验。糖化醪糖化率Ys≥50%,载体填充率80L.gel/m^3反应器,发酵时间T16.5hr,成熟醪乙醇浓度9.22%,总糖利用率Uw=92.7%,糖醇化系数YE/SP=0.4717,反应器容积乙醇产率PV=4.5kg,Et-PH/m^3.hr载体乙醇产率Pc=58.18kgEt-OH/  相似文献   

4.
抑芽剂加活性剂对抑制烟草腋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柱安 《中国烟草》1996,17(1):35-39
25%抑芽敏乳油1000倍液加0.3%活性剂,抑芽率达91.6%,500倍液不加活性剂抑芽率仅为79.05%;除牙通150部液加0.3%活性剂,抑芽率高达100%,100倍液不加活性剂抑芽率则为97.22%,抑芽剂加活性剂后,可降低用药浓度,从而减少用药成本费用1/3-1/2,而且抑芽效果显著,烟叶产量、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克鲁维酵母突变株(kluyveromyces-UV-G-40-3)所产菊粉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酶的性质,并用固定化菊粉酶酶解洋姜提取液生产果糖,在分批式反应器中,当底物和固定化酶体积比为3.5∶1时,2.5h水解率达到92.4%,产率为28.7g/Lh,在连续填充床反应器中,在稀释率为0.5h-1,转化率达93.6%,产率为15.7g/Lh,半衰期达110d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烟草细菌性青枯病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的无毒产细菌素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4—11的防治作用。结果指出:用浸根法处理A_(3-5)、A_(4-3)、A_(1-4)三个无毒菌株对致病菌4—11均有防治效果。其中A_(3-5)防效最好,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50~60%,并能推迟病害的发生。用多次浇灌法处理,只有A_(3-5)表现出良好的防治作用,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达80%,推迟发病25天,说明在烟草根际保持较高数量的A_(3-5),是提高其防治效果的必要条件。对发病动态学的研究表明,用A_(3-5)保护的烟株,青枯病症状出现不仅迟于对照,而且病情发展缓慢,显示出了A_(3-5)持久的防治作用。此外,A_(3-5)对敏感型菌株7—3和不敏感型菌株2—3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说明A_(3-5)不仅可用于防治敏感型菌株,而且还可用于防治不敏感型菌株。  相似文献   

7.
低温连续蒸煮生产酒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薯干为原料采用二级粉碎、筛孔直径1.5mm,料水比1:3.5,湖化温度80-85℃低温连续蒸煮工艺生产酒精。结果表明,原料糊化率、酒母质量、成熟发酵醪指标等均有提高这20%,产量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XQ5122,得到突变株V3-36<Leu ̄1、α-AB ̄r、AHV ̄r),在10%葡萄糖培养基中可积累2.3%L-缬氨酸。以亚硝基胍(NTG)诱变V4-153,得到一株突变株(Leu ̄1、α-AB ̄r、AHV ̄r、2-TA ̄r),再进行单菌落分离,得到突变株ZQ-2,能在培养基中积累L-缬氨酸4.2%~4.5%,最高达5.57%.  相似文献   

9.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嗜乙酰乙酸棒杆菌ATCCl3870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逐级诱变处理,结构类似物定向选育,获得一株L-脯氨酸高产菌ZQ-3(SGr、Sucg、DHPr)。在含16%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摇瓶发酵72h,产酸率为5.3%~5.5%。  相似文献   

12.
亚硫酸镁盐法浆氧气漂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镁盐法浆常规氧漂,强化氧漂试验,强化氧漂浆的H2O2漂白试验以及样品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在浆浓度的10%,MgSO4用量为1.0%条件下,镁盐浆的最佳氧漂条件为:用碱量3.0%,氧压0.7MPa,温度80℃,时间80分钟,在此条件下,氧漂浆白度增值为4.3%SBD,硬度降低率为31.9%,研究也表明,各样品的结晶度较低,均呈现纤维素I晶态;木素及发色基团在常规氧漂过程中变化  相似文献   

13.
溴甲烷防除烟草苗床杂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云南省12个县(市),进行溴甲烷熏烟草苗床防除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在烟草出苗前和出苗期,各处理对单、双子叶杂草防效分别为100%,94.7%-97.4%。在烟苗小十字期和五真叶期,40-80g/m^2剂量对单、双子叶杂草防效分别为93.0%-96.8%、91.3%-94.3%;20g/m^2剂量对单、双子叶杂草防效较低,分别为86.8%-87.8%、81.5%-89.1%。各处理对烟草种子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对25种菌进行分离筛选,应用分解麦糟蛋白能力强的米曲霉A0-6号菌种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获菌种3号,该菌在以麦糟为主料的培养基中生长快,产孢子多,纤维素酶活与蛋白酶产A0-6提高155.6%和80%,较沪酿3.042提高161.34%和92.86%。  相似文献   

15.
李睿  邱雁临 《中国酿造》1997,(6):20-21,23
文中报道了对25种菌进行分离筛选,应用分解麦糟蛋白能力强的米曲霉A0-6号菌种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获菌种3号,该菌在以麦糟为主料的培养基中生长快,产孢子多,纤维素酶活与蛋白酶活较A0-6提高了155.6%和80%,较沪酿3.042提高161.34%和92.86%。  相似文献   

16.
诱发油菜结瘤固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使花生根瘤菌侵入油菜根部并结瘤。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侵入油菜根细胞,形成含根瘤菌的根瘤,结瘤率为31.25%。从这些根瘤中分离出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血清学方法测定,油菜根瘤分离物与原接种的根瘤菌起凝集反应。根瘤石蜡包埋切片观察,根瘤细胞内充满了细菌。根瘤固氮酶活性为0.17-3.43nMC2H4/株小时,酰脲丰度为0.10%-3.58%。  相似文献   

17.
从白酒酒醅等中分离出两株降乳菌Z2和Z4,其降乳率达到60%,然后以Z2和Z4两株菌作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了Z2-3和Z4-5两株乳菌,经14天发酵,其降乳率的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抗虫转基因烟草8611纯合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获得的表达江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转基因8611进行了抗虫性研究,从转基因当代植株中筛选出两株高抗单株8611-6、8611-11,在用其离体叶片饲养烟方虫8天后,对烟青虫的杀死率分别达到50%和40%。在田间接种及自然(不施药)条件下,8611-6、8611-11子代植株的虫害指数分别为63.5%、69.3%(接种后15天)和37.7%、39.8%(移栽后25天),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的虫害指数分别为93.5%和57%。  相似文献   

19.
杨俊龙 《中国油料》1995,17(1):62-63
花生覆膜引升子叶节出膜栽培法,可以使子叶节距膜面上移1.2-5.0cm,膜内横生茎枝穴百分率减少9.1-21.4个百分点,有些则完全消除;每穴花生果数增加1.4-5.0个,亩增产25.2-51.1kg,增产率达9.4%-15.4%,发芽果率和烂果率分别为1.3%和2.0%,较花生覆膜现行栽培法低10.6和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楚雄市烟草花叶病流行原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指出了烟草花叶病逐年上升趋势原因。进行了7.3%病毒必克、5%菌毒清、1.5%植病灵、46%病毒清水溶性粉剂、植物性农药LZ18-16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烟株还苗后未发病时第一次喷药,间隔7~10天又喷2次,5种农药都有较好预防效果,其中最好的是5%菌毒清1∶200倍和7.3%病毒必克1∶500倍液,最终防效达72.87%,第1次喷药时已发病,7.3%病毒必克1∶500倍液防治效果为52.05%~65.78%,防效优于其它4种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