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燕  赵涛 《染整技术》2014,(5):44-47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简称氟丙乳液),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选用一种氨基硅油与氟丙乳液复配后作为增深剂用于织物的增深整理中,并探究增深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织物色光等因素对增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深剂增深的最佳条件:复配液氟丙乳液120 g/L,氨基硅油2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3 min;增深剂对黑色涤纶织物的增深效果优于其他色光,增深比最高可达28%。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细旦涤纶织物染深性差的原因,通过后整理助剂进行增深处理,改变涤纶纤维表面特性,降低涤纶折射率是提高其表观深色效果的有效方法.采用E-BONY BLACK增深剂处理超细涤纶染色织物,可降低涤纶对光的反射率,提高染色深度,探讨了E-BONY BLACK增深剂的增深原理,分析了增深剂用量、pH值、培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对增深后织物表面深度K/S值和断裂强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增深整理工艺:增深剂用量为6%,150℃焙烘30 s,溶液为弱酸性,经其整理的黑色涤纶仿真丝织物增深度可达25%.  相似文献   

3.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增深剂,并用于阿拉伯国家专用黑色涤纶织物增深整理。当增深剂质量浓度为40 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3 min时,整理织物的增深比达39.46%,撕裂强力、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无明显变化,织物表面被一层颗粒状微球组成的膜状物包覆,织物表面C元素质量分数从73.22%减少到70.17%,O元素质量分数从26.78%减少到25.44%,新引入了4.39%N元素。  相似文献   

4.
马志  陈国强 《印染助剂》2012,29(9):36-38
使用增深剂MCH-609、有机硅丙烯酸酯以及DS-20处理棉及真丝织物,可降低织物对光的折射率,提高染色深度.分析了增深剂用量、轧余率以及焙烘温度等对棉及真丝织物增深后表面深度K/S值及织物性能的影响.经过一系列试验得知,对真丝织物,增深剂MCH-609处理效果最佳,最佳工艺为:增深剂20 g/L,轧余率100%,110℃焙烘3 min;而对棉织物则增深剂DS-20处理效果最好,最佳工艺为:增深剂40 g/L,轧余率60%,100℃焙烘4 min.  相似文献   

5.
郑玉玲  季莉  季媛  龚蕴玉 《印染助剂》2012,29(3):42-43,47
介绍了涤纶织物染深性较差的原因;采用低折射率增深剂对涤纶染色织物进行增深整理,可降低涤纶织物表面对光的反射率,提高织物的染色深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增深整理工艺参数:增深剂用量50 g/L、180℃焙烘90 s,整理后织物K/S值达到28.89,升华牢度有所提高,但是吸收波长和色光均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使用3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增深剂,采用多步浸轧法对黑色羊毛织物进行增深处理,获得了比一步浸轧法更为显著的增深效果。采用两步法、三步法浸轧处理,可使黑色羊毛织物的表面亮度L值较一步浸轧处理样分别降低13%和16%。结合增深处理后羊毛纤维的表面状态,从光学角度对多步浸轧处理带来显著增深效果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染特深色织物存在染料上染饱和但色深度不足等问题,以不同玻璃化温度的增深剂复配,在织物上形成双层反射面,探究其在针织面料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增深剂复配比m(聚硅氧烷TF-413)∶m(聚丙烯酸酯M-431SX)=2∶1,增深剂质量浓度40 g/L,定形机后6节烘箱170℃定形,车速26 m/min,整理后织物的增深率高达45.89%,与未整理织物相比,耐皂洗色牢度基本相同,耐湿摩擦色牢度可提升0.5级。  相似文献   

8.
选择超细旦涤纶分散染料与常规分散染料对超细旦涤纶织物进行染色性能研究,对比两套分散染料提升性,探究染色时间、浴比及pH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使用增深剂PUR-6204和ASA-6220对超细旦涤纶织物进行增深整理,并测试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超细旦涤纶分散染料提升性更好,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30 min,浴比为1∶20,pH=4~5。增深剂ASA-6220对染色织物的增深效果更好,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在3~4级以上,耐皂洗色牢度在3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为4级,耐升华色牢度为4~5级,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5,(12)
将特黑增深剂TF-412和超黑增深剂TF-411应用于黑色涤纶麻纱布染色,分析了增深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加料方式等对增深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工艺为:二浸二轧,增深剂TF-412 30 g/L,TF-411 20 g/L,150~160℃焙烘定形。涤纶麻纱布的增深比可达到75%以上,且对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影响小,整理后织物手感柔软,干爽不发黏,且不易发纰。  相似文献   

10.
改性β-环糊精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环糊精(β-CD)磺化改性后,在酸性条件下可与羊毛以离子键形式结合而上染,上染羊毛的β-CD可以起到多功能的效用.用于羊毛芳香整理时,利用β-CD空腔可以容纳香精分子形成包合物的特性,延长织物的留香时间;用于羊毛染色时,可起到增深剂的作用.当磺化β-CD用量为20 g/L时,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增深效果,且色光不改变.增深处理的样品与常规染色样品相比,其耐摩擦、汗渍、水洗色牢度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水溶性湿摩擦牢度提升剂FY-208处理深色织物来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性。通过探讨确定了浸轧法处理染色织物的最佳工艺:湿摩擦牢度提升剂30 g/L,pH 5~6,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20 s。处理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明显提高,并且对织物色光、吸水性有一定改善,而对织物的其他色牢度以及物理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采用浸轧助剂修复成品色光的方法,测试并分析了PAK直接反应染料固色剂对棉织物色光的影响,Sincool SN-802凉爽触感加工剂以及不同柔软剂对涤纶织物黑色色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能够改变织物色深或色光,通过浸轧助剂对成品的色光进行修复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对织物水洗色牢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聚氨酯预聚体中引入氨基硅烷偶联剂作为反应性基团,合成了一种聚氨酯类耐洗色牢度提升剂,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及水解pH值对合成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30℃时,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将聚氨酯预聚体中剩余的-NCO进行封端,反应40 min封端完全;在适当pH值(碱性)下水解,可得到储存性能稳定的聚氨酯类酸性染料耐洗色牢度提升剂.用其对酸性染料染色真丝织物进行固色整理,研究了焙烘温度、提升剂用量及整理液pH值对牢度提升的影响,确定了自制水洗牢度提升剂的最佳整理工艺为:浸轧染色织物(喇洗色牢度提升剂用量80 g/L溶液pH值调节到5~6,二浸二轧,轧余率为100%~110%)→烘干(80℃,3 min)→焙烘(120℃,3 min),在最佳处理工艺下,耐洗色牢度提升剂具有较理想的效果,染后织物的耐洗色牢度提高1.5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和方差分析探讨了有机锗功能整理中黏合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三个因素对针织内衣面料的顶破强力、透气性、吸湿性等3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得出合理的有机锗功能整理工艺.阐述了有机锗整理后织物的色光和耐久性变化,按所得优化工艺进行有机锗整理剂整理,并对整理前后平针织物和棉毛织物两种针织内衣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性等舒适性能的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锗整理较合理工艺:二浸二轧(锗加工剂8g/L,聚氨酯黏合剂2舡,轧液率100%)→预烘(100℃,3min)→焙烘(130℃,2min)。整理后针织内衣面料的透气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吸湿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涤纶特黑色织物经过传统增深剂增深后,其干摩擦牢度和耐洗色牢度较差。通过制备含氟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测试胶膜结构和性能,将其作为增深剂对涤纶织物进行增深实验,结果发现:相比传统的增深剂,自制的含氟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对涤纶增深织物具有较好的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提升作用,织物色光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特黑增深剂TF-412的应用性能.TF-412是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能够在织物表面成膜,起到增深作用,尤其适用于黑色涤纶及其混纺织物,对纯棉、锦纶织物也有一定的增深作用.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TF-412的应用工艺,当TF-412用量35 g/L,焙烘温度150~160℃时,增深率可达40%~50%.整理后织物偏青光,对干、湿摩擦牢度影响较小,不影响耐皂洗色牢度,手感好,并且具有优异的环境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汽车或机车装饰面料对阻燃效果的要求,采用新型涤纶阻燃剂,设计了浸轧-涂层和浸轧-水洗-涂层阻燃整理工艺,测试并比较了两种工艺整理后试样与进口阻燃面料的阻燃效果,将试样分别置于常温水中浸渍24 h、自然晾干后的阻燃效果,以及阻燃整理后面料的色牢度及pH值情况。得出两种工艺整理后的布样基本达到进口布样的阻燃要求,色牢度和布面pH值相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色剂SF-W对深黑色服装革基布进行整理,探讨了固色剂SF-W的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整理液pH值对织物摩擦牢度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整理工艺:固色剂SF-W 25g/L,二浸二轧(轧余率80%),整理液pH值6.5,100℃焙烘4min,整理后的织物干摩擦牢度达到4级,湿摩擦牢度达到3级,色光稳定,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吸汗速干整理的原理,并选用吸汗速干整理剂PR-868EZ,通过染色同浴、染后浸渍及染后浸轧3种方法对涤纶针织面料进行整理加工。测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整理后涤纶针织面料的吸水性、导湿性、速干性,以及对色光、色牢度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生产中常见的吸汗速干整理问题。结果表明,3种方法整理后,面料的吸水性、导湿性及速干性均能得到显著地改善,但染后浸渍及染后浸轧处理的面料,超过10次水洗,其速干性无法满足要求;3种处理方法对面料的色光影响都较小;染色同浴整理可满足常规服装色牢度要求,染后浸渍及染后浸轧整理对面料色牢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王俊华  蔡再生 《印染助剂》2007,24(10):17-19,23
β-环糊精(β-CD)磺化改性后,可作为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的增深剂,研究了磺化改性β-CD对羊毛织物酸性染料染色的增深作用、增深前后色相的变化以及增深处理后的染色牢度,当磺化β-CD(用量为20g/L)与染料同浴染色时,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增深效果,色光不改变.与常规染色样品相比,增深处理对样品耐摩擦、汗渍、水洗色牢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