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二次供水用户水龙头水质监测、检测、评估及公示是水务行业强监管、保障群众喝上放心水的重要工作。结合城镇二次供水监管职责,从二次供水水质现状和问题入手,思考研究开展西安市水质监测、检测、评估及公示的工作方法、评估指标和公示方式,为二次供水监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上海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接管工作的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不断提升,供水管理部门对二次供水环节的监督管理越来越重视。基于行业管理需求,通过研究分层次的多级指标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研制移动式二次供水水质监管装置,应用二次供水水质监管信息化平台等途径,构建智慧手段赋能的二次供水监管体系,以期为二次供水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前言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是党和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下水水质污染和地球化学原生形成的有毒有害造成的饮水不安全。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工程,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供水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二次供水污染是指源水通过水池或压力灌等容器向用水户供水过程中造成的水质污染。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及用水户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证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已是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数量、取水量、取水水源等方面调查了东明县各企业的用水现状,总结了水资源管理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企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严格取水许可、延伸供水管网、提高用水效率、确保水质达标、加大监管力度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供水水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原水水质保障、根据原水特点选择合理净水工艺、水厂供水水质保障、输配过程的水质保障、二次供水水质保障,需要对供水全过程实现动态水质管理和全过程水质管理,才能确保供水水质,使连续供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东莞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从9月1日起施行,二次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将处以3万元的罚款,此外二次供水管理单位隐瞒、缓报、谎报水质突发事件或者水质信息的也将罚款3万元。该"办法"规定,二次供水单位需负责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定期对各类储水  相似文献   

7.
二次供水是指自来水通过水箱或水池间接用户供水的一种供水方式.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二次供水也随着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伴着二次供水的发展,及用户对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次供水系统对水质的污染已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证用户用到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水,已是供水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城市供水企业水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水质检测与水质控制相脱节、现有水处理工艺很难应对日益恶化的原水水质、供水企业缺乏相关应急预案和处理经验等,提出不断完善水质管理体系、加强水质检测力度、完善水质信息的传递制度、强化现有处理工艺、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完善水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等建议。还介绍了太原市呼延水厂原水水质异常事件应对措施以及《太原市黄河供水有限公司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正>征稿启事:2015年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要求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提升到改善民生和国家反恐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形成责权明确、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  相似文献   

10.
王国田  郑丹 《给水排水》2012,(Z2):163-16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环节,二次供水水质安全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从二次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构建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二次供水的安全保障能力和维护管理效率,天津市建立了二次供水智慧管控系统,由信息采集、网络通讯和监控调度3个子系统组成,具备运行监控、数据查询、压力分析、流量分析、水质分析、调度指挥和热线服务等功能,通过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实现了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智慧化管理,保障了城镇供水"最后一百米"的安全、优质供水,为构建智慧水务探索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赵玉庆 《中国水利》2013,(19):48-50
山东省多措并举,建管并重,从组织领导、规模化发展、水质安全、基金筹集、管理体制、行业管理等方面入手,大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改变过去农村供水存在的"城乡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走专业化管理的路子,主要推广自来水公司管理、供水企业管理、乡镇水利站管理三种管理模式。通过落实省政府规章的相关内容、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行业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从业水平和能力,为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奠定管理和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3.
蒋增辉 《给水排水》2007,33(3):26-29
建立专门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制度,应以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为依据,通过政府监管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具有城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网络;以严谨有效的管理内容开展对所有相关供水企业从源头到龙头全面覆盖的水质管理;根据可操作的水质管理细则重点开展水质分析工作,并合理设置水质标准、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建立和监督水质分析实验室的运行;建设实时监测网络等以保证合格、安全、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14.
《治淮》2019,(7)
<正>一、引言现阶段安徽省阜阳市境内河流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对水质污染带来的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力度,但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河流入河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或水环境承载力。部分入河排污口布设不合理及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已成为影响供水、制约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入河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上海市供水及供水技术概况,就目前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及管网水水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上海市供水水质的技术措施。构建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的对策:中心城区通过改善原水水质,强化给水厂常规处理,全面实施给水厂深度处理,更新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管理新机制;郊区推行供水集约化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系统;同时完善城市供水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源地供水风险实施水量与水质分类辨识评估,有利于保障供水安全及强化水源地监管。在阐明水源地运行风险、缺水风险、水位风险等水量类型风险以及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污染常规风险等水质类型风险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估水源地供水安全现状,揭示水源地供水综合风险概率水平及应对策略。应用实例表明,水源地工程设施运行状况良好,水位可满足取水需求,但仍存在季节型缺水风险。水源地现状水平年水质整体良好,但仍存在排涝水质污染风险。水源地供水综合风险集中表现为季节型缺水与排涝水质污染风险,针对缺水以及排涝污染风险可综合采用建立备用水源地、水源联合调度等举措。研究可为水源地风险辨识预警与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供水流程、系统组成、供水安全以及节能等方面对北京市主要的二次供水方式(高位水箱供水、变频调速供水及叠压供水)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部门责任等三方面梳理了北京市二次供水的监管现状,总结分析了二次供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为二次供水监管部门明晰其部门职责、全面依法依规监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二次供水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了二次供水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防止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最后一公里"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城镇供水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环节,2010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规程》实施以来,对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二次供水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修订了《规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农村供水问题,以互联网技术和管网GIS系统等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农村的水务情况,构建综合监管系统和管理平台。通过应用各种模型能够有效地加强农村的供水管理效果,如智能预警模型、水龄水质模型、能耗优化模型以及错峰调蓄模型等。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供水工程监管、运维等问题,实现对农村供水的全程监管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