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水源地供水风险实施水量与水质分类辨识评估,有利于保障供水安全及强化水源地监管。在阐明水源地运行风险、缺水风险、水位风险等水量类型风险以及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污染常规风险等水质类型风险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估水源地供水安全现状,揭示水源地供水综合风险概率水平及应对策略。应用实例表明,水源地工程设施运行状况良好,水位可满足取水需求,但仍存在季节型缺水风险。水源地现状水平年水质整体良好,但仍存在排涝水质污染风险。水源地供水综合风险集中表现为季节型缺水与排涝水质污染风险,针对缺水以及排涝污染风险可综合采用建立备用水源地、水源联合调度等举措。研究可为水源地风险辨识预警与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市浅山区河道坡降较陡、洪水洪枯变幅大、洪水冲刷力强以及河岸植被脆弱等问题,综合考虑城市浅山区生态环境敏感度高及潜在开发价值高等特点,揭示了浅山区河道概念及特征,指出北京市浅山区河道面临行洪能力不足、土地集约程度不高以及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以石景山区潭峪沟治理工程规划方案中河道功能定位、治理标准确立、流量计算、平面与纵横断面确定以及截污工程应遵循的规划思路等为例,探究了城市浅山区河道生态岸坡、河道滨水景观以及河道系统功能修复对策。研究可为城市浅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规划方案优化及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不合理及规划缺位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从面源污染防控规划层面揭示了城市土地分区格局、湖滨区规划以及市政合流制溢流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诉求。在阐明城市面源污染规划主因基础上,探索了城市水污染防控景观规划以及合流制溢流改造规划途径,论述了城市湖滨区水污染以及分区规划体系构建思路。研究可为新型城镇化时期城市面源污染防控体系构建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城市湿地生态规划方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城市规划思路偏重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城市生态系统构建的情况,从城市河湖规划工作出发,阐释城市湿地的概念,分析城市湿地的基本现状,剖析了城市湿地存在的水系结构退化、水污染严重、水系渠道化、水循环敏感度降低、驳岸人工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水系、水质、水生态方面的问题,从规划层面提出构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规划目标及规划原则,并以现状规划工作为出发点,提出以解决城市湿地生态问题为导向的规划方针和策略,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针对城市浅山区面源污染物输出、水土资源空间开发集约程度不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高等问题,构建了耦合GIS与线性规划原理的城市浅山区水土资源利用空间格局优化模型,探索了统筹实现浅山区水土资源空间N、P污染物输出总量削减与空间经济效益提升的思路。研究可为城市浅山区面源污染防控与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河湖水系蓝线规划中政策协调性不足、标准一致性不强及要素统筹性不够等问题,阐明了城市蓝线规划应遵循的多目标协调、多规划衔接及多要素统筹等原则,探索了城市蓝线平面、立面以及附属设施空间规划控制指标,揭示了城市减量规划、多线空间协调以及多部门统筹的蓝线规划思路,研究可为城市河湖空间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扬程提水泵站的出水塔结构在水流的激励作用下易出现剧烈振动甚至由此造成破坏,为研究其振动特性需对其结构模态参数进行准确辨识。以甘肃景电二期工程总干六泵站的出水塔为例,在工作荷载激励下对其振动信号进行现场采集,根据实测的结构振动时程,利用随机子空间法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分别对出水塔结构的模态参数进行时域辨识,并将其辨识结果与ANSYS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机子空间法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均能准确辨识出水塔结构模态参数,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泵站出水塔结构的更新改造设计和安全运行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能够为灌区水工结构的模态参数辨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受季节性人工灌溉的影响,干旱扬水灌区不同运移带的地下水具有独特的时空动态特性。以甘肃省景电一期灌区为研究区,利用其1982~2011年地下水位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灌区地下水时空变化规律,探索干旱扬黄灌区不同地下水运动带的地下水动态特性。研究表明,灌区内的潜水汇聚带与潜水运移带年际地下水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地势比较低洼的潜水汇聚带甚至出现地下水出露现象,而灌溉水入渗带与潜水排泄带地下水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灌区内不同地下水运动带年内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具有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是受灌溉过程及区域局部开采共同作用影响;灌区地下水空间动态以自西南向东北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