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消毒是城市污水和再生水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等,其中液氯消毒是应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的一种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某市使用相同水源、不同消毒工艺的4个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采用传统的液氯消毒工艺或二氧化氯/液氯组合消毒工艺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规律。结果表明,各水厂出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含量都低于国家标准;使用二氧化氯预氯化可有效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二氧化氯/液氯组合消毒工艺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则与两种消毒剂的配比及源水中前体物质的构成有关;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有效作用时间较短,对于供水范围较广的水厂,建议采用组合消毒工艺,以同时达到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和保证输水管网中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就给水处理中的消毒问题,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消毒特性和消毒副产物等,并通过二级氯和液氯作为消毒剂在技术上,经济上优缺点的比较,指出当前我国采用二氧化氯取代液氯作为消毒剂具有可行性,努力为我国现有水厂水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营市南郊水厂为国内首家大型浸没式超滤膜水厂,针对其出厂水口感差、嗅味重的特点,于2012年9月全部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使出厂水水质得到极大改善,充分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对二氧化氯与液氯消毒出水水质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比液氯消毒更能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其中对COD Mn的控制,二氧化氯和液氯效果差不多,二氧化氯稍优于液氯;对氨氮的控制,二氧化氯优势明显,出水氨氮要比使用液氯低50%以上;对THMs的控制,二氧化氯优势明显,出水THMs比使用液氯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地域和维管水平与城市水厂不同,消毒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原水水质、原料运输与运行维护等因素合理选择,本文以四川某8000m。/d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例,对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臭氧四类消毒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1)根据消毒工艺消毒副产物(DBPs)的毒理学和病理学研究成果,有机污染严重的水质采用“二氧化氯预消毒+氯胺后消毒”对控制前驱物THMFP和DBPs较有利,为控制CL2一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一般不宜超过2mg/L;(2)测算了四类消毒工艺的成本,电解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成本约0.03元/m3,介于传统液氯与臭氧消毒之间;(3)因地域交通特点农村水厂采用原料采购方便、安全的电解法制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具有特定优势,在原水有机污染不严重时采用电解法制次氯酸钠是传统液氯消毒的优良替代方案。最后指出,优化与组合各类消毒工艺对控制消毒副产物影响、降低成本负担和克服管理水平短板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建得起、用得起”。  相似文献   

6.
针对Z市某水厂卤代消毒副产物季节性超标风险,开展以二氧化氯替代液氯进行预氧化处理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0.6~0.9 mg/L)条件下,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夏季高温时三卤甲烷超标风险,保证其副产物满足标准限值要求。同时,加入二氧化氯可强化对有机物、藻类等去除效果。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二氧化氯预氧化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水厂多采用便携式仪器检测出水的游离氯及二氧化氯含量,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液氯消毒出水中检出二氧化氯,液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出水的二氧化氯含量大于二氧化氯投量、游离氯含量偏高等问题。为此,基于GB/T 5750.11—2006中游离氯及二氧化氯的显色原理,分析了M水厂液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生产试验中消毒剂余量数据异常的原因。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国标中用硫代乙酰胺消除背景干扰是不合理的,分析了水样背景显色物质的来源、优化了游离氯的测定方法。对于液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在缺少国标规定的条件下,给出了现场测定游离氯及二氧化氯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8.
程毅  何瀚涛  游咏妍 《城镇供水》2018,(3):22-23,30
本文比较了采用氯胺、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4种消毒方式的出厂水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次氯酸钠、液氯消毒的出厂水,其AOX含量明显高于采用氯胺或二氧化氯消毒的出厂水;水厂消毒方式由次氯酸钠改造成二氧化氯以后,其出厂水中的AOX降低了约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山市受咸潮影响、高溴化物含量的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三种不同消毒剂(氯、二氧化氯、臭氧)对水消毒后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咸潮期原水中溴化物含量的增高,导致氯消毒副产物显著增加,甚至三卤甲烷超标,主要增加了溴代有机物的含量。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水时,氯消毒副产物下降,而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不随原水中溴化物含量而变化。臭氧消毒的副产物中溴酸盐受溴化物正影响,甲醛变化不大。本文建议,对于咸潮水源的水厂,应科学选择和使用消毒剂,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次氯酸钠发生器、二氧化氯发生器及成品次氯酸钠消毒后的消毒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成品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了特性试验,分析了三种消毒方式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三种消毒方式消毒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种类不同,次氯酸钠消毒副产物多为三卤甲烷类和卤乙酸等,二氧化氯消毒主要产生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次氯酸钠发生器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与成品次氯酸钠溶液在消毒副产物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成品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溴酸盐含量明显高于次氯酸钠发生器制备溶液,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成品次氯酸钠溶液存在有效氯衰减和氯酸盐含量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Wang X  Hu X  Wang H  Hu C 《Water research》2012,46(4):1225-1232
The effectiveness of UV and chlorination, used individually and sequentially, was investigated in killing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two different municipal wastewaters for the source water of reclaimed water, which were from a microfilter (W1) and membrane bioreactor (W2) respectively.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 (HPC), total bacteria count (TBC), and total coliform (TC)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disinfection processes. UV inactivation of the three bacteria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in W1 wastewater, but in W2 wastewater, the UV dose-response curve trailed beyond approximately 10 mJ/cm2 UV. The higher number of particles in the W2 might have protected the bacteria against UV damage, as UV light alone was not effective in killing HPC in W2 wastewater with higher turbidity. However, chlorine was more effective in W2 than in W1 for the three bacteria inactivation owing to the greater forma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hloramines in W1 wastewater. Complete inactivation of HPC in W1 wastewater required a chlorine dose higher than 5.5 mg/L, whereas 4.5 mg/L chlorine gave the equivalent result in W2 wastewater. In contrast, sequential UV and chlorine treatment produced a synergistic effect in both wastewater systems and was the most effective option for complete removal of all three bacteria. UV disinfection lowered the required chlorine dose in W1, but not in W2, because of the higher chlorine consumption in W2 wastewater. However, UV irradiation decreased total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during chlorination in both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12.
彭弘 《中国市政工程》2011,(5):26-27,33,88
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和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性能、特点,详细说明了二氧化氯在各种污、废水处理领域,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业循环水、油田注水及化工废水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和处理效果。最后给出了投加二氧化氯对设备腐蚀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投加二氧化氯不会对注水系统的腐蚀率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二氧化氯水处理原理和特点,并就消毒的效果、使用范围、建设费用、用地等方面与液氯、臭氧、紫外线作了比较,说明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消毒剂。  相似文献   

14.
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的滤后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运用化学分析和生物学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经不同投量的组合消毒后消毒剂残余量的变化,以及联合工艺的消毒效果和持续消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投量组合的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后,出水中的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氯胺投量对总余氯和二氧化氯残余量的影响显著,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对其残余量的影响不大。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在低投量组合下就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且持续消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二氧化氯、液氯和氯胺三种常用消毒剂对肠道菌的灭活效果,以及pH、温度、培养基稀释倍数等因素对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高效性和广谱性;pH值在6.0~9.0内变化,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几乎不受影响;温度的升高会加强二氧化氯的灭菌效果;随着培养基稀释倍数的增加,粪肠球菌对二...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平行光束仪对再生水进行了紫外灭活大肠杆茵试验,并考察了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与单一氯消毒相比,紫外-氯组合消毒可有效降低氯的投加量.在组合消毒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完全灭活,紫外剂量从3mJ/cm2提高到5mJ/cm2,加氯量可降低1mg/L;灭活率相同条件下,紫外剂量与加氯量的关系符合...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用于地下回灌的加氯消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用于地下回灌的两种深度处理工艺,确定了达到消毒要求的加氯量,并且研究了加氯消毒对有关水质参数DOC、AOX、CHCl3、CCl4、UV254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效氯投加量在8mg/L左右时,水中细菌总数与总大肠菌群数均能达到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加氯后水的DOC值变化不大,AOX值则有较明显的增大,CHCl3浓度略有增加,CCl4基本维持在加氯前的水平,UV254值也较加氯前有所增大。研究结果还表明,粒状活性炭处理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流程中对去除消毒副产物(AOX)及其前驱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组合工艺,中试结果表明其出水TP为0.89 mg/L、浊度为9.7 NTU、氨氮为8.8 mg/L、COD为37.3 mg/L.采用流砂微絮凝过滤工艺、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对其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在微絮凝剂PAFC投量为3.1 mg/L的条件下,出水TP、氨氮和COD浓度分别下降到0.38、7.2和26.6 mg/L,浊度也降至2.2NTU;当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接触时间≥30 min、游离余氯>0.5 mg/L时,消毒后出水总大肠菌群≤3CFU/L.该系统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  相似文献   

19.
消毒是保证污水再生利用水质安全的必要措施,氯消毒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在氯消毒过程中,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与氯反应会生成有毒有害的有机氯胺。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有机氯胺的研究,而国内对有机氯胺的关注较少。有机氯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自然水体中长时间稳定存在,部分有机氯胺在脱氯时不易被亚硫酸钠脱除。有机氯胺一般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而且一些有机氯胺也是致癌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对水中的生物以及人体健康会产生毒害作用。消毒过程中有机氯胺的生成不仅会降低消毒效果,而且也会影响水体中余氯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王俊良 《工程质量》2010,28(4):68-70
研究配水管网中二氧化氯和氯联合消毒余氯的衰减规律,分析铸铁管、钢管和PVC管中不同消毒剂投加量下二氧化氯和氯联合消毒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管材中二氧化氯和氯联合消毒衰减速率不同,联合消毒衰减速率低于单独采用二氧化氯的衰减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