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中国专利     
《合成树脂及塑料》2004,21(5):82-83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制备方法,纳米改性的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单一反应器中生产双峰聚烯烃时的树脂分裂控制,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保护涂层,新型催化剂体系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全球PET/PBT树脂市值为314.7亿美元。预计2014~2019年期间该类树脂市场需求将以7.3%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PET/PBT是重要的热塑性聚酯。PET在塑料瓶、塑料薄膜、食品包装等领域应用广泛。而PBT树脂主要用于汽车、电子电器、消费耐用品等领域。近年来,工程塑料取代金属材料的趋势日渐显著。受其影响,市场对PBT的需求逐年增加。此外,终端产品市场的繁荣、新兴国家的崛起、生物基材料的推广等因素进一步提高了PBT的市场走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聚烯烃复合薄膜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研究了增粘树脂的种类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并从润湿的角度就松香对丙烯酸酯乳液体系增粘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增粘树脂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聚烯烃复合薄膜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研究了增粘树脂的种类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并从润湿的角度就松香对丙烯酸酯乳液体系增粘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塑料》2006,(3):72-73
CBT树脂是由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解聚而成的,其性能与PBT相当。该树脂一方面具有液态热固型树脂的加工性,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来成型,另一方面,它在聚合后又具有PBT树脂的可重复加工性,基于这种特点,CBT树脂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得勤拓展.其市场前景看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生产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阐明连续化工是生产PBT树脂的发展方向:“八五”期间,我国PBT树脂产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国内1,4-丁二醇供不应求,有可能制约PBT树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加工助剂在聚烯烃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型加工助剂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在聚烯烃树脂加工中的应用。对聚丙烯、聚乙烯和聚烯烃填充母料/加工助剂体系的流变性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定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加工助剂可显著降低聚烯烃的熔体粘度,提高常温抗冲击性能,减少加工能耗,改善树脂流动性及制品表面光洁度。  相似文献   

8.
张乃斌 《塑料工业》2006,34(B05):319-321
全球新品CBT功能树脂具有大环寡聚酯结构(类PBT结构)。加热时,会变得象水一样,粘度极低;若加入催化剂并在适当的温度下,CBT会聚合成高摩尔质量的PBT树脂。CBT树脂由Cyclics公司制造。  相似文献   

9.
MBS树脂复合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MBS树脂复合改性PVC、PC、PC/PBT及MS类树脂的行为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不同改性剂的组分要求,并对改性前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10.
对 PBT 树脂生产中的副产物1,4-丁二醇的精馏回收进行了工艺试验,并论述了在 PBT 树脂生产中副产物1,4-丁二醇精馏的工艺计算及生产控制,着重从理论上对精馏中的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回流比、物料衡算等作了研讨说明。将试验回收产品用于 PBT 工业生产后证明,精馏回收后的1,4-丁二醇对生产 PBT 树脂的内在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气化工艺特性对IGCC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影响煤气化联合循环总效率的五个主要因素为煤转化率、燃气轮机循环,蒸汽循环,热旁路比率和发电效率。其中以煤转化率影响最大,它将包括产品气的显热和剩余蒸汽。在任何气化装置中气化炉是最主要单元并极大地影响气化性能。为改善气化效率,所有第二代气化方法均已引入加压操作。本文讨论了高温操作、生严能力放大、负荷跟踪能力、加煤方式、气化剂和煤气净化,同时提出仍待开发的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塑料异型材挤出定型模冷却系统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冷却系统模拟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分析计算程序.文章所研制的CAE系统对定型模冷却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证明文中所述建模方法和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以SN1为代表的脂肪酸烷基醇酰胺硫酸酯烷醇胺盐.并以SN1为例对合成工艺、与月挂酸钠的复配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硅烷表面处理对粉体悬浮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液体石蜡为溶剂,研究了有机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对于悬浮体系(云母/石蜡)流变特性的影响。以粘度为衡量指标,定量预先评价粉体表面处理的效果。实验发现:粉体经过表面处理,其粉体悬浮液流变性产生显著的变化,但悬浮液的剪切稀化特性在有机改性后仍然存在,不受温度的影响;悬浮体系的流变曲线采用Casson模型进行拟合,优于Bingham,Herschel—Bulkley模型。粉体表面处理效果与偶联剂用量,偶联剂溶液浓度、溶液溶剂、搅拌反应温度等处理工艺条件有关,而与搅拌反应时间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煤的可溶化体系是煤化学族组成研究的前提和关键,通过从高抽提率、溶剂回收性、普遍适应性、快捷省时、方便准确等方面综合考察溶剂选择、溶剂组合方式、溶剂抽提方式等因素对煤可溶化的影响,提出了一套较为优化的可溶化体系,以满足煤化学族组成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了双床连续吸附式制冷系统在间歇热源驱动下的动态运行性能,获得了系统各参数在间歇热源驱动下的变化规律.对有蓄热和无蓄热两种条件下系统在间歇热源驱动下的动态运行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热源切断时间长短对系统解吸过程的影响,并讨论了蓄热在热源切断期间的作用,指出添加蓄热设备是减小间歇热源不利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火用函数热力学一致性基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随着国家能源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理论工具 ,火用分析方法已经从一般的过程能量分析发展到过程经济评价甚至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即所谓过程可持续性评价的定量化分析 .给出了体现热力学一致性的火用函数普遍化基础表述及计算原理 ,强调火用分析采用合理的环境参考态模型、统一的热力学标准性质数据以及适宜的热力学模型的重要性 .基于ISO 136 0 0系列能源系统标准(1999~ )的概念和IUPAC的化学热力学标准压力的规定 ,基于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最新化合物标准生成Gibbs函数数据等修正了龟山等人提出的热力学平衡环境参考态模型 .修正模型由 2 98.15K和 1bar下的大气圈、水圈和地壳岩石圈中的选定基准物体系所组成 .提出了一个包含 80种常见化学元素标准火用数据体系 .另外 ,给出的氨水均相混合物计算实例表明 ,物质标准火用的数值是混合物火用函数的最主要构成 ,其数值处理中的微小偏差都会对火用函数计算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博  陈丙珍 《化工学报》2002,53(2):161-166
研究了线性系统非冗余测量网络设计的问题 ,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与图论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考虑可靠性以及精度的要求下建设费用最小的模型 .此模型适用于采用多块测量仪表测量同一物流的问题 ,求解此模型可以确保得到全局最优解 .对文献中例题的计算结果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含水率低,又具有良好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泥浆,必须给泥浆掺入添加剂。高效减水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外加剂已成功应用于混凝土系统,而在粘土中的应用还有待研究。本研究选取三种无机解凝剂和四种混凝土用高效减水剂,通过分别测量这些外加剂单独掺入和与NaOH复合掺入条件下泥浆的流动性变化,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鹤鸣  周岳俭 《大氮肥》1999,22(4):249-250
在Kelloge型合成氨装置中,针对其短时停车后,由于-二段炉催化剂床层温降快,而高变床层温降慢,当再次开车系统升温时,造成高变床层温度先降后升,延长了开车时间,增加能耗,同时影响高变催化剂活性,设立了高变单独升温系统,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