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毛细管辐射空调供冷性能,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毛细管辐射末端采用低温水系统工况时,水系统参数、室内空气设定参数等条件对毛细管辐射末端供冷性能的影响。建立毛细管网的三维传热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各因素对供冷能力的影响,并对通风状况下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毛细管辐射末端优化和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辐射供冷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情况,介绍了新型辐射供冷末端—毛细管垫的形式与特点、辐射末端与通风系统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国内外辐射供冷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以及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性分析毛细管辐射顶板供冷性能的影响因素,建立毛细管三维稳态传热模型,利用CFD方法得到不同组合参数(冷冻水供水参数、抹灰层状况和毛细管席结构参数)时辐射顶板下的供冷量分布。模拟得到的辐射供冷顶板的供冷量和ASHRAE中经验值相符,误差保持在15%范围内。结果表明供冷量的变化和冷冻水供水温度、抹灰层厚度和管间距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免费冷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闭式冷却塔供冷的工作原理及毛细管空调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闭式冷却塔供冷模式,确定了夏季以闭式冷却塔直接为毛细管平面空调系统提供冷源是一种节能的有效模式。随后,根据标准年气象资料,对乌鲁木齐地区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全年有8376h湿球温度不超过16℃,可以利用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直接供冷,且夏季三个月当中有1930h可以实现免费供冷,这对在我国西部地区推广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辐射吊顶单元供冷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辐射吊顶单元与周围环境的换热原理,在对毛细管结构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毛细管型辐射吊顶单元供冷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同时建立了两块辐射吊顶串联时的供冷量计算模型。搭建了实验台,测试在室温25℃,供水温度15~19℃时,单块辐射吊顶单元以及两块辐射吊顶单元串联时的供冷量。测试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单块辐射吊顶单元以及两块串联时的理论计算供冷量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该计算模型可用来预测特定工况下辐射吊顶单元的供冷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采暖工况的毛细管网不同敷设方式热工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季工况下毛细管网辐射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物理及数学模型。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从热工性能方面详细分析了毛细管网敷设在天花板、地板、墙面情况下的辐射角系数,研究了不同辐射方式的采暖换热量,这对于应用毛细管网辐射系统进行采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于国清  陶勤练 《制冷学报》2013,(1):81-83+93
对两种不同形式的辐射吊顶板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并联毛细管型辐射吊顶换热性能优于串联盘管型辐射吊顶,在供回水平均温度与室温之差为8℃时,毛细管型辐射吊顶供冷量为64.4W/m2,盘管型为55.0W/m2。对于同一辐射吊顶板,在同样的供回水平均温度与室温差下,供冷量与供热量相差不大于10%,因此从供冷量可以初略推算出供热量。所测试的两种辐射吊顶板的供热量、供冷量与供回水温度和室内温度之差接近线性关系,因此可以推算辐射吊顶在不同供回水温度下的换热量。另外,毛细管型辐射吊顶比串联盘管型辐射吊顶板的流动阻力小。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在毛细管辐射和独立新风的基础上增加风机盘管系统的复合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采用EnergPlus软件从热舒适性和能耗两方面探究了该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域的3座典型代表城市的适用性.结果 表明3座城市在夏季典型设计日的热舒适性均能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其中广州市在整个供冷季的热舒适性优于上海市和北京市.广州、上海和北...  相似文献   

9.
11月27日,2014年全国辐射供暖供冷产业发展论坛暨辐射供暖供冷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企业管理处处长马鸿雅,以及来自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业、媒体等行业内的100余人参与了此次大会。本次大会以辐射供暖供冷为主题,结合辐射板、毛细管等末端设备,水地源热泵、电等供热供冷方式,对未来辐射供暖供冷的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空调技术,相比传统空调系统具有热舒适性好、换热效率高和能耗低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辐射表面易结露,供冷能力有限以及初投资过大等问题.针对辐射供冷结露的问题,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贴附射流送风的辐射供冷系统和普通送风方式下的辐射供冷系统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探究贴附射流对辐射供冷系统的防结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温辐射毛细管网空调末端采暖与制冷系统通过对空调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的独立控制使室内更加舒适、宁静。该系统通过提高蒸发温度和降低冷凝温度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并通过带冷冻源的转轮除湿机去除新风及室内湿负荷,从而达到节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供给日趋紧张,在城市的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整体能耗近一半,因此,研究降低建筑能耗的经济合理措施极为必要[1].文章简要介绍了毛细管辐射空调中单冷源系统和双冷源系统的特性,使用EnergyPlus软件,模拟单冷源系统与双冷源系统应用于毛细辐射空调末端的运行工况,利用SketchUp和Energy...  相似文献   

13.
基于溶液除湿潜能释能的制冷系统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溶液除湿潜能的蓄能模式,构建一种新型除湿潜能释能冷水机组,以给空调系统提供冷源,特别是为辐射供冷的空调系统提供冷源途径。介绍了新构建系统的流程形式与工作过程,阐述了潜能蓄能机理,从理论上计算分析了该系统的单位理想制冷量随蒸发温度、冷却水温度和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一定工况下能获取空调用冷水,并具有较大的单位理想制冷量,单位理想制冷量能达到10kW,该系统所能获取冷冻水的理论最低温度为除湿干燥后湿空气的露点温度。  相似文献   

14.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工程设计和研究者的关注。在此通过实验研究了顶棚辐射供冷房间在冷吊顶辐射作用下,室内空气温度、房间壁面温度、人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辐射供冷系统开启后约60min内,辐射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有显著变化,人体服装外表面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人体和环境的对流及辐射换热量逐步增大,系统开启60min后,上述各项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郑小丽  黄翔  殷清海 《制冷》2010,29(2):71-75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关于降低住宅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政策,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可再生能源。因此,大力推广使用蒸发冷却-辐射空调系统可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采用辐射空调与置换通风相结合系统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分析了蒸发冷却,辐射空调,置换通风综合利用在住宅建筑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海某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Trnsys对该建筑现有地板辐射供冷系统进行模拟研究。根据该建筑的实际状况,为该建筑设计了顶板辐射供冷系统,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地板辐射供冷系统,顶板辐射供冷系统对室内热环境调节更快,热惰性更小。整个供冷季节,地板辐射供冷系统能耗为35 826. 2 k W·h,顶板辐射供冷系统能耗为34 181. 9 k W·h,减少了4. 59%。针对该建筑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顶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设计了运行时间表,在满足室内热环境标准的前提下,降低系统能耗。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建筑空调系统长期定工况运行的问题,分别设计了变水流量控制系统和变水温度控制系统,对比了两种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变水温度控制系统对室内热环境变化响应更快,且能耗较低。改进系统运行时间表,并采用变水温度控制后,顶板辐射供冷系统供冷季节总能耗为14 665. 3 k W·h,相比于原系统能耗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7.
调湿建材应用于辐射供冷房间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辐射供冷形式入手,指出目前影响辐射供冷推广的关键因素: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和结露.讨论了调湿建材的调湿原理,分析了调湿建材应用于辐射供冷房间调节室内湿度以保证供冷系统正常使用的可能性.提出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湿平衡曲线、配合装修、配合置换通风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宁波市东方明珠城高层住宅辐射空调系统的辐射地板结构与供冷量计算、系统设计等内容。该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双向辐射供冷及供暖设计,大大增加了供冷能力,同时也升高了地面温度,降低了结露的风险,提高了人体舒适感。  相似文献   

19.
辐射冷吊顶/独立新风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辐射冷吊顶与独立新风相结合的空调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其面临的三大问题进行分析。与传统空调相比,此系统在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方面都有其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